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發行
【摘要】對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來說,新課改教學方針和教學理念的提出與推行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其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革創新效果,同時還進一步發揮了教材的實質性作用;“憂”的是部分教師過于片面地看待“一切以學生為主”等觀念,且對多媒體教學設備過度依賴,導致教學目標虛無縹緲。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政治 教學方式 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110-02
一、前言
光陰荏苒,自高中新課程改革方針于2004年全面推行至今,不知不覺已走過了十幾個春秋。在這不算特別漫長的光陰中,無論是教育專家還是各從事教育事業的工作者們幾乎全都致力于教學改革中。而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循序漸進地推廣,高中各科目的教學效率尤其是政治這一科目的教學效率得到了理想的優化。但與此同時,該教學改革方針和教學改革理念的實施亦存在程度不一的缺陷與不足有待完善。本文就高中政治課新課改下課堂教學實踐的“喜”和“優”進行探討,現總結如下。
二、新課改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實踐之“喜”
1.教學理念不斷更新
筆者曾聆聽和觀摩過許多優秀高中政治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筆者深深感受到各優秀教師正積極響應新課改方針的號召以將該教學改革理念更好地融入到教學實踐當中。在這一理念的向導下,越來越多的教師充分發揮知識的載體作用轉學生為教學主體,同時亦盡可能地將自身的教學輔導作用最大化。在這樣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背景下,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的積極性被不斷激發,而教師則愈加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因而課堂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性的提升。
2.教材教學作用得以有效發揮
從綜合的角度來看,經新課改后,高中政治教材的內容愈加貼近生活,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且教材形式愈加多樣化和豐富化,拓展性教學內容的出現不僅拓寬了教師的教學面,同時亦開闊了學生的學習視野。由此便強有力地打破了傳統教材的呆板性和局限性。譬如,在教學《經濟生活》[1]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不再只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枯燥乏味且難以理解的經濟學理論,反而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以學生的日常消費為出發點,引導其圍繞此話題展開相關探討,使其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領悟教學內容。
3.教師教學方式多樣化
在“以學生為出發點”這一新課改理念地指導下,越來越多的教師注重在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革創新,因而其教學形式日益多樣化。譬如,在教學《企業公司》[2]以及《投資理財》[3]這一系列與經濟生活相關的內容時,部分優秀的高中政治教師意識到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才能使其自我領悟,因而便帶領學生去到周邊的企業公司進行親身實踐;在投資理財方面,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就自身尚未理解的地方對相關人士進行訪問,或者讓學生拿著錢到銀行辦理相關與理財投資相關的業務。
三、新課改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實踐之“憂”
1.教學目標虛無縹緲
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不僅是課堂教學的指南針,同時亦是對教師教學成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依據。然而,縱觀實際,課堂三維目標對于相當一部分高中政治課堂來說卻形同虛設一般,與教學實際相脫離。要么過度注重理論知識而忽視對學生綜合能力與情感道德的培養;要么以犧牲政治理論為代價,過度渲染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導致整個教學目標虛無縹緲。
2.過度削弱教師的教學主導地位
在新課改理念中,“把課堂還給學生”等觀念卻被部分教師片面地理解為要將課堂教學實踐完完全全地還給學生,教師講的越少越好,甚至還有部分學校硬性規定教師每節課只能講解10~20分鐘,以盡可能地為學生騰出更多的自學時間課,不斷削弱教師的教學主導地位。因而導致在諸多課堂教學中無論什么問題都要求學生進行互相探討的盲目現象屢見不鮮。學生的主體地位固然重要,但以過度犧牲教師的教學主體地位為代價是萬萬行不通的。
3.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設備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步入了信息化時代,那么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出現自然而然地順應了教育事業客觀發展的需求。雖然多媒體教學設備為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但隨著其應用的不斷深入與推廣,教師與學生對其的依賴性也日益顯現。例如,某些教師在制作PPT課件時過于注重背景(圖片、聲音、視頻等),但實質性的知識內容卻寥寥無幾,因而在實際應用時,易導致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在重點知識上。除此之外,多媒體課件中所承載的信息量往往過大,要想在短短的一節課內講完幾乎不太可能,所以教師通常以“走馬觀花”的形式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們不得不頂著壓力和疲勞跟進。
四、結語
總之,新課改教學方針和教學理念的實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解決了教學中的部分問題,優化了課堂教學效率,但其目前仍舊處于探索和研究階段,還有很大的完善空間。而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各從事高中政治教育事業的工作者們務必要站在科學發展觀的角度去發現問題、看待問題,從各個方面就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的缺陷與不足進行深入性思考,秉著孜孜不倦、求真務實的精神去深入探究,以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季曉杰,馬維振.高中政治新課改下課堂教學實踐的“喜”與“憂”[J].教學與管理,2014,(34):49-50.
[2]陳浪.高中政治新課改下課堂教學實踐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J].科普童話,2015,(47):16.
[3]崇海兵.新課改下高中政治課堂中創新教學方法[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