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作文教學時,極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應當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對語文作文教學進行教學創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語文寫作指導,使學生掌握寫作技巧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來書寫,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為日后的學習與工作打下夯實的語言基礎。由于小學生寫作能力較弱,知識面較為狹窄,所以教師應當開展生活化教學,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進行寫作,進而養成良好的寫作興趣。本文簡要分析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體的教學對策,希冀促進小學生提高語文寫作水平,有助于語文作文教學的進一步拓展延伸。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新;寫作
一、 引言
在新時期下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師應當引領學生正確思考,并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豐富性寫作,切勿瞎編亂造。教師通過開展正確的語文作文教學,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寫作的重要性,并能夠掌握正確的寫作技巧。語文不僅是重要的基礎課程,也是語言交流工具,所以加強語文寫作,能夠培養學生豐富內心情感,也加強了語言表達能力,有助于日后的成長與發展。所以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分析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弊端,并提出解決策略。
二、 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弊端
(一) 小學生寫作模式化
目前在小學語文作文課堂上,寫作模式化是極為突出的問題,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寫作成績,卻并未對學生的寫作思維進行拓展和深層次挖掘,學生只能夠根據固定的寫作模式進行寫作,只是寫作出現失真現象。寫作模式化問題,如果不進行及時解決,將限制學生的日后發展,由于語文是語言類學科,每句話在不同的語境中,表達的含義也會有所差距,所以學生如果根據模式化寫作,將會限制學生的思維拓展與能力創新,不利于學生的日后發展。
(二) 學生缺乏寫作情感
由于小學生學校家庭兩點一線,并未接觸社會,身心發展尚不成熟,對于思想感情認知也較為淺薄,所以語文寫作水平也出現情感不豐富等現象。再加之部分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語文寫作成績對學生進行批評,卻忽略了學生自身情感的發展。由于學生的作文表達內容,情感欠缺,或者是情感表達含義模糊,致使學生在對人物形象描寫時,只能夠對外貌進行簡單的描寫,難以拓展到動作和心理,此類作文是較為淺薄和枯燥的,所以教師對學生進行批評,卻并未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有效的作文教學。此種背景下,部分學生會為了豐富作文情感去虛構作文情節。由于情節是虛構的,所以偏離常理,也沒有真實的感情融入,作文質量也大大下降。
(三) 教師并未對學生進行引導示范
在小學階段,學生天性好玩,有較強的探索欲望與好奇心。再加之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教師所采用的模式過于單一,教學內容過于枯燥抽象,所以學生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對語文的認識過于淺薄。教師也并未對學生寫作過程進行正確指引和示范,使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寫作方式。所以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引導示范工作欠缺或者是不到位,致使學生只能夠采用死記硬背的形式進行寫作。或者是教師采用填鴨式的作文教學方法來講解如何寫作,或者是如何套用句式,學生也盲目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學習難度。
三、 加強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對策
(一) 教師對學生寫作進行引導示范
在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為學生樹立寫作榜樣,做好相關的作文示范,對學生寫作積極性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教師應當加強學生的作文教學工作,并降低學生的作文寫作難度,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認知發展不完善,也難以有效地要求學生進行寫作。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人物進行簡單的描寫,或者是引領學生閱讀有關人物描寫的文章,讓學生仔細揣摩,并進行課后筆記。例如在學習到《晏子使楚》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領會當時晏子的內心思想感情,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加深學生對語文人物的理解認知,或者是通過表演的形式,學生能夠設身處地地感受到所描寫人物的思想變化。有助于學生學習到與《晏子使楚》這篇文章描寫手法,并運用到作文中的人物描寫中。
(二) 加強課外閱讀,培養寫作能力
將進行課外閱讀,進而完成知識儲備,在小學階段,通過課外閱讀,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由于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是極有限的,學生可以通過課后進行書籍閱讀,來拓展自己的語文知識視野。但是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所以家長與教師應當加強交流和溝通,正確引領學生觀看同等級的輔助材料或者是課外書,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加閱讀興趣。家長與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閱讀,引領學生分享自己對閱讀的感悟,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熱情。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由于該文章故事情節較強,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提高語言應用能力,所以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做好讀后感,加強優美詞匯的積累,合理運用好詞好句,模仿閱讀書籍的寫作手法,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素材進行寫作,進而提高寫作水平。
(三) 引領學生深入觀察生活
生活中處處蘊含美,學生進行語文寫作應當用含有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去發現美。通過感知生活,加強深入觀察與感悟,能夠找到寫作的靈感。教師引導學生深入觀察,體會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感受人間百態,并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師應當優化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學習特點,進行多元化的教學,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素質均能夠得到提高。在信息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優化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有利于拓展語文寫作能力,發揮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 劉風雅.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750(9):54-55.
[2] 徐文燕.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A版,2015(1):172-173.
[3] 夏微,周紹剛.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5):69-70.
[4] 魯慧麗.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5):187.
作者簡介:鄭水蘭,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新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