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對四川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四川民族學院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情況得知,雖然大部分同學興趣濃厚,但是由于受場地制約較嚴重、師資力量匱乏、開展程度不高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嚴重限制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學校的發展。
關鍵詞: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四川民族學院
1 前言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千百年來,結合本民族特點,創造出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特征和文化色彩的傳統體育活動,它不僅具有高超的技巧和多姿的藝術形式,它所具有的健身性、民俗性、普及性和娛樂性等特點,使各民族傳統體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和巨大的社會價值。學校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基地,民族地區高校的大學生是現代社會民族地區創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力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以學校為依托可以得到弘揚和普及。
2 分析與結果
2.1 民族傳統體育教師資源的情況調查分析
師資隊伍的建設是直接影響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是學科建設的基礎。高校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對教師的專業技術和理論知識有著較高的要求,師資力量的強弱對高校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有直接影響。但是據我們調查了解,我院沒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專業指導老師,況且體育師資的數量不足,質量有待提高。目前,由于在廣大的少數民族地區或者邊緣地區的硬件設施、社會環境、氣候惡劣、民族風俗等諸多因素導致許多懂民族傳統體育的教師或戶籍內地的教師很不情愿留守這些地區,即使在西部地區采取了簽署最低服務年限的政策卻依然不能有效緩解或遏制。所以在少數民族地區不斷出現教師流動和人才流失的嚴重狀況,這無疑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更是雪上加霜。此外通過調查發現,在我們四川少數民族地區的中學也存在著體育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專職體育教師嚴重匱乏;體育教學狀況不容樂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得不到傳承。
2.2 學生興趣與民族傳統體育開展情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喜愛程度也在一定范圍上影響著民族體育的開展。據調查可見在選擇民族體育項目上人數雖然較多,但是為了修學分的人數以及為了容易考試的人數就占了大多數。這樣的選擇出發點沒有擺正,對民族體育項目的開展與推廣也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在形勢上看民族項目的開展沿著正常的軌道在運行,而實際的推廣、普及效果卻會大大的打折扣,在學校中多數學生是來自內地,一直伴隨著的體育項目是籃球、乒乓球等普及程度比較廣范的運動項目,且學生的興趣往往呈現出這樣的特點:1、興趣的單一性:男生的興趣集中于籃球項目上,有時公共體育課要同時組織2~3個班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而女生的興趣則集中于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隔網對抗、運動量相對較低的項目上;2、興趣的時代性:如以前深受學生喜歡的足球等項目,現在選擇時受到冷落,他們卻希望開設時尚、新奇的項目(如跆拳道、街舞等項目)。所以目前民族體育在高校的開展現狀在興趣上還不容樂觀。
2.3 學院開展傳統體育項目的硬件設施現狀
硬件設施是開展相關體育項目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而在調查中發現,實際的教學中除了極少數學校開設了一些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以外,絕大部分學校所設置的教學模塊是一些常見的運動項目,而且在設施上的配備遠遠不足以滿足學生選修民族體育的項目和開展其它活動的需求。通過對我們學校器械的調查了解到,我們學校的器械雖然比較多,但是損壞率比較高見,而且據我所選修的少數民族體育課程來看,老師實際借用的器械數量不能很好的滿足同學們的學習需要,就高腳競速、板鞋兩項為例看借用的高腳競速硬件設施缺乏率為28.09%,借用板鞋硬件設施缺失率也達到37.5%。在場地設施上也不具備開展傳統體育項目的場地,目前的場地都屬于一地多用的情況,多種運動的場地(如排球、網球、籃球、珍珠球等混合)重合使用的現象,這也是制約開展傳統體育項目的因素之一。所以在硬件設施上的缺乏程度嚴重阻礙了愛好民族傳統體育的學生學習和民族體育的推廣普及。其次在甘孜州,乃至阿壩州、涼山州這樣對籃球、散打等優勢項目特別重視的外界環境下,尚未普及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想要得到很好的發展也會受到很大的挑戰與障礙。
2.4 現有場地開放程度與學生鍛煉需求關系
根據對學院體育場地開放時間的調查顯示,并同時把民族地區高校場館開放時間與內地其它高校作比較發現,學院體育場地開放率僅是內地高校開放率的45.30%左右,連內地高校開放程度的50%都沒有達到,從調查了解學院體育場地除有班級上課外幾乎全是封閉不開放狀態。然而從學生對體育場地需求程度顯示有65.41%的人需要運動場地。由此可見現有場地的開放程度與學生體育運動對場地需求之間有著巨大的矛盾。而且在學院所處的環境下,校園內、外環境狹小,而且校外環境不穩定,在周末或者其它空余時間內很多需要運動的學生沒有運動的場地就只能在寢室、逛街或者校外網吧上網等等。在沒有更寬廣的休閑環境的現狀下,體育場館的開放程度太低就只能逼迫著學生往不好的方向發展,如此即不利于校園文化的建設也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3 結論
3.1體育師資隊伍薄弱,幾乎沒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專職指導教師,且師資隊伍的結構不合理。
3.2體育教師、體育人才流失嚴重。不利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
3.3 學生選擇民族傳統體育的出發點不對,發揚民族傳統體育的觀念不強,不利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普及與發展,此外學生興趣出現單一性、時代性的特點。
3.4場地、器材等設施不能滿足民族體育項目的開設、開展。
3.5運動場地重合且開放程度較低,開展的民族項目過于單一,不能滿足學生鍛煉需求,也不利于民族體育項目的推廣。
3.6四川民族學院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的影響,可開發和利用的空地甚少,嚴重制約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開展和傳承。
4 建議
(1)擴大軟件設施建設、針對師資的數量不足和質量不高等問題,應采取長遠規劃和近期對策,不斷加強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發展師資力量。派遣和招聘專業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師或教練員,完備師資力量。
(2)采取切實可行,落到實處的安撫措施。如住房的安居工程、教師小孩及家屬的入學、定居等問題上盡量開行綠燈。進一步保留體育人才為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做貢獻。
(3)完善硬件設施,在有限的、不破壞校園美觀、優雅度的情況下合理開發、應用空余可用的空地,修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場地,并配備齊全相應的硬件設施。
(4)開展多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擴大開放程度、如(設全院學生的可選課程)并且要更多的考慮對學生體質的發展以及學生的興趣,促進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
(5)借助四川省或者甘孜州的民族體育運動會等契機以及政府的力量在甘孜州中小學校進行宣傳、加以引導和扶持。
(6)采取三個全面(全面概括、全面宣傳、全面推廣)的方法。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優越性(如娛樂性等)做大力的宣傳教育,使人們擺正對傳統體育項目的認識,增強人們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愛好和興趣,增強少數民族對本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自信心、自豪感。
參考文獻
[1]賈偉.南京市普通高校民族傳統體育開閘現狀與對策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0(5).
[2]陳波.四川少數民族地區中學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現狀的調查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3).
[3]龍佩林,劉少英,白晉香.西部開發與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4):48-52.
[4]劉德明.論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遼寧體育科技,2003(4):35-39.
作者簡介
王鯤(1988-),男,漢,四川冕寧縣人,碩士,助教,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研究方向: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