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幾年,內蒙古的社會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但是重點依賴于投資拉動與資源型商品價格的推進,整體發展水平顯著較低。尤其是內蒙古經濟的產業結構單一、發展不充分,自主創新力弱,產業競爭和抗風險能力不高。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巨大變換,傳統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無法繼續實行。目前,內蒙古的經濟急需轉變發展模式,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內蒙古產業結構調整成為該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內容。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可以促使經濟快速增長,對完成經濟可持續健康穩步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由此,本文立足內蒙古實際狀況,綜合整理全區產業機構發展必要性與面臨的障礙,根據內蒙古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的提升,貫徹落實全區“8337”經濟發展思路,提出了優化內蒙古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具體對策建議。
【關鍵詞】內蒙古 產業結構 優化調整 對策建議
一、內蒙古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必要性
目前,內蒙古“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新增城鎮就業人員25萬”。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該兩項指標是全區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有效結合全區完成基礎與條件可能,深入推進我區“三去一降一補”,為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穩步而確立的主要目標。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主要反映內蒙古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程度;并且,間接反映內蒙古地區的技術裝備水平、產業結構狀況以及各項節能措施的成果等。2017年初,內蒙古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減少4%。還好內蒙古全區在產業結構調整上獲得巨大成績,如煤炭、火電、化工行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例減少1.6%,服務業比例提升2%。完成今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減少3%左右的目標。一方面,要全面優化調整內蒙古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今年內蒙古決定鏟除退出不合理規定、不達到標準的產能,嚴格控制行業產能過剩,完成55萬噸鋼鐵、120萬噸煤炭產能退出任務,要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上述措施均為完成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減少3%左右目標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要依賴國家科技技術,大力提升設備技術裝備水平、能源利用技術水平和能源生產、消費管理水平,完成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化。除此之外,全區提出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全區域旅游、四季旅游,以及現代物流業等服務行業。這種措施有助于完成全區生產總值能耗減少的目標。并且,通過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完成全區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的目標,從而適合全區人口狀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勞動力狀況等方面實際,保障與完善民生的具體需要。全區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還可以推進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計劃工作,促使新增就業25萬人創造良好條件。因為服務業是吸收就業的主要產業,政府提出的全區服務業當作擴大內需、產業調整結構,以及改變地區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戰略任務?;诖耍瑸槿珔^就業工作創造更多機會,進而推進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的目標。并且,通過優化內蒙古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路徑與策略,并以現代型畜牧業、資源型產業、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等為中心,為內蒙古經濟發展條件、思路、政策保障等方面提供重要保障。
二、內蒙古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面臨的困境
目前,內蒙古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面臨著諸多挑戰,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內蒙古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內蒙古農牧業產業化的運營水平較低,無法順利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F階段,內蒙古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仍較低。內蒙古加工畜產品、深加工的程度較低,大部分還是以初級商品形式的售賣,產業鏈條較短,難以獲得大額利潤。內蒙古的大型企業不多,僅有蒙牛和伊利集團,多數均是低水平、規模不大的中小型公司。由于目前企業的現代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力不強,造成輻射范圍小、帶動能力不強,最終造成畜牧業的規模和質量檔次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求,極大約束了內蒙古畜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與強大。二是內蒙古產業的輕重工業比例不均衡,重工業化趨勢增強。內蒙古的工業結構,重工業所占比始終高于輕工業,全區的工業結構,重工業所占比始終高于輕工業。全區經濟發展主要依靠于重工業,嚴重制約了內蒙古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具體而言,內蒙古經濟發展主要以重工業為主,產生嚴重的就業問題。此外,內蒙古的重工業,重點以高污染型、高消耗型的產業為主,極大損耗了資源,并導致內蒙古生態環境急劇惡化。三是內蒙古工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目前內蒙古的工業結構輕重工業比例失衡,結構性矛盾突出。具體而言,工業商品發展層次不高,加工程度不均衡。輕工業與重工業,對原材料均有較大的依賴性,商品主要以原始材料與初級商品為主。內蒙古工業產業,主要以原材料為中心的基礎性產業占據主要比重,而精加工型、深加工型和高新技術產業嚴重缺乏。與此同時,內蒙古工業內部各產業發展嚴總不均衡。內蒙古工業內部的各產業,能源、冶金與鋼鐵等產業發展程度較高,而機械、化學與電氣等產業的總體實力不強。最后,資源性產業和非資源型產業發展嚴重不均衡,制約了內蒙古產業結構調整。
三、優化調整內蒙古產業結構的對策建議
內蒙古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推動內蒙古農牧業產業化運營。增加內蒙古地區農牧業的資金支持,持續引入高端的農牧業生產技術,不斷健全農牧業社會的服務體系。并且,針對內蒙古地區農牧業整體生產流程,構建比較健全的信息、購買與銷售、運送與售賣四位一體的服務體系。此外,加速發展內蒙古特色與綠色產業,推動內蒙古經濟的迅速發展,加大農牧民的收入,優化調整內蒙古產業結構。全區應有效運用其自然優勢,大力發展具有各地特色的特色商品與綠色商品。第二,加速發展輕工業,穩步發展重工業。內蒙古應不斷發展重工業,加速轉變工業發展緩慢局面。具體而言,內蒙古需要有效運用勞動密集型產業由東向西轉變的機遇,不斷發展以畜牧商品加工為主要的輕工業,尤其是乳畜制品、牛羊肉加工、絨毛紡織等產業。除此之外,內蒙古應增加資金投入,大力引入高端科學技術,提升重工業,尤其是資源型產業的科技含量,延長產業鏈條,加大商品附加值,有效發揮資源優勢,為全區經濟的發展與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做出重大貢獻。第三,改變內蒙古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全區應充分運用高新技術,延長產業鏈條,提升商品科技含量,推進部分經濟產業的優化升級。政府應在機械、化學、電氣等產業等方面加大資金與技術投入,推進內蒙古經濟快速發展,促使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參考文獻
[1]周雪嬌,劉佳.內蒙古產業結構調整與就業結構發展的協調研究[J].內蒙古統計,2015(6):20-22.
[2]盧風琪,牟占軍,徐睿琛.內蒙古高校本科專業優化設置探析——基于產業結構調整視角[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8(9):60-63.
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立項課題,課題批準號:NGJGH2017215。
作者簡介:杜素生(1971-),女,碩士,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