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羿
摘 要:中學歷史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更多的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素養的培養過程即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起始年級的教學首先要注重歷史的時序性,讓學生有正確的歷史發展觀;同時還要樹立“論從史出”的原則,盡量通過史料實證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合理解釋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
關鍵詞:起始年級;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人大附中李曉風曾說:“歷史是人的一種素質,是對任何社會的理解的學問。”歷史學科作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一門基礎學科,不僅是讓學生知道歷史發展的大致進程,知道歷史是什么,有什么,更多的是應該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讓他們有自己的思考和體會,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理論體系,提升凝練后有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種價值觀和人生觀可以說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核心素養、人文素養。素養并非與生俱來,是通過教師的培養和引導,在自身不斷學習和反思的過程中,提高自身學科素養的同時提升自我的人文素養。
本文以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20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課為例,淺談基于起始年級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通過歷史時間與地圖的變遷培養學生的時空觀
根據2016年教育部新編的《(新)人教版七年級歷史教學指導和實施建議》一文,最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的課程標準要求是:起始年級的學生要準確掌握正確計算歷史年代的基本技能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搞清楚歷史的發展順序。這是初學歷史者的最基本要求。
因此對于初學歷史的起始年級學生而言,首先應該讓他們知道和掌握中國的歷史大事年表、知道有哪些重大歷史事件,在特殊的歷史期間又有哪些重要的歷史人物,他們是如何推動和影響了人類歷史的進程。歷史是不斷發展的客觀事物,只有正確把握好歷史發展的時間和線索,才能頭腦清晰地理清線索和思路,達成學習目標。正確了解歷史學科的基本特征,這是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本課屬于第四單元中的一課,時間節點是三國兩晉南北朝。因為此時期長期割據混戰,政權林立,學生對本階段歷史發展的線索比較容易模糊混亂。如何厘清此階段的時間順序和具體發生的歷史事件,將本課所要認識和掌握的知識點置身于具體的時間和空間中,筆者在授課之前就讓學生預習并設計好此階段的朝代政權更替思維圖。通過直觀化的思維圖準確地反映歷史時間和地圖的變遷,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時空觀。(見圖1)
二、通過史料實證的方式培養歷史學科特有的思維品質
歷史總是給人留下不少東西,如史書典籍、文物考古發現、遺跡圖片、影視紀錄片等。如何從紛繁復雜的史料中進行事實的論證是學生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的核心關鍵。(見圖2)
從學生完成的思維圖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呈現出多元化、多方位的特點,學生把握民族交融這一主題,將民族交融的表現從生產生活、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以及社會習俗等各個方面成放射狀方式表現出來,而且將更多的筆墨著力點放在社會習俗方面。學生通過自己搜集整理資料,對歷史信息進行合理的獲取和解讀,培養了“史料實證”的意識和方法。知道從各個環節上理解和把握整體歷史,盡可能地具有說服力,已經開始有了“孤證難立”的史學潛意識。思維導圖中的史料來源不但豐富而且相當真實具有權威性,完全以一個解說家的身份完整地敘述故事,闡述民族交融的具體表現。
歷史的聯系往往是多方面的和深遠的,通過歷史的縱橫聯系,可以獲得更深層的認識。從認識歷史的角度而言,只有將相關史實聯系在一起進行考察,才能搞清楚歷史的真實面貌。從學習歷史的角度講,只有將相關的歷史知識聯系在一起,才能建構起系統的知識體系,形成歷史所特有的思維品質。
三、合理的歷史解釋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
歷史的最大教育價值是讓學生通過合理的歷史解釋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而這種歷史的解釋換個角度就是歷史的陳述。歷史的陳述中有學生自己的理解和見解、體會和思考,這種陳述歷史的能力就是檢驗學生歷史知識、能力、方法等方面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
在本課孝文帝改革這一子題中,教師利用歷史史料這一最重要的教學媒質,讓學生通過閱讀和理解史料對漢文帝改革這一歷史事件做出綜合性解析,達成合理的歷史解釋。(見下表)
總體而言,歷史教師應該秉承論從史出的原則,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目的,培養學生求證求真的意識。根據學生發展階段性的特點,學生不能閱讀文字量特別大的,解釋非常復雜的文字,材料宜精不宜細,有恰如其分的切入點,我們盡量挑選字面意思比較容易理解,能盡快做出解釋的史料,讓學生在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為重構歷史的可靠證據,并以此提出歷史認識,能夠通過實證精神對自己的觀點做出合理的歷史解釋。
參考文獻:
[1]譚開林.歷史教學要注重時序性和系統性[J].教育(文摘版),2016,1.
[2]謝丹.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淺議史料教學[J].現代職業教育,2016(36):66.
[3]張桂平.史料教學——不可或缺的歷史教學方式[D].華東師范大學,2011.
[4]劉風清.歷史課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J].未來英才,2016(1):249.
[5]于艷華.歷史地圖在新課標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