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吝
摘要: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數控技術設備已成為機械制造業的主要設備,新建企業和老企業更新設備都開始應用數控機床。但是大學數控專業學生在畢業后,專業理論水平低、實踐能力水平不高、敬業精神缺失、社會適應能力不強等現象表現突出,已經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和社會的需求。本文闡述了大學數控專業課程的現狀,并從社會適應性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以期為大學數控專業課程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數控專業;現狀;社會適應性
引言:數控技術為各類機械制造企業帶來勃勃生機,先進的數控設備不斷增加,并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在此形勢下,對數控人才的需求也急劇增加。近年來,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經成為勞動力市場上的突出問題,“高薪難聘高素質技術工人”的現象屢見不鮮,而數控技能型人才的短缺表現得尤為明顯。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性,培養出企業和社會需要的數控專業人才,以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標。
1、大學數控專業課程現狀
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將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先進數控設備的增加和高素質數控專業人才的短缺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然而目前對數控專業人才的培養仍未得到重視,解決數控專業畢業生專業技能不夠,實踐能力不足,社會適應性差等問題刻不容緩。
1.1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滯后,不能滿足需求
近幾年雖然對大學數控專業課程進行了改進,但在技術日新月異的背景下,教學內容仍顯得較為陳舊,同時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師講授內容滯后,導致學生在校所學知識與企業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通過將數控專業畢業生的技能和專業知識與企業需求對比發現,我們所用的教材存在內容單一,更新滯后,新技術和新工藝缺少等問題;在實踐課程方面,很多學校將實踐重點放在了對數控機床的操作上,而對工藝線路的確定以及機床維修方面的技能實踐較少,因此,目前大學數控專業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和素養無法滿足用人單位需求。
1.2實踐能力培訓不足
由于部分學校受限于實訓條件,實訓設備參差不齊,授課方式仍然以理論為主,實踐技能培訓不足。近年來,經過國家大力發展,多數院校都建設了一定規模的數控實訓基地,雖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實訓鍛煉機會,但購置的教學設備基本上都是數控車床、數控銑床等,不僅設備的系統不統一,而且有的高校為減少投資,所購置的都是一些價格低廉的教學用的設備,與企業所用的設備有一定差距,學生實訓效果也差強人意。此外,由于數控設備價格高昂,購置數量有限,每個學生實訓操作的機會很少,因此,造成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訓不足,學生實踐能力不強。
1.3數控專業師資力量薄弱
數控專業興起在90年代初,隨著數控技術的廣泛應用,數控專業人才需求量驟增,同時也造成理論和實踐經驗同時具備的數控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而其中既熟悉企業生產實際,又能夠承擔教學任務的專業教師的缺少顯得尤為突出,很多數控專業教師都是從機械專業經過短暫培訓轉行的,他們不僅缺乏理論知識,而且缺乏實踐操作能力。同時,由于教學定位目標不明,教學方法傳統,來自企業的高端數控人才缺乏,許多教師教育目標不夠明確,仍然圍繞書本知識講授,純粹是在完成課本的教學任務,這嚴重制約著數控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
2、大學數控專業課程社會適應性分析
開放大學數控專業課程主要為提高社會適應性。因此,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和大學數控專業的發展情況,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2.1改革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配置
首先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根據用人單位需求優化專業課程配置。對傳統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優化課程體系,降低理論深度和難度,拓寬知識面,增加新知識、新技術的講解和應用。將理論知識融于實踐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重視實踐教學,加強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并結合實際情況編寫相對應的校本教材,優化課程配置,建立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的教材體系。
其次,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把實訓場當做教室,讓學生實現在“做中學”。運用“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實訓與企業實訓相結合,學生在校進行專業基礎實訓,掌握基本技能后,進入企業進行生產實訓,學生能夠體驗到完整的企業生產實踐的過程。改革后的課程,理論與實踐相互滲透,理論知識的實用性和先進性更加突出。
2.2提升學生實踐水平
學校應該堅持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根本,加大學生實踐能力培訓力度。在實踐教學中可將實訓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要明確實習目的。實踐能力培養是大學數控專業教育的核心任務,讓學生了解到企業對數控技術應用型人才需求量很大,提高其主動實訓的積極性。第二階段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實踐培訓,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逐步打破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第三階段將老師講授的課本知識融入到學生的實踐培訓中,以布置任務、檢查進度、輔導學生為教學工作的主要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實現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目標。
2.3加大教師隊伍建設
在數控專業教學過程中, 將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數控專業型人才,使他們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雄厚的師資力量是前提,它決定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學校應該加大對教師的培養力度,安排優秀教師到企業培訓學習,要求教師之間定期進行交流,取長補短,組織教師到外校進行交流學習,同時可以聘請企業中優秀的工程師充實教師隊伍,盡可能避免教學過程中教與學脫節的現象,教師熟悉數控專業的實踐環節,可以很好的把握教學重點,真正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3、結論
數控專業的發展在大學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傳統的課程配置、教學內容和模式越開越無法滿足當今社會的需求,造成畢業生社會適應能力嚴重不足。要適應新的就業形勢,我們就要從優化課程配置、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加大教師隊伍建設三個方面入手,堅持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根本,以用人單位的需要為目標,同時加強對數控技術未來發展方向的研究,努力提升教學和實踐水平,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變化。
參考文獻:
[1]劉曉超.淺談數控專業課教學現狀及改革思路[J].科技信息,2011,(25):245,273
[2]楊秀琴.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如何適應社會需求探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5,(12):120
[3]郝峰.淺談數控專業學生就業適應能力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