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
摘 要:通過對廣州市啟明學校小學高段五、六年級盲生課外閱讀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發現他們在閱讀方面非常不好,存在很多困難。教師針對盲生的實際情況,加強課內外閱讀的具體指導,提高盲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高段盲生;閱讀能力;課內閱讀;課外閱讀
一、問題的提出
在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發達國家,人們早已意識到,兒童閱讀能力的提升是智力發展既有效又重要的途徑。盲生的傳統學習模式主要是靠雙手摸讀盲文獲取知識來認知世界,如何拓寬盲生的閱讀“視野”,進而逐步提升盲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呢?
筆者結合所在學校盲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切合實際的調查措施,準確地了解了盲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結果發現他們在閱讀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表現在對課外讀物種類選擇上的差異
作為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喜歡一些富有趣味故事情節、淺顯易懂的閱讀書籍,相當于普校低年段學生對于課外讀物的選擇。從所列的“圖書目錄”調查可以看出,偏向故事、童話等讀物高達43.7%。究其原因,這類書籍的特點是容易理解,趣味性強,在他們閱讀能力的范圍之內。
(二)表現在盲生對古典名著的興趣不濃
從調查中看出,閱讀過《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三大名著的學生僅占總人數的27.5%、23%、24.6%,通過調查研究,學生選擇三大名著都是簡易版,對原著內容也做了部分刪減,即便如此,86.3%的盲生也只是閱讀了幾個章節,并沒有連續完整地讀完。追究根本,更多的是文章篇幅長而給盲生造成了閱讀障礙,導致盲生堅持不下去。
(三)表現在閱讀時選擇“跳躍式”選讀而“囫圇吞棗”理解文本
調查發現,小學五、六年級的盲生對51.3%的書籍能讀懂,而且只是粗略理解文本的表意,因盲生理解能力不足,48.7%的學生一般只看書籍目錄或小標題,選擇感興趣的某個章節閱讀,對文本的理解只停留在“囫圇吞棗”的層面,用猜測的方法斷章取義地領會大意,甚至根本沒有讀懂文本。還有73%的盲生閱讀時,從頭到尾走馬觀花地閱讀,對作者寫作目的不明確,更談不上對描寫人物特點的準確把握了。
二、問題的分析
由此可見,盲生閱讀理解水平低下,自身的生理障礙是內在的主要原因。當然跟個人興趣培養、教師指導、家長的陪伴也是分不開的。
三、解決問題的策略
如何幫助盲生提高閱讀能力呢?筆者在此文中把幫助的對象限定為五、六年級的閱讀能力低下的盲生,根據他們的特點,從課內閱讀指導和課外閱讀指導兩個角度,我做了一些嘗試,積累了可操作性的做法,希望能與大家一起來分享。
(一)通過課內閱讀指導幫助盲生
結合盲生的實際情況,加強對盲生課內閱讀的指導,讓盲生在練習中總結閱讀理解的學習方法。
1.進行系統的句式訓練
我根據學生平時課堂上練習或課后作業中容易出現的錯誤句式,進行了分類與總結,選擇性地進行階段性訓練。句式練習由易到難,從簡單的單句開始,過渡到較復雜的復句。課內指導,課外練習。每天兩句,每個句式各寫兩個句子,及時批閱和講解,然后由互助學習小組之間交流反饋。進行復句訓練時,我們從例句出發,引導他們體會句中的關系,一些常見的關系要求學生不僅要體會還要意會和表達。
2.教給閱讀理解步驟
(1)讀文,邊讀邊思考,每個段落寫了什么主要內容,并找出重點句,如總起句、中心句、過渡句、總結句等。沒有重點句,則找出重點詞,為提煉段落主要內容做準備。
(2)再讀思考,這篇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試著整理文章結構。
(3)讀懂文后問題,帶著問題三讀文章,找到相關段落。
(4)讀相關段落,找出問題答案。如果沒有現成答案,自己提煉表述。
3.教給自我提問的方法
(1)培養盲生有目的閱讀的習慣。比如:為學生創設特定的閱讀角,讓已讀過同類書籍的盲生提出問題,來指引其他學生帶問題閱讀。
(2)讓盲生對閱讀書籍互相提問、反饋和交流,從而培養盲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意識,雖然盲生的閱讀水平局限了他們的提問水平,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提問的意識也能逐步形成。
(二)通過設定課外閱讀目標競賽機制激勵盲生
盲生在訓練中形成了一定的閱讀習慣,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之后,應設定階段性的閱讀目標,開展各類閱讀比賽和講故事比賽。讓盲生在閱讀中有成就感,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嘗試各類讀書活動,逐步提高閱讀能力,使閱讀成為一項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從而提高閱讀實效。
四、成效和體會
經過一年來與同事們的不斷實踐與研究,在閱讀指導等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效。
(一)教師專業水平有所促進
經過不斷的研究,我們在盲生課內外閱讀指導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促進了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看到了盲生可塑的一面,改變了以往認為盲生難教的錯誤思想。
(二)盲生閱讀能力有所提高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盲生漸漸自主走進閱讀,遨游在書的海洋中,吸取養分,獲得了成就感和幸福感,他們快樂地愛上了閱讀。現在連說話都溫文儒雅了,而且寫作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學生們對自己的變化興奮不已。
(三)影響帶動了其他班級
自己所帶的兩個班級盲生欣喜變化,那濃濃的閱讀氛圍也慢慢衍生到其他班級,使這項研究產生了輻射效應。我們看到了班級之間那種融洽和諧、互競、互助的可喜景象。
雖然通過各種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需要我們繼續努力去探索。
參考文獻:
[1]沈家英.視覺障礙兒童的心理與教育[M].華夏出版社,1993.
[2]陳偉華.盲生語文課外閱讀[J].新課程研究,201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