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露 白東明
【摘要】大學生就業形式日益嚴峻,高校貧困生尤其是農業高校貧困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目前,高校貧困生就業已經成為學校、家庭以及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農業高校貧困生的就業現狀,并以此為基礎,分析了農業高校貧困生就業難的原因,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提高農業高校貧困生就業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農業高校 貧困生 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176-02
當前就業形式越來越嚴峻,貧困大學生就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并且其就業難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關注。而農業高等院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其貧困學生比例相對其他高等院校較高,所面臨貧困生就業難的這一問題也更加突出。如何正確引導貧困大學生樹立符合當下形勢的擇業觀、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已經成為解決貧困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關鍵工作。
一、農業高校貧困大學生的就業現狀
隨著社會發展,大學生的教育投入與生活費一直在相對增長,對于貧困生來說,他們大學所需要的整體費用往往是由內外兩部分組成,既一部分是父母的積蓄,另一部分來自于親戚朋友的資助或者國家助學貸款資助,所以這類學生對于工作比其他同學有著更強烈的渴望。但是大學生就業成本越來越高,在物質資本和社會競爭的雙向限制下,貧困大學生就業一直不占優勢,同時,就業市場缺乏規范的就業機制,導致貧困大學生就業時會受到相對不公平的待遇,農業高等院校貧困生一直處于劣勢。
二、農業高校貧困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分析
1.導致貧困生就業困難的客觀因素
(1)整體就業環境競爭激烈。隨著社會發展,高等教育也在不斷蓬勃發展,畢業生人數每年在快速增長并且持續增長,就業市場逐漸飽和。根據教育部統計,預計2017年,全國將有795萬的高校畢業生,并且往后幾年人數還將繼續增長,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越來越普遍。
(2)就業成本高于現有經濟基礎。目前應屆大學畢業生不論是考研、考公務員還是直接就業都需要付出較大的努力和財力。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隨著求職成本的增高而增高。許多貧困生只能降低就業要求,縮小擇業范圍,就業機會相對也小了很多。
2.導致貧困生就業困難的主觀因素
(1)基礎教育薄弱,就業觀念相對落后。高等農業院校的貧困生主要來自于偏遠地區的農村,基礎教育環境和質量普遍不高。一般情況下,貧困生的父母都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傳統思想觀念嚴重。許多貧困生受家庭受家庭影響,畢業后首選公務員這門“鐵飯碗”,或者去經濟發達地區尋找就業機會。他們執著于工作的穩定和大城市以及高收入,不愿到基層或者艱苦行業就業,抱有過高的就業期望,對待擇業抱有不符合實際規律的期待。
(2)心理負擔過重。受到社會普遍錯誤觀念的影響,農業高等院校的學生在就業求職的過程中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以及區別對待,而農業高等院校的貧困生更是受到經濟與心理的雙重壓力。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業高等院的貧困生與非貧困生相比較,貧困生的心理壓力更大,較容易出現心理情緒問題,其往往比較敏感、自卑、憂慮,在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中,其思想限制也相對較大,對社會壓力承受能力較弱,在面試中,往往表現的不自信,無法全面展現自己,就業競爭力受影響較大,妨礙自身職業發展。
(3)綜合素質不突出。農業高等院校的貧困生入學后雖然學習較為認真,但是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許多貧困生要花很大一部分時間來勤工儉學,學習時間嚴重不足,另一方面,這部分貧困生沒有經濟基礎去購置學習所需的參考資料等。同時,由于他們將大部分課余時間都用于勤工儉學,通常無法參與學校的各類課余活動和組織,對于自己的溝通組織等能力,不能很好地鍛煉。所以,這就造成了農業高等院校許多貧困生成績差、綜合素質低的局面。此外,許多貧困生過于看重應試訓練而缺乏實際操作能,與用人單位所需求不符。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
三、農業高校貧困生就業能力提升對策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轉變就業觀念,鼓勵貧困生基層就業
(1)各級地方政府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解決國家不均衡發展和解決貧困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可以通過使用獎勵政策來激勵能力出眾或者有意向從基層做起的貧困畢業生到西部貧困地區、農村、各單位基層等參與工作。(2)為了使貧困畢業生可以樹立起積極向上的擇業就業觀,正視理想和現實存在的差異,農業高校可以開設相關就業指導課程,引導貧困大學生制定合理切實、符合自身發展的職業規劃。
2.建立健全貧困學生資助體系,緩解貧困生就業經濟壓力
農業高校應組建專門的貧困生資助工作小組,采取工作責任制,不斷完善《貧困生獎、助、貸、減、補實施意見》、《貧困生生涯檔案歸檔》、《貧困生檔案動態管理細則》等相關規章制度,進一步落實校內各項獎助學金的管理體系。此外,為使貧困生畢業生在各類求職過程中能緩解其就業經濟方面的壓力,農業高校可以建立合理資助制度,給予求職中的貧困生一定額度的補貼。
3.啟動貧困生培養計劃,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和就業核心競爭力
由于農村高校貧困生缺少參與實踐技能訓練的機會以及各項就業障礙對其造成的困擾,農業高校為解決這一系列的相關問題而啟動貧困生培養計劃,如開展相關的實踐技能環節、開設相應的課程等等。農業高校致力于充分發揮貧困生的各項潛能,建立其自信心、激勵其勤奮好學并幫助貧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提高貧困生的綜合素質和其就業核心競爭力而不斷努力。
4.加強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良好就業心態,完善朋輩輔導體系
應對貧困生在求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多種不良心理素質和精神狀態,如恐慌、憂慮、焦急、抑郁不振等等,農業高校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建設投入更多精力,不斷完善其咨詢服務,意在與貧困生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交流的渠道,走進和了解他們的生活,成為他們的傾聽者,對其達到有效地開解引導,緩解貧困生在步入社會時面臨的巨大就業壓力。其次,為更好地使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咨詢可以實行一對一的咨詢輔導,農業高校可以立足于建立完善的校院聯合式朋輩輔導體系,從而全面提升貧困生的心理素質。
掛靠課題:湖南農業大學2016年就業創業與教學研究項目《精準幫扶機制下的高校貧困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研究》。
作者簡介:凌露,湖南農業大學招生就業處;白東明,湖南農業大學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