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序文
【摘要】在我國的中職學校建筑類相關專業中,《建筑工程測量》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其具有綜合性強并且實踐性突出的特點。學生要在學習過程中緊密聯系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以此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和就業能力。并且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深入,很多中職學校意識到《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的實訓教學的重要性,紛紛進行教學模式的革新,以此提升實訓教學質量。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簡要概述了《建筑工程測量》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著重探討實訓教學模式的改革策略,以期能提升《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的實訓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測量;實訓教學質量
《建筑工程測量》的實訓課程是理論教學的歸宿和落腳點,不僅是鞏固課堂理論教學成果必不可少的環節,更能直接培養學生就業的崗位能力。但由于中職學校辦學條件相對有限,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性較大,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參差不齊,導致《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的實訓教學質量整體不高。筆者從多方面提出了改進和提升中職《建筑工程測量》實訓教學質量的策略。
1、《建筑工程測量》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師隊伍不完善
現階段很多中職學校采取擴招政策,相應的在師資配置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督ㄖこ虦y量》作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對教師的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但是就很多學校課程開設實際情況而言,師資力量并未滿足教學實際需求。
1.2缺乏實踐環境,缺乏工程實踐經驗的總結
在《建筑工程測量》理論教學中,雖然加入實踐教學內容,但并沒有與實際工程或與之相近的環境(僅限于校園內)中實踐,教師只注重講解,學生卻沒有身臨其境的真實體會,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比較膚淺,學生得不到鍛煉,實踐效果欠佳。
1.3實訓場地的不合理和測量儀器設備的落后
在具體的《建筑工程測量》實訓教學中,很多中職學校并未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訓場地,并且在實訓教學中使用測量的儀器設備型號老舊甚至配置不全,常出現教師操作儀器,而學生只能觀看的情況,或者在小組教學中十幾個學生共用相關測量儀器設備,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導致學生很難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最終影響了實訓教學質量。
2、《建筑工程測量》實訓教學模式革新的有效措施
2.1合理確定教學目標及實訓內容
中職學生學習能力弱、動手能力差,在《建筑工程測量》實訓課的學習中存在較多的困難,因此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適合、課程的進度要合理、教學設計要有針對性,實訓安排除了課程進行中的分項目實訓外,還要安排課程結束后的綜合實訓。中職學校建筑類相關專業的學生主要就業的崗位有施工員、測量員、質檢員、安全員等,當地建筑企業對各類人員的具體要求又有其地區性特點,所以《建筑工程測量》實訓課的內容、實訓要求就要充分考慮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使其滿足企業需求。
2.2引入目標實訓教學模式,設計科學合理的實訓課程
在具體實訓教學中授課教師應以建筑施工專業人員應該具備的能力和素質要求學生,為學生制定專業的測量技能目標,一方面提升實訓測量教學的實效性,另一方面為學生指明發展方向,從而在日常學習中樹立自身發展目標,為其綜合發展奠定基礎。例如,可以在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測量》實訓課教學中,授課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引入目標實訓教學模式,并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和工程實踐,制定具體的教學內容。以《水準儀的使用》這堂實訓課為例,教師首先確定本課教學的總目標為:學生掌握水準儀使用基本要領,并能夠獨立完成實操作業,同時教師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和不同工種具體要求差異細化目標。接下來教師對基本操作要領進行講解,并全程進行示范演示,在要點講解后,教師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操作,教師會對學生的操作過程進行指導糾錯。當小組教學結束后,教師在每個組內抽取2~3名學生進行測試,對于不達標的學生教師應及時發現問題,并分析原因制定補救方案,從而強化學生的技能。
2.3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測量》實訓課大多數還是教師在言語上的講解與操作演示、學生再進行實際操作掌握技能,有限的教學時間往往使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而采用現代化、多功能的新型教學手段則能改變這一現狀。建立現代化的測量實訓中心,利用建筑工程測量三維仿真教學軟件創設逼真的工作環境,提供真實測量體驗,能讓學生熟悉實訓中的每個步驟及要點,不僅能為實訓做好充分的準備,也能幫助學生在實訓后進一步解析存在的問題。此外,利用3D動畫、Flash、操作視頻,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而QQ群、微信群等則能實現學習的自主性和廣泛性。
2.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雙師型教師
一是鼓勵教師在科研上特別是與施工企業的橫向科研項目上下工夫。教師通過參與解決生產實踐的實際問題,提高對專業技術、行業現狀、前景的了解和把握;二是鼓勵教師進工地進行實踐鍛煉,組織教師到施工和用工單位參觀考察和進行社會調查;三是請工程測量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施工單位工程師來中職學校對教授《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師進行培訓。
2.5優化安排儀器設備及實訓場地
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所用的很多測量儀器設備沒有及時地更新換代,較先進的設備可能只有少數幾臺,且僅供教師演示或學生參加技能競賽使用,無法滿足大多數學生正常實訓的需求。此外不是純建筑類的中職學校,一般都沒有專業的建筑測量實訓場地,大多借用平坦的操場或其他現有的校園環境,實訓的成果對學生就業后的實際崗位能力培養沒有太大的意義。因此中職學校在加強建筑專業基礎設施建設外,校企合作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另一有效途徑。與當地建筑企業、測繪單位開展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不僅能解決測量儀器設備落后、短缺的問題,還能提供點位布置規范合理、地勢落差大、地貌特征明顯、地物豐富的實訓場地,甚至給學生以實際測量工作的體驗和鍛煉,同時也能為企業提供人力支持,幫助其完成測繪項目,實現校企雙贏。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的實踐性較強,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將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相融合,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其中實訓教學模式優勢明顯,授課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從實訓內容、實訓基地、實訓活動和教學模式等方面著手,提升中職學?!督ㄖこ虦y量》課程的實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孫東升.目標實訓教學模式在建筑測量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6(8):297.
[2]郭軍,張重英.構建和探索建筑測量“以證代考”的教學模式[J].科技視界,2016(4):224.
[3]張興福,魏德宏,余旭,等.工程測量實習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測繪通報,2016(9):13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