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婷婷
【摘要】古典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它承載著民族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蘊,在傳承文化方面起著無可比擬的作用。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是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高中古詩詞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審美鑒賞力等多種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而這些能力也正是提升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所必需的。探究古典詩詞教學新方式,對于提升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具有極大的意義。
【關鍵詞】詩詞教學;核心素養;高中生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初稿)》明確指出,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部分,它對古典詩詞的學習提出了十分具體的要求:“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古典詩詞教學不僅能夠培育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還能幫助正處于價值觀形成階段的高中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陶冶性情,增加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然而,該如何建構高中語文古典詩詞課堂,才能有效貼合學生內心,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呢?對此,本文提倡精簡教學環節,創新與傳統并用,讓學生有所收獲。
一、重視誦讀與品讀,提升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
古典詩詞之所以膾炙人口、世代流傳,在于它篇幅精巧,包含作者高超的語言藝術。而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和品讀才能發掘作者的語言藝術,進而去學習和運用。讀的技巧則需要老師進行細致的點撥,首先,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每首古詩詞都是富有音樂性的語言藝術,準確把握古典詩詞的節奏和韻律,著重教授學生處理停頓、輕重音、語速、語調等這些細節;其次,要引導學生代入情感,讀出古典詩詞所表達的情之美,而通過抑揚頓挫地誦讀能最終細細品味古詩詞中詩人表達的情感;再者,可適當放寬古典詩詞教學的課堂秩序,鼓勵學生在誦讀領會情感的同時豐富表情和動作,更好地還原創作情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不同方式的讀中,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會進一步得到提升
二、善于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注重思維發展與提升
在鑒賞古典詩詞中要充分發揮其在無形中教化人的功效,需要充分打開學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的打開,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啟發。一般而言,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大意,正確解釋某些疑難字詞的含義,當然無須逐句翻譯,以免破壞詩詞的美感。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學生在誦讀中不斷聯想復述畫面,教師亦在黑板中畫出簡圖或者借助多媒體呈現天姥山的實景,將學生腦中的畫面具體化,將長詩句變成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畫面,組合成詩人口中的虛無縹緲的天姥山。通過情景再現、朗誦等方式,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勾勒出詩歌原畫面。進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詞中帶有場景、畫面的句子,在說的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原詩詞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的再創造,要緊扣詩詞中的主要景物再加以語言拓展;二是選擇合適的詞匯與景物的特點或作者感情基調相匹配。在想象能力與表述能力雙重訓練的配合下,教師的古詩詞課堂教學成效必然顯著。
三、布置創新性任務,提高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
由于古典詩詞的特殊表現方式與新時代學生表達方式的不同,學生對古典詩詞文本的期待視野相對狹隘,加上教師教授內容和教學程序的標準化,使得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有所缺失。所以在古典詩詞課堂上要特別注意講求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和探索能力,進而讓學生憑借自己的審美體驗去試著獨立鑒賞,試著說出自己的鑒賞觀點,甚至在啟發下形成自己的詩詞作品。這對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意義極大。簡約、有效的古典詩詞教學需要一些創新性的任務來實現。比如教授詩詞作品時,可以在梳理大意、鑒賞文本之后,布置一些富含創新意識的寫作訓練。如請同學們自由發揮,用現代文創作改寫詩歌的故事情節;逐字逐句地翻譯會破壞詩歌的美感,因此可以進行學科內的整合,將古代詩歌改編成現代詩歌,使其富有現代詩歌的美感;當然故事性或畫面感較強的詩詞也可以改編成課本劇,形象地進行演繹。最后的改編風格可能迥異,但學生在期間高效提高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也能夠更好地提升高中語文核心素養。
四、運用情境化教學,加深學生對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如今的高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目標已經不單單局限于背誦和掌握詩詞情感、意境等知識點了,而是進一步向縱深拓展,與中華傳統文化相勾連,加深學生對文化的傳承與理解。情境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把握詩詞中的真實情感,達到與詩詞的共鳴和交融,從而提升學生的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情境化教學手段除了誦讀品讀、賞析文本等傳統的方法外,現代多媒體手段可以說是情境化教學手段最有效的方式了。講到屈原的《離騷》時,教師可播放電視劇《屈原》中的影視片段,并引導學生感受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的悲劇精神。讓學生在情境中進入到戰國末年,進入到詩中,讓學生體會詩中所蘊含的寫作情境,學生也真正理解了《離騷》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進而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覺地去傳承傳統文化。
總而言之,古典詩詞教學如果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去重視學生、關注學生、啟發學生,不單單可以優化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度,還能讓學生沐浴在古典詩詞的境界中,由內而外獲得內在的精神和感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因此,教師要不斷與時俱進,創新古典詩詞教學,貼合“語文核心素養”,讓學生更大程度地汲取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朱紹禹.中學語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