陳建蘭 胡曉敏



摘要:翻轉課堂是信息化環境下通過課前觀看視頻、課中討論解惑、課后鞏固知識點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本文從翻轉課堂的特點出發,對高等數學的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設計,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高等數學;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高等數學D2》是我校會計類專業一年級第二學期的一門公共基礎課。通過高等數學的學習,可為后繼課程(如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提供堅實的數學基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及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高等數學是一年級新生的課,數學基礎參差不齊,數學中的定義、公式、定理較多,其學習方法又與中學數學學習差異較大,導致許多同學學習時不適應,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大大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學習效果,影響后繼課程的學習。
一、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一)翻轉課堂的起源。翻轉課堂,源于美國,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發展為基礎,其理念是把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知識傳授通過信息技術翻轉到課前完成,而把知識內化以個人學習、小組討論、問題探究等形式翻轉到課堂進行,重構了教學結構,實現了從“教學”到“學教”的轉變[1-4]。
(二)翻轉課堂的特征。翻轉課堂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促使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的變化,教師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指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的研究者,課堂教學的內容有知識的傳授轉變為問題的探究。即在信息化環境中,教師確定學習目標,下達學習任務,提供教學微視頻、課件及練習等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完成對學習資源的自學,而在課堂上師生則面對面進行答疑解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該模式顛倒了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兩個過程,通過對課堂內外學習時間的重組,讓學生變成了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實現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快速提升[1-4]。
二、高等數學D2的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
(一)課前視頻的制作與學習資料的準備。根據《高等數學D2》的教學要求,首先設計本課程的教學計劃,根據相關知識點設計教學視頻。視頻長度控制在10分鐘左右。這樣的視頻長度在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時間范圍內,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共設計視頻102個,約970分鐘)
(二)課前學習任務單的制定。為了更好地學習知識,在課前給學生制定學習任務單,以輔助學習。學習任務單包含需觀看的視頻、相關資料閱讀和課前要完成的作業。要求觀看視頻后記筆記,紀錄知識點或問題。如關于“隱函數的偏導數”這一節的課前任務單:
(三)課堂活動組織。翻轉課堂上,教師首先對課前的基本知識進行檢查、測試,以了解學生對課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然后教師就課內問題進行討論、解答;接著,學生以組為單位就事先準備的討論題展開組內或組間討論。在此期間,教師不僅要為各個討論小組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還要積極的引導學生、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關于“隱函數的偏導數”這一節(課堂時間45分鐘)的課堂設計:
(四)課后網上作業或測試題的布置。學生通過課前的自主學習與課內的討論互動,對所學內容盡管已基本上掌握,但還需一些相關的作業或測試題讓他們加以練習,以達到鞏固知識、檢驗學習效果的目的。
三、結束語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契合“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高等教育理念,給《高等數學D2》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如何進行更有效的翻轉課堂教學仍是值得每一位翻轉課堂任課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需要在教學中進行不斷的實踐與探索。因此,仍需修改或完善翻轉課堂的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參考文獻:
[1]周海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2017.06,Vol.19No.2,:14-16.
[2]劉應芬. 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探析[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5(10):6-7.
[3]許亮.“常數項級數”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J],教育教法探討與實踐,2017年第6期,總第175期:257-258.
{4}常紅,田文欣,陸長安.基于網絡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6,第19卷,第2期:35-37.
基金資助: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改革項目(ZX170115309004)
作者簡介:陳建蘭,女,1966.06,浙江省諸暨市人,副教授,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