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翠梅
[摘 要]我國惠農政策種類繁多,山陰縣的惠農政策嚴格按照我國惠農政策文件實施。發現山陰縣在惠農政策實施最后“一公里”中存在以下問題:地方政府貫徹惠農政策滯后,惠農政策實施過程中農戶滿意度不高,農民對惠農政策的知曉率低,惠農資金損耗嚴重,惠農政策宣傳途徑貧乏,農業生產風險補償機制缺失,最后提出優化惠農政策實施最后“一公里”的政策建議,以確保農民收益。
[關鍵詞]農戶;惠農政策;實施
[中圖分類號]F426.91 [文獻標識碼]A
1 山陰縣惠農政策實施最后“一公里”情況分析
為了大力發展農業,提升農業現代化,在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頒布和實施了一系列的惠農政策?;蒉r政策作為公共政策,農戶對政策的理解和認知度直接影響到農村地區公共利益的實現程度。但是由于山陰縣位于山西省的北部,地理位置較為偏遠,惠農政策經黨中央貫徹到各個地方政府再到基層農戶,惠農政策在實施最后“一公里”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山陰縣以種植糧食、甜菜為主,畜牧業以奶牛、羊、豬和家禽為主。在山陰縣的惠農政策中不僅有國家頒布的惠農政策,還有具有當地特色的惠農政策,惠農政策不僅種類繁多,所涉及的范圍更是廣泛。主要惠農政策包括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良種補貼、農業保險補貼、征地補助、農村拆遷補償、農村助學貸款補貼等等。
2 山陰縣惠農政策實施最后“一公里”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地方政府貫徹惠農政策滯后
每年中央發布的“一號文件”涉及較多的惠農政策,惠農政策由中央政府—省級政府—市級政府—縣級政府—鄉鎮政府—村委會—村民,傳播速度較慢。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政策宣傳不到位,力度不強,時間過長,嚴重影響惠農政策的實施效率。經過層層向下轉發,再到向上項目申報、匯報、撥付費用,惠農政策的貫徹執行出現了時間延誤。
2.2 惠農政策實施效果中農戶滿意度不高
農戶作為惠農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對其實施效果最有發言權。普遍而言,我國農戶對惠農政策期望非常大且迫切希望可以加大對惠農政策的補貼力度。雖目前惠農政策補貼每年均有上漲,但年年攀升的農資價格就已經抵消了上述補貼資金,到手的補貼有限,對農業生產幫助不大,也無法激起農民對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此外,在惠農政策的執行上,存在截留與挪用、騙取與冒領、渠道單一、不公平等違法違規現象,導致農戶滿意度不高。
2.3 農民對惠農政策的知曉率低
一是惠農政策多、范圍廣,即便是政府工作人員也不能完全熟悉,農民受自身文化水平限制,對于惠農政策知曉率比較低,有些惠農政策甚至從未聽過。二是山陰縣青年多數外出務工,留守的主要是老人、婦女和兒童,且很多耕地已流轉出去,因此對國家和政府頒發的惠農政策并不關心,也不想過多地了解政策的相關內容。三是即便知道存在惠農政策,但具體有哪些政策、哪種補貼、具體補貼金額、申領程序并不清楚。
2.4 惠農資金損耗嚴重
其一,近年來國家對惠農政策非常重視,補貼力度大且涉及面廣,工作量非常繁重。在具體的執行中,由于對惠農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以及對惠農政策的資金在處理上容易產生錯誤,會導致惠農資金的損耗。其二,有些干部利用職權來騙取惠農資金,還有一些特別關照自己的親屬、朋友等,導致部分惠農資金出現流失、損耗。其三,在某些惠農政策補貼中比如種糧直補、農機補貼等補貼政策存在弄虛作假的現象。真正獲利的是“倒爺”,農民并未實際享受到。
2.5 惠農政策宣傳途徑貧乏
一是山陰縣惠農政策宣傳途徑比較單一,農戶主要通過電視廣播、親朋鄰居、報刊和村委宣傳知曉惠農政策。二是宣傳途徑極為有限,缺乏有效的宣傳途徑和傳播平臺。主要手段為各級政府部門層層轉發文件、電視、報紙、廣播宣傳等,這些傳播手段,無法使農民及時、有效、全面掌握惠農政策。有的地方村委在宣傳惠農政策的過程僅采用張貼公告的方式進行,宣傳時效性和效果無法到達每一個農民。
2.6 農業生產風險補償機制缺失
農業屬于高風險的行業,既有自然風險也有市場風險。近年來,政府努力采取措施積極應對、防范自然災害,但自然災害無法完全防控,對農民生產積極性造成較大打擊。同時,山陰縣沒有建立專門的農民自然災害損失補償機制,農業保險推廣面不高,農戶購買農業保險比較少。市場風險方面,糧食受市場行情的波動非常大,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雖有最低保護價,但與生產成本相比,最低保護價并未給農民帶來多大的收益。
3 山陰縣惠農政策實施最后“一公里”的對策建議
3.1 加快惠農政策傳達、實施速度
山陰縣政府在接到國家和省級政府的惠農政策時,應及時與相關部門召開會議分析相關惠農政策,做到第一時間正確解讀惠農政策,并根據山陰縣的基本情況研究和制定適合本縣傳播和實施的具體惠農政策、實施細則。要提升惠農政策推廣和宣傳的速度,加快惠農政策傳達到農戶手中的速度,做到讓惠農政策真正地為農戶的農業生產和生活服務,早日為農戶帶來資金上的補貼和技術上的支持。
3.2 優化惠農政策實施方法,提升農戶滿意度
第一是要加大惠農政策的執行力度。山陰縣政府應當在惠農政策的引導下積極拓展實施惠農政策的有效方法,加大對山陰縣的惠農配套資金投入。第二要建有效實施惠農政策的機制。政府要以農戶的需求作為調節惠農政策的參考,調節供給政策和需求政策的統一性。第三要培養基層干部對惠農政策的執行能力。加強領導干部的思想教育、業務培訓,提升領導干部的思想文化素質和業務水平,從而提升對惠農政策的執行能力,提升農戶的滿意度。第四要對實施惠農政策效果建立健全的評估制度,對惠農政策的實施建立全面的監督和監測,追蹤執行惠農政策結果,出現問題及時找出問題的原因所在并解決進行解決問題。第五要構建有效的惠農政策農戶需求表達機制。山陰縣政府在制定惠農政策時,要根據農民的需求為農民量身定做有需求的惠農政策,讓惠農政策可以真正地幫到農民。
3.3 提升農民對惠農政策的認知度
提升農民對惠農政策的認知度和正確解讀惠農政策,這需要提高農民的自身素質。政府要鼓勵農戶多學習,在學習農業生產的知識的同時還要對惠農政策進行學習。設立農業講堂,定期為農民講解、普及惠農政策。
3.4 減少惠農資金損耗
要對惠農資金管理的分配制度進行優化和規范,減少惠農資金流通環節的損耗。對各級政府分配惠農資金過程進行公開,資金在分配制定和使用過程中要接受公眾的監督。中央到區縣的資金分配和區縣到各農業企業或農民的資金分配過程中應當制定具體實施標準,在整個惠農資金分配過程中要做到公開、公平和公正。
3.5 擴充惠農政策宣傳途徑
山陰縣應當加大對惠農政策的宣傳力度,擴展宣傳途徑,增加宣傳渠道。一是政府要對村委干部進行培訓,讓領導干部理解惠農政策及對農民利益的意義,強化村委干部對惠農政策的認識,領導干部在制定和實施惠農政策的宣傳方案的時候可以更加準確,使惠農政策更具可操作性。二是要加強對農技推廣人員的惠農政策培訓,可以讓農技推廣人員在走訪下鄉、為農戶進行科技推廣的時候增加惠農政策的推廣和宣傳。三是政府要在技術、資金上對惠農政策的宣傳予以支持,保障宣傳途徑的暢通。四是在對惠農政策進行有效的宣傳后,要對農民對惠農政策認識的程度進行積極的反饋,與農民進行有效的溝通。
3.6 完善農業生產風險補償機制
要完善農業風險的補償機制,當農民遇到自然災害后要對農業風險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估算出遭受農業風險的損失。還需建立農業風險補償等級,根據農業損失的情況來劃分農業風險的等級,再根據每個級別分別設立補償金額。在農業風險補償機制中設立專門的受理部門,可以及時地為農民進行風險的補償。
[參考文獻]
[1] 毛麗平.國家惠農政策在鄉村貫徹落實的實證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2] 李惟芳.執行、反饋與優化:我國惠農政策的運作實踐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6.
[3] 黃春華.基于主導產業選擇的縣域經濟發展研究——以山西省山陰縣為例[J].商業經濟,2012(16).
[4] 謝梅,趙頎.惠農政策的傳播效果評估及策略思考——以河北省承德市兩家鄉調查為例[J].農村經濟,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