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訓基地的建設是職業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保障,也是學校進行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以所在院校的經管類實訓室為例,針對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的不足,提出了雙主導型實訓基地建設方案,并進行了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雙主導型;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
一、緒論
高等教育尤其是職業院校的教育,應當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為了提升職業院校的教育水平,國家和各級政府制定了相應的支持政策,提出要加大職業院校對學生職業技能與實踐能力的綜合培養,要加強實訓、實習環節所需基地的建設,并建立專業齊全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社會各階層也認識到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對高職教育的投入和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地提高。“產學研”的大力發展能夠將政府、企業和學校充分結合起來。政府是人才培養的保障,企業是對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基地,學校是對人才理論知識傳授的主要場合。通過實習和實訓,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能夠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吸收和掌握,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建設實習、實訓基地是高校對人才培養方式一個重大改革模式,對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因此,國家大力支持建設能夠集教學、培訓和實習為一體的教育實訓基地,通過政府、學校、企業相結合,提高政策、基金、技術等資源的主動性,擴大合作面,建立共享實訓基地,探索適應社會發展的實訓培訓基地建設新路徑,培養國家真正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二、校內外實訓基地的現狀分析
校企合作以及實訓基地的建設在政府、企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了許多問題。
(一)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不完善
校內實訓建設不完全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學校對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性沒有高度重視,投入相對較少,實訓室建設的規模較小;二是缺乏實訓基地建設的經驗,對實訓基地如何建設、規模大小、涉及專業把握不準;三是高校教材主要集中在理論學習,與實訓相關的教輔材料比較缺乏。
(二)校外實訓基地培養質量不高
校外實訓基地培養質量不高并不是因為企業內缺乏工程師,而是企業本身需要發展,高校學生進企業實習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導致大部分的實習都變為參觀性質的實習,學生沒有真正地動手去接觸設備,也沒有企業的技術師傅進行真正地手把手傳授經驗,最后學生能力沒有得到提高,校企合作效果不佳。
(三)教師企業工作經驗不足
高校老師一般都是從學校剛畢業的應屆畢業生中招聘,他們的優勢是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學生思想品質的教育,習慣課堂教學,但是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經驗不足,學生的技能實訓內容在日常教學中體現的比較少,教學內容單一,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為了讓提高學生的實訓效果,我校大力發展校企合作項目,提出雙主導型的實訓方案,校企合作分工明確,學校大力建設涉及各個專業的綜合性實訓基地,主要負責學生的理論學習和一些基礎性的實訓項目。通過校企合作項目,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充分利用企業先進的設備和優勢資源,將學生的能力進行升華,提高實訓的效果,將深化產學研融合落到實處。下面將針對我校經管類實訓基地的建設為例,對校內外雙主導型實訓基地建設進行探索性地研究。
三、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路徑探索
社會競爭越來越大,學生的技能需要在實訓中能夠得到提高,學校在教育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實訓基地的建設,打造特色,是學生學有所用,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我校財經管理系主要有三個專業,為了適應社會需求,針對各個專業,建立了適應各個專業的綜合性實訓基地,提高學生畢業后的競爭力,為學生畢業后的從業就業提供保障,也為社會不斷地培養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一)會計模擬一體化實訓室
根據實際工作流程進行區域的劃分,分設出納、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稅務、銀行六個崗位,8人為一組進行實操,分崗位體驗企業會計的基本業務流程。同時還可以進行珠算、點鈔等會計基本技能的訓練,所以會計專業的學生每學期都會進行會計技能比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實現將會計手工的分崗實訓建設為手工、軟件并行一體的分崗實訓及綜合實訓室。
(二)財經信息實訓室
會計、人力和物流三個專業的相關軟件系統(如會計電算化系統、人員素質測評系統、物流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等)的集成實驗室,滿足了學生職業技能比賽演練、信息化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以及教師對學生的日常教學等。
(三)企業經營實戰演練實訓室
通過“模擬經營”,讓學生在虛擬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體會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沙盤盤面按照制造企業的職能劃分成不同的部門,一般5、6人為一組,分為CEO、營銷總監、運營總監、采購總監、財務總監等主要角色,進行系統、有趣的經營模擬,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實操能力,深受學生歡迎。
(四)人員素質測評實訓室
實訓室配有多種設備,可進行角色扮演、通過做游戲互動體驗、招聘面試等實操,讓學生掌握招聘流程和方法,人員選拔等技能,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
(五)人力資源管理沙盤實訓室
學生通過在模擬商業環境中對人力資源管理,親自參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各項決策,掌握在真實企業運營中會遇到的各種決策情況,并對出現的問題和運營結果進行有效分析與評估,從而對企業管理中的各種知識技能有更深切的體會與感受,有效地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動手的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
(六)物流綜合實訓室
通過對制造商、供應商、運輸企業、倉儲與配送中心等個節點模擬,營造了一個類似真實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于一體的實踐教學環境,讓學生進行物流行業崗位的模擬操作訓練,又能從系統的角度掌握供應鏈管理,真正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提供學生的物流實踐能力。
四、校外實訓基地路徑探索
校內實訓基地由于資源有限、教師實踐經驗缺乏等因素,對學生能力提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能夠讓學生與畢業后從事的崗位進行零距離的接觸,能夠理解掌握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學校依托國家對校企合作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經建立了三個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
(一)會計專業
積極拓展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如河南某財務管理有限公司、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目前擁有多個校外實訓基地。每個實訓基地容納實訓學生5—50人不等,每年可以安置實訓學生總量達300多個,以真實企業的財務數據為依托,開展記賬、算賬、報賬,財務數據分析等會計技能的綜合演練,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也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實習實訓平臺。
(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我校與某啤酒集團、省人力資源開發中心、河南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某房地產控股有限公司等進行合作,建立人力資源校外實訓基地,提供學生更加真實的環境,熟悉掌握企事業單位的招聘甄選、員工培訓與開發、薪酬管理、績效管理等專業相關的工作流程。
(三)物流管理專業
我校物流管理專業與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幾家物流公司以“訂單班”“實習班”等形式進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提供“實習就業一體化”的渠道,并派駐實習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跟崗和頂崗階段的實習指導,并跟進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切實學習并掌握本專業相關的倉儲、包裝、分揀、流通加工、裝卸搬運等作業流程中設施設備的操作和各個作業環節的銜接以及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
五、總結
本文針對目前學校實訓基地建設存在問題,以我校經管類實訓基地建設為例,分析和提出了雙主導的實訓基地建設方案,并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推動了學校校企合作項目的進展,為學生綜合能力提高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參考文獻
[1]楊潔.高校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實踐模式研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8,20(01):44~45,57.
[2]姜春艷,勾榮,夏先明.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探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21):18~20.
[3]劉振河.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地實施方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1):205~208.
[4]方春龍.產教融合強化校外實訓基地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4(Z2):74~75.
作者簡介:周燕飛(1989.07—),女,漢族,南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