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亮
摘 要:語文作文作為學生汲取知識、提高學生知識文化素養以及培養其文字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徑,它在學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但由于小學生接觸的事物有限,社會經歷少,缺乏素材,并且沒有細膩的情感體驗,所以,讓小學生創作出帶有真情實感的作文來尤為困難。基于此,教師則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科學地引導小學生,幫助他們在作文中寫出自己的真實情感。
關鍵詞:真情實感;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語文寫作是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師教學效率高低的重要法寶。它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課程,不僅能幫助學生學習其他科目,還對小學生學會語言表達、交流溝通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語文作文教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小學作文中卻存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即:很多學生都會忽略對自己真情實感的抒發與表達,致使作文平淡無奇,缺乏靈魂。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筆者認為,教師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并讓學生走入生活,以此激發學生寫作中的真情實感。接下來,本文就“真實情感”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體現做簡單的思考。
一、緊扣教材,感悟真實情感
書本是我們任何一個學科學習的基礎,語文寫作也不例外,因此,在作文上教師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書本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細選、符合小學生學習作文的優質素材,教材里的很多內容和知識點都與小學生特有的心理特征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教材的這一特點來引導學生進行作文寫作。
例如,在學習《母親的恩情》的時候,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這篇課文中所涉及情感的好詞好句應用于“感恩”以及“孝”的作文寫作上,這樣學生既可以將課文中的情感延伸到寫作上,豐富作文情感,又能為作文增添文化內涵和文化意蘊。所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二、拓展寫作素材,豐富真情實感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識字不多,自我寫作能力有限,所以對寫作時常會產生畏難心理,不愿意投入情感進行作文創作。基于此,教師在課堂中的積極鼓勵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教師在作文課上可以先拋開課本知識,然后以親切熱情的態度給學生介紹一些符合他們知識水平的課外讀物,積累他們的寫作素材,以此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其次,告訴學生這些讀物內容非常有趣,內容形式多樣,圖文并茂,在講述小知識的時候還穿插了一些圖片、動畫等,由此引起學生想要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學生在寫作的時候也就會潛移默化地運用這些印象深刻的課外素材,并將自己對課外文章的情感傾注于寫作之中。
例如,在“寫一種你喜歡的動物”這一作文課中,教師就可以先通過《三只小豬蓋房子》這本書給學生講述動物小豬的故事,讓學生對小豬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和了解,并鼓勵學生將小豬的故事穿插到作文寫作中,且借此機會給學生推薦這本課外讀物;其次,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小豬在蓋房子過程中有什么樣的心理變化,并鼓勵學生將自己的體會引入文中且進行情感加工闡述出來,以此豐富小學生的真情實感;那么,學生在寫作創作時,就不僅有了素材可寫,而且還有了情感的投入,這能為其創作一篇優秀作文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走進生活,體驗真情實感
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不止是課本和老師。學生從課本和老師那里學得的知識都是間接知識。其實,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實踐獲取直接知識,這樣的知識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益處。學生語文作文中的情感感悟也是一樣,將自己在生活實踐中得來的情感體會運用于寫作之中,會使作文更加真實和具有感染力。
例如,在進行“我的發現”作文寫作課程時,教師就可以帶學生走出封閉沉悶的教室,來到校園一角,引導學生觀察校園,看是否能夠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有的學生會發現一些小動物如“蚯蚓、蝸牛”等,對于小動物,學生天生就有一種喜愛之情,這時老師也可以給穿插一些愛護小動物的知識,這樣才能深入到學生內心,讓他們對動物的愛護欲更加強烈。通過這樣的生活化的實踐教學以及學生的親身體驗,能夠加深學生對情感的體會,能夠促使學生對寫作中的情感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還能不斷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總而言之,培養小學生在作文中傾入真情實感的寫作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筆者認為,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要耐心引導學生聯想教材中所學過的課文素材,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積累素材,并時常帶學生走進生活體驗情感。長此以往,小學生在作文中表露自己真情實感的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吳春園.情感:作文教學成功的靈魂:作文教學中的情感調動和培養[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0).
[2]黃鳳珍.情感化春雨 潤物細無聲: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初探[J].作文教學研究,2013(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