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
【摘要】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也是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主要構成內容之一,在小學品德與社會這門學科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本文通過具體分析小學生愛國主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具體意義、通過對于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愛國主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現狀分析,從而對如何構建愛國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提出相應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愛國主義 品德與社會 小學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220-01
一、小學生愛國主義價值觀構建意義
首先,愛國主義能夠促進一個國家和民族獲得發展和獨立自強,愛國主義作為個人層面的重要構成內容,對于個人和社會獲得發展十分重要。
其次,對于愛國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教育是與當前社會生產的發展和傳承民族文化一脈相承的。愛國主義精神對于社會生產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在貿易壁壘,海外產品等方面;甚至,愛國主義在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方面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主要構成內容之一,由此可見加強愛國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對于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特別重要。
最后,小學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中愛國主義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構建有利于愛國主義主流價值思想觀念的構建。小學生在學習教育中會愿意聽從老師的教育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樹立愛國主義的統一的思想和價值,從而能夠接受愛國主義學習教育,形成完備的愛國主義價值觀。
二、品德與社會中愛國主義價值觀構建現狀分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受到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的影響,價值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滲透著外來文化的影子。在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對于愛國主義的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品德與社會教學內容呆板
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小學仍然以升學率的提升作為主要目標,對于學生的教育指導主要是講授基礎理論知識,雖然在新課程理念標準的指導下,教師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但是力度不是特別明顯。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主要構成內容之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根據課本知識內容講授,知識內容相對呆板,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且,知識內容的更新速度相對較慢,社會時代正處于快速發展的狀態,是難以滿足時代的需要的。
2.品德與社會教育教學形式單一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主要是在教師的主要指導帶領下進行的,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課堂上針對某個知識點進行講授,布置相應的作業,主要是通過課堂四十五分鐘來完成教學,這樣使得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所學內容。甚至在有的學校,品德與社會課堂經常被其他語文老師、數學老師或者英語老師等占有過去,讓學生進行其他課程的學習,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十分不重視。并且沒有進行課外實踐的探索和學習,缺少相應的教學理念的支撐,嚴重影響了小學生愛國主義的社會核心價值教育。
3.學校對品德與社會課程重視不夠
愛國主義作為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主要構成內容之一,在小學教育中,學校領導和教師對于學生的愛國主義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構建重視相對不夠,具體表現在方方面面,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首先,在師資力量難以保障教學質量,在某些落后地區常常會遇到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老師是其他的課程的專業老師,只是兼職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其次,對于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投入相對不足;最后,教師對于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態度不正確,其認為小學中語文、數學和英語是學習的主要科目,品德教育培養不是特別重要,由此導致品德與社會教學質量比較低下。
三、品德與社會構建小學生愛國主義價值觀路徑分析
1.創新教學,抵制呆板學習內容
小學生對于品德與社會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思想品德教材而實現的,教材的設置應該根據時代的進步和發展需要來進行。在愛國主義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老師不能僅僅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講授,因為教材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應該聯系教材內容和具體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甚至在實際教學中借助一定的故事內容進行講授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邱少云、江姐等一些愛國英雄人物,通過講具有強烈愛國主義英雄的故事可以增強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于愛國的強烈共鳴。對于愛國主義的教學內容通過講故事和聯系生活實際來進行,可以更好地保障學生接受相關理論和理解具體的內容。
2.能力加強,提升專職教師職業素養
小學教育中品德與社會教學作為主要的一門學科,在實際的工作中學校和教師對其重視不夠,使得學生對于品德與社會的學習效果不很理想。愛國主義的社會核心價值觀作為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品德與社會教學老師應該加強自身能力素養,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帶領學生更好地學習品德和社會這門課程。首先,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積極學習先進的理念;其次,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最后,加強自身專業能力素質。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們的精神支柱,是人們行為的向導,在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構建小學生愛國主義的社會核心價值觀需要從教學觀念、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和教師的職業素養能力等方面來進行加強,從而激發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更好地指導學生人生價值方向。
參考文獻:
[1]陳延斌,牛紹娜,李安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小學教育現狀調查與思考[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
[2]熊代華.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愛國主義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