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忠榮
【摘要】語文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體。既能讀又能寫是小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語文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有識字、寫字、閱讀能力,還要有寫作、口語交際等綜合運用能力。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寫作指導就起著重要的角色,教師要有目的性地挖掘課文中有利于語言文字運用的因數,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讀和寫的訓練。
【關鍵詞】經典詩文;積累寫作;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一、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的積累,培養語言文字的運用
課堂的閱讀教學,學生接受的新鮮事物不多,需要我們搜集與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有關聯的課外經典詩文相結合進行教學,廣泛閱讀、積累好詞好句,尋找自己喜歡的內容寫一些讀書筆記,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一)誦讀精彩片段,培養語感能力
語文教材中大多數具有示范榜樣作用,有的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等。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會要求學生對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誦,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例如教學六年級下冊《匆匆》時,由于這是一篇散文,初讀時,學生沒有實際的體驗,不容易理解課文內涵,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具體描寫日子來去匆匆的片段背誦出來。通過多次的朗讀,學生對朱自清的細膩而豐富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仿寫,很多學生都會運用擬人、排比等手法去表達,語言文字的運用恰到好處,也明白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是寶貴的。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在朗讀過程中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精髓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文字的運用。
(二)讀名著,寫體會
魯迅先生對他的學生說:“只看一個人的著作是不好的,我們會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應該多讀其他名著,并從某個名著中獲取各方面的優點。”當語文知識有一定積累時,就會在學生的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為了幫助學生補充文學名著的積累,在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每天到閱覽室閱讀經典名著30分鐘以上,做好讀書筆記,摘抄適量的精彩片段,優美的句子、詞語,并寫出簡短的讀書筆記。語文課前會請一名學生與大家分享讀書筆記,不知不覺中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靈活多變。中國古典名著、《朝花夕拾》《玉米人》《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中外名著都成為學生如饑似渴的閱讀對象。我把學生的讀書筆記按類別裝訂成冊,并起了一些有個性的書名,如“我是書海中遨游的魚兒”“蘋果心語”“小荷才露尖尖角”等。
(三)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是詩的文化。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教,可以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因此,我要求學生語文課前自由誦讀一首他們喜愛的詩歌,或請一名學生帶領全班同學一起誦讀他收集的一句名言警句。這樣,學生經典詩文的積累相當驚人,《弟子規》《增廣賢文》等也出現在部分學生的背誦篇目里。
二、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愛講能寫的欲望
(一)善賞識
學生需要我們去賞識真誠對待,和諧相處,這樣會給學生以無窮的動力,打開學生愛講的匣子,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很多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學生的回答和老師預設的不一樣,只要他們的回答有一定的創造性,就能從他們的回答中擴展出去,學生覺得老師能在他選取的內容中展開來說,感覺受到老師 的肯定,這樣會喚起他的自信心,就會激發孩子愛講、能寫的欲望。
(二)有童真
學生與我們成人有不一樣的思維方式,我們把自己演變成小孩子,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樂于傾聽,那么學生就愛講能寫。例如教學四年級《去年的樹》,當我問道:“鳥兒找不到樹,樹根告訴鳥兒,樹讓砍伐工人拉到山谷里去了,如果你是鳥兒,你會怎樣說,做呢?”按照書中的預設,學生會這樣回答:“鳥兒繼續找樹,直到找到為止。”結果有學生卻說:“假如我是小鳥的話,我立刻找出那個砍伐樹的人出來,并且報警,讓警察叔叔把這個壞人抓走。”接著,我會按學生的思維拓展出去,從環境保護到愛護森林資源,保護資源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可以按照學生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愛講能寫的欲望,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三、能聽、愛讀為基礎,培養學生的說、寫能力
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能讀愛寫、能用口語進行交流等語文實踐,多讀多寫,改變機械、煩瑣的作業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在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童話學習中,我讓學生搜集自己愛讀的童話故事,并選擇一篇童話故事中某個精彩片段向學生介紹,談談自己的收獲。學生在聽后記錄自己喜歡的內容,配上圖畫,然后我把優秀的作文裝訂成冊,并起了一些有個性的書名——“我是書海中遨游的魚兒”,以供全校學生閱讀、欣賞。學生看到自己寫的文章能在學校里傳讀,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激發了學生的讀、寫興趣,從中培養了學生的說、寫能力。
閱讀教學能滲透寫作的指導,既可增加學生在傳統經典文化方面的精神積淀,又能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也能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幫助學生積累優秀詞句,提高書寫、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實實在在地培養孩子的學識、人格的修養。
參考文獻
[1]余映潮.論中小學語文的“語言學用”教學[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4(1).
[2]陳劍雯.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幾點體會[J].學周刊,2014(5).
[3]高大玲.讓傳統文化香溢語文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4(8).
[4]萬寒梅.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5).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