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水平的不斷發展,教育改革已深入人心。在新時期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大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標準要求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教師應當體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素質教育,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所以加強小學語文教學探究,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勢在必行。本文簡要分析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教學策略,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的進一步拓展延伸,使學生能夠增強語文閱讀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自主探究;素質教育
一、 引言
在新時期下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教師應當摒棄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將教學重點由傳統的重視學生成績轉移到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助于學生提高個人的綜合素養,能夠實現自主學習。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師也應當摒棄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全面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有效的閱讀培養措施。
二、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我國信息化發展迅速,信息的獲取渠道也逐漸多樣化發展,對于小學生來講,閱讀是獲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徑。閱讀能夠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通過課外閱讀,學生能夠拓寬知識視野,能夠在閑暇之余陶冶情操。通過閱讀,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認識英雄人物,并且潛移默化的改變自身的行為活動,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增強語文素養。通過課內閱讀,有助于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通過課外閱讀,學生能夠走出課本,了解世界,加強課內外書籍的結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 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
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展尚不完善,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活動力,在閱讀課堂上,也容易出現焦躁不安等現象,會出現想看書就讀一會兒,不想看書就放下做別的事情。此種閱讀習慣不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也難以鞏固語文知識。所以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要求學生讀書不少于一小時。在校內,學生可以在課間進行閱讀,在家庭中,可以在作業完成后閱讀。鼓勵學生設置讀書計劃表,根據自己的閱讀情況,制定詳細的時間計劃,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積極的讀書態度。教師可以不定期的抽查學生的閱讀筆記,并進行分析點評,對于用心記讀書筆記的學生,教師應當予以鼓勵和表揚,使學生養成閱讀自信心。在閱讀過程中,很多學生習慣用筆對書籍上的內容進行逐字閱讀,此種閱讀習慣雖然能夠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也忽視了對上下文的理解,閱讀效率其實并不高。所以教師應當正確引導和幫助學生養成認真閱讀的習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使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閱讀整個句子,避免逐字閱讀,有助于學生快速獲取重點知識,也能夠養成聚精會神的閱讀習慣。
(二) 使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式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科學有效的閱讀,才能夠高效率的獲取閱讀知識,能夠做到讀書有益。不同種類的書籍,學生應當進行不同的閱讀,對于較難理解的書籍,通過反復的琢磨研究,有助于學生提高語文思維能力,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反復琢磨文章的主旨思想,有助于學生靈活的運用詞句進行表達。對于簡單的書籍,學生應當大致了解文章大意,通讀一遍,并找準具體詞匯,了解發音即可。開展小學閱讀教學,教師應當保證學生能夠有足夠的閱讀時間,在課堂上,能夠引領學生正確閱讀,在課后可以布置閱讀任務,使學生能夠自主的進行閱讀,在下節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提問,讓學生分享各自的讀后感,有助于學生交流探討,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三) 開展各種讀書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為了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熱情。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教學讀書活動,通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有助于學生豐富內心情感,豐富校園生活。教師也可以舉辦詩歌散文比賽,讓學生在課后時間進行充分的閱讀準備,有助于學生提高搜集資料,歸納總結的能力。也可以進行百科知識競賽,指定具體的書籍種類,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準備,在比賽時就是通過快速提問,學生回答來保證比賽的公平性,對于回答準確率高的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定期評比手抄報,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認為比較優美的詞句摘抄下來,并展示在手抄報上,通過全班同學的評比來選出最優的手抄報,有助于學生激發閱讀興趣,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 進行情景化閱讀訓練
小學階段,學生具有較強的探索欲望與好奇心,對一切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在傳統的閱讀課堂上,教師只是重視灌輸式的教學,忽視學生的興趣培養,也并未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閱讀起來難免會感覺到枯燥乏味。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重要的教學目標,通過建立良好的閱讀情境,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引領學生深層次閱讀,融入文章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多元化的閱讀方式,打破傳統課堂上的教學氛圍,能夠構建平等和諧的學習情境,通過多媒體等設備播放閱讀音樂,根據閱讀文章的種類選擇音樂,或深沉或輕緩,有助于帶領學生更好地融入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學生在閱讀后,教師根據課堂上的閱讀現狀,進行評價與建議,有助于學生增強自身閱讀過程中不足之處的改善,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開展小學語文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正確的引領與幫助,使學生能夠養成分析文章的能力。通過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愛上閱讀,充分感知閱讀中的內涵。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能夠加強自主學習動力,也對語文學習產生無限的探索欲望。
參考文獻:
[1]趙文祥.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271.
[2]曹開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6(z1).
[3]李建文.淺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02).
[4]王文麗.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之我見[J].學周刊,2011(01).
作者簡介:
張曉旺,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五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