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的“教”需要學生的協同配合,學生的“學”需要教師的科學指點。有效教學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讓課堂之中的教師、學生等要素之間真正運動起來,真正交流起來。本文作者從有效教學的角度,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互動溝通活動的組織開展做了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互動溝通;學習能力;學教效能
教師的“教”需要學生的協同配合,學生的“學”需要教師的科學指點。課堂教學進程中,缺少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其學教活動就失去“價值”和“生命力”。當前新課改成為課堂教育教學的主流趨勢,有效教學成為教師教育教學的目標愿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讓課堂之中的教師、學生等要素之間真正運動起來,真正交流起來。教育學認為,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之中互動開來、溝通起來,才能讓課堂教學充滿激情、展現魅力,才能充分展現師與生各自的獨特個性。高中階段,學習壓力大、課程任務緊、家長期望高、社會關注高等多方面疊加,使得學科教學特別是數學學科教學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溝通互動變少,成為制約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人現在此就如何實施互動溝通課堂教學活動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 利用互動溝通講解數學新知要點
掌握數學知識點要義及其內涵,是學生學習數學學科的根本性和基礎性任務。但由于學生學習能力還不能完全符合學科教學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新知探知活動予以有效的引導和指點,從而幫助高中生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點。因此,教師在高中數學知識點內容的教學中,一方面要尊重學生主體的能動特性,組織他們開展自主學習探知活動,要求高中生圍繞教師所設置的探究任務,開展小組合作性的集體探究活動,一方面要發揮教師的指導功效,對高中生探究數學知識的實情,開展針對性的后期教學講解活動,通過師問生答的方式,引導高中生積極思考、認真研習,從而實現對數學概念、定理等內涵的全面理解。如“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一節課新知內容教學中,教師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先讓高中生根據教師所提的“設等差數列{an}的首項為a1,公差為d,Sn=a1+a2+a3+…+an=?”“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推導是什么”等任務要求,開展自主性和合作性有機融合的“先學”實踐活動,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課堂觀察所掌握的情況,針對先學進程中所出現的探知新知突出問題,開展師生對話交流活動,引導高中生對“利用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求Sn,a1,d,n”、“利用等差數列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的公式研究Sn的最值”等內容展開進一步的思考和探尋,從而在雙重作用下實現對知識點要義豐富的系統理解和全面掌握。
二、 利用互動溝通傳授解析案例方略
案例教學始終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和必需環節。數學案例教學活動,為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深入溝通以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交流探討等提供了充要條件和有利時機。因此,教師在數學案例教學中,不能局限于教師單邊講或學生單獨做的范疇,而應該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雙邊特性,借助于數學案例這一載體,推動和深化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深入溝通、探討、交流等雙邊活動,圍繞問題解答的思路、解析的依據、解答的策略以及注意的事項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溝通和激烈的討論,從而在有效的互動溝通進程中,實現對數學案例解析基本方法和策略的掌握和運用。如“一直線被兩直線l1:4x+y+6=0,l2:3x-5y-6=0截得線段的中點是P點,當P點分別為(0,0),(0,1)時,求此直線方程”案例教學時,教師為了達成學生對“兩直線相交”類型問題解題策略有效理解和掌握的目標,采取了探究式和互動式相融合的教學方法,先讓高中生結合解題要求,組建合作探究小組開展題意探知和解題思路探尋活動,通過合作探究、集體探尋,學生認為:“本題的考察重點是:兩條直線的交點坐標”。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課堂觀察所掌握的第一手資料,開展師生互動探究指導活動,針對高中生探尋解題思路中出現的“對兩條直線的交點坐標運用不清”等不足,強調指出,“本題解答比較有技巧,兩次利用過原點這一條件,同時點的坐標適合方程,來求直線方程”,引發高中生進行深入思考,完善解題的思路,從而認識到解答該問題案例要抓住“截得的線段的中點恰好是坐標原點,直線l與l1:4x+y+6=0,l2:3x-5y-6=0的交點關于原點對稱,交點適合兩直線,聯立方程,又直線過原點,因而消去常數可得所求直線方程”。這一過程中,教師、學生等教學要素之間貫穿著雙邊交流、深刻溝通等實踐活動,為數學問題案例的有效、有序解決提供了科學指導和寶貴經驗。
三、 利用互動溝通調整課堂教學節奏
一篇優秀的教學案例,其標準是教師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發展完美結合、無縫對接。但筆者發現,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學生的認知實際之間,始終處于不對等的狀態。這就需要教師在具體付諸教學實踐時,必須高度關注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實際狀態,進行實時地調節和改變,以期達到教與學之間的協調、有序和對等。而這一目標的達成,需要融入師與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活動。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交流談話,設置針對性、典型性的問題或任務,組織高中生開展實踐解析活動,并與他們進行有效的交流談話,及時掌握他們的認知見解和解題實際,在掌握第一手學教資料的同時,針對具體情況或突出問題與時俱進地調整教學內容,調節教學步伐,實現學教活動的持續健康運行。
在以上所述內容基礎上,高中數學教師需要強化互動溝通的平等性,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與學生對話、交流,而應該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以此推動高中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師設計的互動交流活動。
參考文獻:
[1] 高珍志.高效課堂教學下的師生溝通活動高效實施的認識與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9).
[2] 王光輝.高效課堂教學要求真求實更要互動交流[J].校長閱刊,2012(5).
[3] 李基法.中學數學開放式課堂教學的初步探索[J].教育藝術,2010(1).
作者簡介:徐忠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湟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