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發仁,王秋宏
[摘 要] 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將產業和職業教育融為一體,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不僅有利于發揮育人雙主體作用,學校與企業共同承擔人才培養的責任,還有利于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創新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促進專業群建設,增強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增強職業教育的核心競爭力,使職業教育真正實現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的目的。簡要探討了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專業建設機制研究與實踐。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218-02
近年來,“產教融合”專業群建設,越來越受到高職院校的重視。在專業教育中,打造多樣化產教融合基地,將“產教融合”專業群建設納入人才培養目標,不僅有利于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強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更有利于從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逐步過渡到當前產教融合新模式,依據相關產業群鏈條進行專業群布局,體現職業教育辦學特色,適應新時期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專業建設機制,為社會培養更多實用型專業技術人才。
一、高職院校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意義
(一)有利于產業與教育相互支持,有效增強專業影響力
高職院校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更有利于產業與教育相互支持,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是學校與區域內行業企業密切合作、人才培養、科技服務等融為一體的必然要求,對促進高職院校辦成高水平技能型大學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更多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更有利于圍繞既定的創新目標,多主體、多因素共同協作,開展科研推廣和技術開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高職教育質量的提升。可以說,高職院校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條件,有利于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增強學生創業意識,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創新創業精神,掌握扎實崗位技能,對提高學生專業素養起到潤物無聲的功效。高職院校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產教融合基地多源自主干專業,融合基地特色顯著、優勢明顯,技術積淀深厚,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高職院校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采用行業領先的管理方法,與知名企業聯合運作,充分謀劃、精心實施,高職學生親歷其間,創業導師的適時引導,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有效增強專業影響力。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業品質,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意義重大
高職院校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產教融合基地企業化運作,引入現代企業生產運行機制,更有利于提升學生創業品質,使學生參與更多的區域經營活動,以雙重身份接受專業實訓,承擔相應的崗位職責,在創業導師的引導幫助下,提高崗位技能,不斷錘煉自身專業能力,同時,還能夠獲得相應的報酬,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有效提高自身的創業品質。高職院校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還有利于教育與經濟相互促進,職業教育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人力資本,提高產業勞動者整體素質,產教融合又可以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建設。整合職業教育資源促進產業發展。可以說,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意義重大。在社會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企業生產方式已經逐步從勞動密集型轉化為技術密集型,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專業建設機制,對我國教育綜合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在社會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高職院校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恰好能滿足校企合作的雙向意愿,不僅有利于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更有利于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因此,高職院校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在專業設置、課程內容等環節與生產過程、職業標準、產業領域的需求實現對接,能有效緩解企業人才短缺現狀,為社會培養更多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實現產、教雙方共贏。
二、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專業建設機制實踐策略
(一)加強職教體制機制建設,全面開展產教融合教育改革
高職院校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專業建設機制,首先,要完善自身組織機制,推動產教融合系統完善,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在這方面,高職院校要不斷調整內部結構設置,經常與社會進行物質信息交換,以達到更好地適應市場發展需要的目的。為有效發揮自身組織機制,高職院校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要結合社會發展需要合理調整專業設置,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提升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匹配度,變革現有的教學方法,促進課程內容與企業有效對接,采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2)高職院校產教融合,還要進一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平衡人才供需關系,完善人才供求機制。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功能,協調社會經濟發展,通過“產教融合”專業群建設,有效協調宏觀與微觀經濟之間的關系,在產教融合過程中,高職院校要注重從根本上保障動態平衡,構建動態合理的人才培育機制,根據市場變化和行業需求,確定人才培養方案與目標。近年來,隨著人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就業率是高職院校必須考慮的問題,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要想提升高職院校的就業率,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密切與企業的關系,持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平衡。(3)“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全面開展產教融合教育改革,進一步完善保障機制。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深化人才培育體制機制建設,有效推進“產教融合”職業教育改革,需要建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在產交融合背景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盡量滿足參與各方利益訴求,形成互惠共贏長效保障。
(二)進一步拓寬人才培養目標內涵,發揮高職院校行動導向作用
高職院校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需要進一步拓寬人才培養目標內涵,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不僅要注重職業素養、心理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更要注重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如今,時代潮流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因此,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就需要更新人才培養理念,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拓寬人才培養目標內涵,制定切實可行的課程標準,將創新創業素質納入其中。在專業教育中滲透“產教融合”思想。近年來,雖然在產教融合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但是,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培養還明顯不足。因此,高職院校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要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充分發揮高職院校行動導向作用,進一步完善課程標準,改革教學內容,將學生的素質培養放在首位,教育實踐有效對接,在高職教育中融入更多的生產實踐與生活實踐內容。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獲得崗位鍛煉,快速地掌握新技術和新工藝,還有利于增強人才培養的有效性。當前,在課程體系設計上,一些學校理論與實習內容脫節現象還依然存在,由于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導致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差。因此,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就是要打破原有課程體系限制,重新整合優化課程系統,根據企業崗位要求,將實訓作為課程編排主線,圍繞實訓要求展開理論講解,充分發揮高職院校行動導向作用,重新編排學習情景和學習任務,增強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針對性。
(三)打造多樣化產教融合基地,構建“產教融合”利益驅動機制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建設了學生創業實踐基地,科技園、創業園、創業一條街等已經形成了一些規模,對鍛煉學生創業實踐能力、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發揮了一定作用。然而,受各方面條件因素限制,創業基地資源的缺乏導致學生在實際創業實踐中,可參與的創業項目鳳毛麟角,缺乏科學有效的創業實踐平臺,影響學生創業實踐能力的提升。高職院校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能夠克服單一創業基地與區域經濟增長產業鏈難以對接的弊端,因此,打造多樣化產教融合基地,以專業群為基礎共享產教深度融合,更有利于以原有實訓基地為基礎,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質量的專業建設機制,吸納企業投資,結合專業特色,發揮良好的示范及輻射效應,促進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多功能產教融合基地中,學校和企業的目標并不一致,盈利是企業的主要目標,育人是學校的主要目標,因此,要想促進多功能基地運行管理,還需要構建“產教融合”利益驅動機制,高職院校不參與利潤分配,但是,知識產權或榮譽以及獲得的專利應該歸高職院校所有,企業盈利全部歸其所有,同時,還要分享專利等知識產權,并將高職院校的優秀畢業生招聘到企業工作,以有效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若多家企業共同參與,除學校、教師享受正常待遇,企業依據出資份額進行分配,對實習學生享受見習員工待遇。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快“產教融合”培育發展新動力。因此,在新的時期里,高職院校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既有利于提升人才供給的針對性,又符合國家人才發展戰略新需求,為學生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構建“產教融合”專業群,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專業建設機制,可以培養更多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提升學習者的技術技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地方和行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陳年友,周常青,吳祝平.產教融合的內涵與實現途徑[J].中國高校科技,2014(8):41-43.
[2]楊善江.產教融合:產業深度轉型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與職業,2014(33):8-10.
[4]和震.建立現代職業教育治理體系,推動產教融合制度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139-140.
[5]張振飛,張艷芳.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職教論壇,2015(20):54-56.
[6]楊運鑫,羅頻頻,陳鵬.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機制創新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4(4):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