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李靖 王慧敏 楊少宗 崔華勝 閆明明
[摘要] 高職院校醫學專業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尤為重要,實踐技能是學生在醫院工作的重要基礎。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實踐技能強化訓練的重要性。尤其在缺乏硬件設備與師資力量的情況下,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十分有限。因此,該文提出通過與院方加強合作,共同促進學生實踐操作技能提升,達到醫院實際用人的技能標準。
[關鍵詞] 高職教育;醫學實踐;技能強化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1(b)-0119-02
高職院校是我國重要的職業人才培養基地,需要為現代企業提供可靠的人力資源輸出。在高職院校的醫學專業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也是重要的職業能力培養。但是我國高職醫學專業中由于缺乏相應的師資力量與硬件設備,所以在實踐技能的訓練上略有不足。因此該文以職業院校醫學專業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分析了校企合作對于加強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重要性,并提出具體的教學規劃方向與策略。
1 高職醫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調查
1.1 學生自我評價反饋信息
根據該校2016級與2017級醫學專業學生在合作醫院進行實習的情況分析,多數學生實踐能力較為薄弱。尤其在醫學影像科室實習的學生,反饋指導教師針對院方使用的醫療器械設備以及檢驗設備,無法直接應用,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學習,實踐操作能力不足的情況非常普遍。一方面,超聲影像、CT影像、X光放射影像、電鏡影像、磁共振影像等操作方法與在校期間學習內容存在較大出入[1]。另一方面,在內鏡技術的臨床應用中,記錄操作過程可視化,簡單的操作技能雖然具備,但是在具體分析與提供影像資料上,仍然無法達到較高的操作水平。
1.2 合作院方反饋學生信息
合作院方與該校臨床醫學教師進行了頻繁接洽,反饋了近2年內在院方實習學生的具體情況。雖然高度肯定了學生實習期間的職業素養,但是也提出技能操作水平上的不足。以醫學影像專業為例,在多數儀器設備上的應用,沒有達到實習標準,需要院方進行多次培訓。而且,學生操作水平有限,很難在有限的實習期內掌握相關技能,并直接應用到臨床實踐中,以至于不得不勸退少數實習學生。此外,學生醫學理論知識雖然扎實,但是與實踐相結合的階段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從院方培訓的角度考量,進行系統培訓存在較大困難,也不利于對醫學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
2 高職醫學專業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現狀
2.1 實踐能力不足
參照院方與學生的反饋信息,能夠明確該校醫學專業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實踐能力表現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在于實踐技能不足,學生在院方實習期間,需要較長的磨合期,了解院方實踐操作方式。并且需要對院方使用的新藥物、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再次學習,而短暫的實習時間無法完成更為系統的知識結構完善。因此也造成了實習效果不佳的情況,由院方進行單獨培訓的實際效果也并不理想。
2.2 器械設備老舊
通過醫學高職生實習情況的調查,在實踐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該校針對2016級學生加大了技能強化訓練,但是由于缺少相關設備支持,其技能訓練的效果十分有限。一方面,合作院方采用的是我國最為先進的CT(X-CT)、超聲CT(UCT)、以及γ射線CT (γ-CT)等,但是該校在此方面的教學設備老舊,學生在實習期間技能對接并不充分[2]。另一方面,目前合作院方已經開始采用投射式電子顯微鏡進行醫學臨床檢驗,以及應用微觀(約0.2 μm)二次電子特制的探測器進行檢測,但是該院在新設備采購尚未得到資金支持。
2.3 師資力量薄弱
根據多年調查結果以及合作醫院提供的相關實習資料,能夠發現師資力量薄弱是導致學生臨床實踐能力不足的主要因素。目前多數高職院校中對于醫學專業的重視程度不足,雖然在理論知識部分加大了教學力度,但是沒有從實踐教學方向上加大對學生操作技能的訓練。一方面,專業教師很少,且部分教師并不具備醫院工作的實際經驗,僅在理論方向上有所建樹,對于指導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往往是紙上談兵。另一方面,部分教師有實踐經驗,但在教學計劃中明顯缺乏針對技能培養的訓練內容,尤其在課程開發、專業建設、培養目標的重點方向上有所偏差。尤其“雙師型”教師的匱乏,更加導致實踐技能培養的師資力量不足,以至于多數學生在實踐工作中沒有形成較高的操作能力。
3 加強醫學高職生實踐技能的培育原則
3.1 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空間
醫學高職生實踐技能并非從單純的課堂教學中能夠獲取較高的能力培養空間,如果學生技能通過課堂獲取影像專業的知識,其實踐能力的成長空間也十分有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企業指導范疇,也是拓展醫學影像專業學生視野的必由之路。有其在采取強化訓練的教學過程中,也應當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前提,著力于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這樣的培養方向也是重視學生就業實際需求的充分考量,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強調和落實針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力度,才能支持也是在實踐工作中的技能強化。
3.2 制定校企合作共同輔導的標準
在采取校企合作模式的過程中,應當針對具體的合作方法與細則加強重視。既要發揮出企業實踐工作的技能優勢,也需要在該院教學科目內完成。那么在學院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雙方同時負有指導學生技能操作的職責和義務。但是如果對于這種義務本身缺乏衡量標準,也會出現指導方向和落實的真空與疊加。這樣的情況既會造成教育資源浪費,也并不利于針對學生的技能強化培養[3]。因此,必須在開展校企合作之初,根據實踐技能加強訓練的教學時間和實踐地點以及授課方式進行明確的規劃。并以此為核心,明確院方和企業在其中承擔責任與義務的衡量標準,進而完善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支持實踐技能訓練的適用性與實效性。
4 促進校企合作,加強醫學高職學生實踐技能強化訓練的實施策略
4.1 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動作用
通過對學生個人實習階段的自評,以及合作院方提供的學生實習信息評價,該校加強了針對醫學專業學生的技能強化訓練。在2016級學生的實習情況來看,已經得到較高實踐能力,尤其得到合作院方的肯定。因此加大針對醫學高職學生實踐技能強化訓練,是促進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部分學校缺乏“雙師型”教師,該院實行的實踐技能強化訓練也并非適用于所有醫學類高職院校。尤其多數高職院校在設備采購上確實存在資金問題,因此該文建議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針對醫學高職學生加大實踐能力培養。從而為學生提供更為接近實踐方向的學習內容。
4.2 加強校企雙方協調溝通
促進醫學高職院校與醫院的實踐合作,是促進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可以與醫院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由醫院提供相關的教學資源,豐富職業院校的技能強化訓練課程。另一方面,可以由臨床專業教師到醫院進行系統學習,積累更多實踐經驗,以便指導學生實踐技能的進一步訓練。此外,可以在校內校外建設實訓基地,拓展學生實踐學習空間,從實訓基地中獲取更多實踐操作能力。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實踐技能加強,進一步通過強化訓練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除此之外,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安排校企合作的時間。充分考量教學資源、師資力量、學生技能情況等,制定更為嚴謹的教學方案,才能落實校企合作模式的廣泛開展。為此,高職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模式的過程中,應當重新評估自身的實際情況,充分考量教學時間和實踐技能強化訓練的開展時間,進而完善相應的教學規劃,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實踐環境。在不影響教學時間的情況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4.3 實踐技能強化訓練階段性實習規劃
第一學期,為加強學生對本專業的職業情況的了解,可以引導學生前往合作醫院實地參觀,為學生創建主要的學習目標與發展方向,以便學生能夠在校期間抓緊學習時間,對自身未來實踐操作打好堅實基礎。第二學期,與院方建立共同培養的合作方式。引導學生接觸先進的醫學檢驗設備以及相關儀器,在對實踐操作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再進行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的結合,最后通過到實習醫院進行臨床對比,檢驗自身知識結構與實踐能力的不足。例如,可以為醫學影像專業的學生提供定崗實習的機會,見習時間可以設置在1~2周,通過實踐觀察與操作,學生能夠具體掌握自身實踐能力與現實操作的差距,才能在后期學習階段進行更為完整的知識補充。第三學期,學生主要面臨長期的實習課題,在此之前必須加大對學生的個人技能培訓。可以由院方提出培養計劃和重要的訓練指標,針對學生的職業技能進行強化訓練。再由醫院指導教師和高職院校指導教師進行協商,共同設計技能培訓方案,以便在學術基礎知識上加以強化,并同時掌握現代化的醫學操作技能,縮短在醫院實習階段的培訓時間。
5 結語
近些年來醫學高職生在醫院實習階段,表現出技能操作不強的情況,對于學生就業存在較大障礙。為此該文提出通過加強校企合作的模式,促進學生實踐技能強化訓練,并通過階段性實習計劃,加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采取3個學期,分階段培養實踐技能的方法,最終促進學生在實踐能力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蘇吉兒,方仕婷,夏雅雄,等.自主性綜合情景模擬實訓在高職護生實習前護理技能強化訓練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1):21-22.
[2] 邱福翠.綜合模擬訓練在高職護理生護理技能強化訓練中的應用[J].中國培訓,2016(2):149.
[3] 曾琦斐.高職藥學專業無機化學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以專業技能抽查為背景[J].職業教育研究,2015(4):59-62.
(收稿日期: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