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合式教學是近幾年教學改革比較主流的一種教學方式,是國際教育技術發展的最新動向。高職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既能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地位,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對于國際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改革能夠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國際貿易實務;運用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推進課程改革,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促進優質教學”。混合式教學理念的出現為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方法,將傳統面對面課堂教學與網絡學習混合,將真實的教室環境與虛擬網絡環境混合,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發現學習能力的培養。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作為高職國際商務專業的必修課程和最為核心的一門課程,是主要研究國際商品交換的具體過程和具體操作技能的學科,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外貿操作能力的培養,所以在高職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于國際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改革能夠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也能為本專業和其他專業的課程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線上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資源不夠豐富,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目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還主要以教師的理論講授為主,教學內容較多而且復雜,教學資源主要以課件、教案為主,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學習興趣降低。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習內容是以定論式的形式直接灌輸給學生,這嚴重地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模式單一,重理論、輕實踐,教學枯燥無味,學生缺少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二)實踐性教學環節重視不夠,學生的專業操作能力不強
在以往的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模式中,實踐性教學環節比較弱,學生缺少體驗進出口業務操作過程的機會,造成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差,很難全面系統規范地掌握進出口貿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導致學生不能將理論知識用于實際業務中,對外貿業務的總體過程把握不清,缺乏外貿業務實際操作技能。目前,一般外貿用人單位在招聘人員時往往強調要有基本操作經驗,而傳統的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模式培養的學生因缺乏專業技能,滿足不了用人單位的要求,從而對學生在外貿行業的就業產生了不利影響。
(三)考核方式不盡合理,不能實現全方位考核
目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試,加平時成績,期末考核一般占到60%,這種單調的考核方式更多的是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而本門課程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單憑期末的閉卷考試是無法考核的,所以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不夠合理,不能實現對學生的全方位考核。
二、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混合式教學的運用與實施
課題組講授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相關教師對本門課程在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實施。
(一)根據混合式教學的要求進行課程標準的設計
課題組成員根據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要求,將課程內容進行重組,在課程目標的設計上,除了傳統的學習目標外,加入了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更多的強調實操能力的培養和外貿素質的提升。重新按照外貿業務員崗位要求來設計教學內容,使得教學標準突出了學生的能力素質,教學內容從理論教學為主變成以實踐教學為主,并且每學期都會對教學標準進行修訂和完善。
(二)建設網絡課程平臺,豐富教學資源
在教學內容上,我們主要采用超星課程平臺將課程的基本資料教學課件、教案、案例集、習題集、作業等教學資源前置到教學平臺上,同時,對課程平臺進行再建設,為了適應信息化教學的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題組成員還進行了微課的錄制,將課程的重點、難點和知識點錄制成微課,使教學資源可視化。通過課前布置任務,學生通過課程平臺進行線下理論學習,并進行線下作業的完成,以便老師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線下學生還可以和教師對知識點和作業難點進行交流和討論。
(三)利用外貿實習平臺軟件,強化實踐教學
在線上課堂教學中,利用較少的課堂時間將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進行課堂講授。在線上學生主要進行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的軟件操作。學生在軟件上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分別扮演出口商、進口商、工廠、銀行等角色,真實模擬一筆進出口貿易的全過程,體驗整個貿易工作流程和具體操作要領,這樣能使學生很快地掌握國際貿易實務中各流程的運作方式,切身體會到國際貿易中不同當事人面臨的具體工作與他們之間的互動關系,以及實際單據的填寫等,為將來步入外貿實際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通過實操,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實操能力。
綜合采用線上預習、課堂實操、課外輔導、學生討論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以培養外貿實操能力為首要任務,其中線上解決的是“怎么做”的相關章節基本知識點的運用問題,線下解決的是“會不會”的知識點的理解問題,以此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特色。
(四)創新考核方式,全方位考核學生
在課程的考核方面,我們嘗試采用“軟件考核+平時成績+期末線上考試”的方式,由于采用simtrade軟件,在軟件操作方面,學生每完成一個步驟系統都會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分,我們將軟件評分納入課程考核中,實踐教學的成績就體現在了課程成績中。另外,期末理論考試我們采用超星課程平臺進行試卷的設計、組卷、發放和判卷等工作,使得考核方式更具信息化。同時,既有理論考核又有實操考核,課程的考核更具有效性和合理性。另外,我們還將全國外貿單證員資格證書考試和參加全國大學生外貿從業能力(pocib)大賽作為本門課程考核的后續評價方式,既有理論考核又有實操考核。
三、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混合式教學運用效果及教學反思
課題組成員在所教授的五個教學班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中運用了混合式教學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混合式教學在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的運用,解決了該課程專業性強、教學內容多、課程實踐性強、實訓任務大等主要問題;充分發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優勢,合理安排線上線下學習任務,充分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加學生參與度,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通過“線上理論學習”與“線下軟件實操”有機結合,緩解教學師資與學生個性化需求的矛盾,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強化實踐實訓,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優化學習效果。由于混合式教學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可以多維度對學生的過程性學習進行監督,對學生進行動態跟蹤,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重點講解,這些都是傳統面授課無法實現的。從教學評價上來看,課題組成員趙紅梅老師所講授的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被評為院級優質課、課程教學考核優秀,可見學生對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用與實施是認可并高度評價的。當然,混合式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線下教學效果評測、線上線下教學內容分配的合理性等問題,這些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進行進一步的摸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梁嘉.基于慕課的高校混合式教學實施策略[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01).
[2]王志麗.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綜合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J].遼東學院學報,2018(06).
[3]程煒杰陳虹.高職院校商科專業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為例[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8(02).
作者簡介:趙紅梅(1980.04—),吉林舒蘭人,碩士研究生,天津濱海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