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艷萍 樊建麟 楊東順
摘要 對近幾年來云南省農產品檢測樣品的來源、類別及檢測項目進行深入總結和分析,并就如何加強云南省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提出相關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質量安全體系;對策建議;云南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29-0192-03
Abstract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origin, category and test cont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Yunnan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som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groproduct quality safe system in Yunnan Province.
Abstract Quality safe system;Countermeasure;Yunnan
隨著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現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和政府、學者探討的重點。云南省作為一個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的省份,已形成了生豬、牛羊、中藥材、茶葉、花卉、核桃、水果、咖啡以及食用菌等具有高原特色的重點產業[1],但由于長期被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制約[2-3],使得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進程受到限制。近年來,云南省逐漸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基層檢測中心的建設,并通過檢測技術培訓、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等方式[4],確保了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了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的發展,但也存在基層力量薄弱、檢測內容分散等問題[5-7]。因此,為響應云南省“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綠色跨越式發展步伐,增加云南省“綠色食品牌”內容[8]。筆者對近5年來云南農產品檢測樣品的來源地及其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和總結,為云南省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規劃和布局提供參考依據。
1 近年來云南省農產品質量檢測的現狀分析
1.1 農產品送樣單位在全省分布情況 云南省地處我國四大高原之一的云貴高原,其地理氣候立體、光熱條件充足,具備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自然條件和氣候優勢[9]。由于其獨特的多樣性氣候,并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形成了多個優勢產業發展區[9]。根據全省送樣量(圖1),可以大致將全省送樣分布區分3類:①優勢區。包括昆明、紅河、文山、曲靖,大理、麗江以及楚雄等地,該區域是云南省蔬菜、中藥材、水果種植和生豬、出口牛羊養殖發展的重點縣、重點企業的集中區。②集中區。包括保山、昭通、西雙版納、玉溪、普洱以及德宏等州市,該區域主要以優勢作物煙草、茶葉、咖啡、花卉以及零星果蔬種植,作物單一、集中。③零星區。包括臨滄、迪慶以及怒江等州市,主要以野生菌、食用菌以及少量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未形成規模化。該結果與目前云南省現有高原特色產業布局及“十三五”農業產業發展規劃中產業結構調整內容基本一致。
而從各州市送樣量上看,昆明地區送樣檢測最多,占全省送樣量的44.88%。但送樣單位多為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機關等公益性單位,其檢測結果也多用于科研或政府制定規劃等方面。其次是紅河、楚雄、文山等地,其送樣單位則多為當地龍頭企業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站,所檢測樣品也多涵蓋當地主導產業的農產品、土壤或農業投入品等。迪慶、怒江等州市送樣量最少,這可能是由于當地主導產業不多或因為靠近邊境,樣品多送入邊境檢疫技術中心進行檢測。
1.2 送檢樣品類型及檢測指標的變化趨勢 從圖2可以發現,全省的農產品檢測量從2012年開始一直呈降低趨勢,從2012年的4 366份樣品量,降低至2017年的3 420份,同比降低了21.67%。這說明由于近年來國家及省委政府加大了對各州市基層農產品質量檢測的投入力度,使得各州市送來的樣品量逐年減少。但在2015年卻出現明顯的送樣高峰,送樣量高達4 748份,遠高出其余幾年,這可能是由于省內基層機構檢測內容與當地產業不匹配或檢測指標達不到送檢單位要求,也有可能是基層檢測機構未通過檢測機構認證,使得地方企業、種植大戶等均將樣品送到昆明進行檢測分析引起的。
從表1可以看出,目前云南省農產品質量檢測主要包括農業投入品、養殖業農產品、種植業農產品、生態環境以及農產品加工品五大類,其中種植業農產品檢測最多,明顯高于其余幾類樣品類型。而從不同樣品類型的檢測指標上看,品質參數、污染物及藥物殘留等指標檢測較多,占全部指標檢測量的94.94%。由于云南省大部分的農產品都出口到歐洲、東南亞及我國沿海地帶,產品需符合國際、國內行業標準。因此,該結果完全符合目前云南省的農業產業結構和高原特色農業發展需求。
2 基層農產品質量檢測點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基于云南農業和農產品出口大省的地位和需求,云南省委省政府逐漸加強對基層質檢機構建設投入力度,并逐漸形成了政策保障、技術支撐、安全監管等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2.1 檢測點綜合實力薄弱 基層質檢機構(或檢疫檢測中心),但由于設備或技術限制,目前能檢測的項目不多,主要是果蔬中的農藥殘留、重金屬殘留以及可溶性固基礎的品質分析,但不具備花青素、膳食纖維及茶多酚等品質參數分析以及土壤環境等項目的檢測能力。其次,檢測手段單一,基層質檢機構多采用農殘快速檢測儀或試劑盒等快速、便攜的方式進行檢測。
2.2 經費和人員投入不足 基層質檢機構中專門從事檢測分析的技術人員缺乏,低學歷、非專業比例高,年齡老化嚴重,學習新技術、新檢測手段的能力差[11]。其次,財政預算投入仍不足,缺乏高效液相色譜儀、氨基酸分析儀以及氣質聯用儀等定量檢測設備。另外,設備購置費、維護成本費用高,部分質檢機構的檢測設備存在閑置損壞等情況。
2.3 檢測領域、能力、范圍等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目前,在全省各大州市都建立了基層質檢中心,甚至在某些農業主產區的批發市場、農貿市場也建立了相應的農產品質量檢測點。但是存在質檢機構檢測領域和范圍與當地產業發展不匹配,檢測能力不足以及宣傳力度不夠等問題。如紅河、文山、麗江等牛羊養殖區基本沒有肉質分析以及飼料添加劑、獸藥殘留檢測等的檢測能力。其次,部分基層質檢機構未通過檢驗檢測機構的資質認證,不能給農業企業或種養殖大戶出具相應的質檢證明材料。導致基層檢測點雖開展了工作,但仍存在檢測頻率低、檢測數量少的現象。
3 對策與建議
3.1 基層檢測機構的設計與布局 在基層檢測機構布局上,各州市基層建設,應根據當地優勢產業,開展相關檢測項目,購買相關設備。而主產區如紅河、文山、曲靖等應以果蔬的農殘、品質等檢測項目為主,并適當增加土壤環境監測設備,加強產區農產品質量監督,出口牛羊養殖區除品質分析檢測項目外,還應增加乳制品、飼料添加劑等檢測能力。基層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應根據當地產業發展狀況,按照州市、縣以及鎮(或貿易市場)檢測點的3級結構縱向布局[12-13]。州市檢測機構應重點建設,人員和設備應全額配備,檢測范圍應涵蓋當地產業的全部內容。以文山州為例,州市檢測機構檢測范圍應涵蓋蔬菜、中藥材以及牛羊等產業的品質分析(氨基酸、蛋白質)、農藥(獸藥)、重金屬殘留以及中藥材成分分析等內容,儀器設備應配備精度高的專用設備,如高效液相色譜儀、氣質聯用儀、氨基酸分析儀以及元素分析儀等。而縣鎮基層檢測點檢測內容應以當地優勢產業為主,如丘北縣的檢測內容應與蔬菜相關;硯山縣則以三七、黃芪等中草藥為主,廣南縣檢測點應與牛羊有關。設備購置要以快速檢測儀和快速檢測試劑盒檢測為主,檢測內容應包括重金屬、農藥殘留及水質檢測等定性快速檢測指標。
在機構設計方面,由于農產品質量檢測儀器設備較貴,需配備專人檢測、維護。如品質分析中的高效液相色譜儀,氣質聯用儀等大型定量檢測設備,需專人上機檢測。基層質檢機構還應與當地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建設質檢機構,提高服務水平。如與紅河學院或大理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聯合,利用現有的食品質量與安全、農藥殘留與檢測等專業技術和設備,提升技術保障力度。
3.2 加快基層質檢機構資質認證和宣傳力度 基層質檢機構、當地農業部門和鄉鎮農技推廣中心應根據當地產業發展需求,制訂定期的宣傳規劃和培訓計劃,加強宣傳力度,特別對種養殖大戶、龍頭企業及出口運營公司等重點單位進行宣傳。其次,目前全省僅有幾家質量安全監測站獲得“雙認證”(檢驗監測機構資質認定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加快各州市基層質檢機構的資質認證,積極爭取國家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項目投資,不斷提高基層質檢站(檢測點)整體素質水平和檢測能力,為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提供技術保障[14-15]。
參考文獻
[1] 陳婷.云南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產業路徑選擇[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17.
[2] 梁艷.綠色貿易壁壘現狀及對進出口國的影響分析[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6,31(4):67-70.
[3] 王正娟.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的影響[J].經貿實踐,2018(5):85.
[4] 王文惠.農業供給側改革下的云南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對策探討[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7(4):7-10.
[5] 王興秋.云南富寧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成效問題與建議[J].農業工程技術,2016,36(11):68-69.
[6] 王云美,劉宏程,汪祿祥,等.進一步加強云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的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5,27(10):129-133.
[7] 吳堅.淺談云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現狀和展望[J].農業工程技術,2016,36(23):66,68.
[8] 趙林,任秀芹.綠色經濟強省建設與“云南經驗”聚成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14):62-64.
[9] 董曉波,陳良正,陽茂慶,等.云南高原特色農業比較優勢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6,32(12):175-182.
[10] 李權林.省政府辦公廳發布《云南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十三五”產業發展規劃》[J].云南農業,2017(6):53.
[11] 周光良.云南怒江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J].農業工程技術,2017,37(26):72-73.
[12] 馮詠芳,蘇生平,徐鑫,等.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問題分析與思考[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4):71-73.
[13] 占金榮,桂平雄,季衛英.浙江省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成效、問題與對策[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3(3):20-22.
[14] 馬彥銘.提升檢驗檢測認證供給能力 促進產業轉型發展[N]. 河北日報,2018-04-24(006).
[15] 陳樂一.深化質量基礎供給側改革 加快檢測認證產業發展[N]. 中國質量報,2016-08-0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