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潮流把我們推進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教育”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寫作教學作為小學語文中重要板
塊,不但不能規避、遠離互聯網,反而應積極地適應和有效地利用互聯網,否則,教師和學生的發展都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所以,開展“互聯網+寫作教學”是順應時代發展大勢的必然選擇。但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我們必須分清利弊、揚長避短、科學利用。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淺析互聯網對小學寫作教學的利與弊
(一)互聯網對寫作教學的利處
1.網絡資源海量,豐富寫作素材
網絡有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源,形式豐富多樣。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需要豐富的素材,傳統寫作教學,由于受獲取信息資源條件的制約,再加上小學生因年齡小生活經歷不足,他們寫作素材也非常有限,而素材的積累對于寫作十分重要、極為關鍵,因為巧婦也會難為無米之炊。
2.網絡互動快捷,突破時空交流
提高習作交流的互動性是互聯網的一大優勢,網絡習作交流具有廣泛性、即時性、可匿性等特點。學生可以通過QQ、微信、微博等交流平臺,進行習作交流,獲得答疑解惑,極為方便快捷。利用互聯網,學生的習作交流與修改更為多元,他們的習作可以有更大范圍的讀者,孩子之間、親子之間、師生之間通過發帖、讀帖,及時進行點評,提出意見和建議,這比傳統習作和閱讀方式更快捷、更靈活,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都被調動起來了,把寫作的主動權還給了孩子們,教與學的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3.利用網絡資源,提升教師水平
教師通過互聯網進行教育教學能力的自我提升,也更為便捷、經濟、高效。網絡給教師帶來無限量的資源,充實了教師的學識素養,豐富了備課內容,節省了備課時間。教師除了在教學時能資源共享,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外,還能利用網絡與其他教師交流、向名師或專家學習和請教,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
(二)互聯網對寫作教學的弊處
1.信息良莠不齊,讓人無所適從
互聯網時代,浩如煙海的信息,良莠不齊,讓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辨別能力不高,但好奇心強,這些特征要求老師要教會孩子科學地使用網絡,要高度重視培養他們獲取、辨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否則,網絡的不良信息給孩子會造成較大乃至極大的負面影響。
2.過度依賴網絡,不利德才提高
人都是有惰性的一面,由于獲取網絡信息的快捷方便、資源無限,這無形中助長了不少學生乃至老師的惰。有事找百度,得來全不費工夫,這使得一些學生不肯用心觀察、思考和練習了,也使得部分教師不愿認真學習、備課和研究了。長此以往,必導致不少學生進一步降低了求知的欲望、阻礙了吃苦精神等優良品質的形成?,F實中,有不少學生作文雷同乃至完全相同,部分學生以至于離開網絡而面對作業就不知所措。語文素養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學生對網絡依賴成性了,則對其終身發展極為不利。同樣地,也有部分教師在共享他人資源時,也往往失去了獨立思考、失去了自我,他們的教案、課件、下水文也都是不分情況地拿來就用。長此以往,其教學效果則不言而喻,其自身發展則可想而知。
3.網絡只是工具,不利情感交流
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教學的過程不僅僅是教書的過程,更是育人的過程。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師生情感交流很重要,要注重語文的情感教育功能。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能給學生以豐富的提示;學生的一個姿勢、一個表情也能給教師以反饋。然而,在網絡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隔著計算機等網絡工具,師生之間不再是面對面,他們利用各種符號來表情達意,這種虛擬的交往環境與傳統富有人情味的交流絕不可同日而語。
二、關于在網絡環境下有效開展寫作教學的兩點思考
(一)習作素材積累——直接經驗積累與間接經驗有機結合
學生積累習作素材不僅要靠書籍、網絡信息等獲得間接經驗,更要靠觀察、實踐等獲取直接經驗,要將二者有機結合、深度融合,才有效,這正是“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的辯證關系。對于人生閱歷尚淺的小學生來說,積累直接經驗要比間接經驗更重要,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勤于觀察、勤于實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自覺地積累豐富鮮活的直接經驗。間接經驗是指書籍、電視、網絡等媒介傳遞給人們的知識和信息,隨知識在幾何級增長,人們越來越多的經驗是靠間接方式獲取的。在網絡環境下,各種信息幾乎是應有盡有、方便快捷。所以,教師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獲取、辨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會學生科學使用網絡,做網絡的主人、不做網絡的奴隸,尤其要教會學生辨別信息的真假優劣,獲取良性信息、遠離不良信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科學利用網絡資源,擴充知識面,廣泛積累優質習作素材。
(二)寫作能力培養——現代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有機融合
現代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各有長短,運用“互聯網+”模式最大優勢是其信息獲取與傳播的數量、廣度和速度方面,而在培養學生情感、思維、勤勉等方面,傳統教學模式要優于現代教學模式。所以,一方面,教師要科學地引導學生運用各類網絡平臺,豐富習作表達多樣性,“互聯網+”時代下的寫作教學,不應拘泥傳統的作文呈現形式,應鼓勵學生以多樣化的方式呈現習作,如果能適當地借助QQ、微信、博客等網絡平臺的即時性、趣味性、開放性的呈現特征,讓師生都把各自的作品、評論等呈現其上,與大家共享,同時也借助這些平臺的可匿性,讓師生都能大方地接受大家的閱評。另一方面,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勤于朗讀、閱讀、習作的良好習慣。葉圣陶先生強調:“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習慣?!彼?,培養良好寫作習慣至關重要。
作者簡介:華水香,1968年生,女,安徽潛山人,大專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