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管理中學困生的轉化是管理中的難點,也是決定班級興衰的重要一環。文章結合自身多年班級管理的經驗,就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學困生;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教育不僅是一項藝術,也是一項復雜的工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句話一語道破作為教師的職責及作為學生的任務。然而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實際當中,有時老師使出渾身解數,費盡心思,苦口婆心,卻出現“千教萬教人不求真,千學萬學就不學習”的尷尬局面,讓人哭笑不得。這些學生正可謂“千磨萬擊還堅勁”,“立根原在破巖中”,任憑春風化雨就是頑固不化。面對此類學生真讓老師心憂,讓家長頭疼。因此,學困生的分解、轉化就成為班級管理、學生教育當中的首要任務。我從教擔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多年來學困生轉化的摸索、實踐,讓我不僅有收獲與啟示,也有失落與遺憾。但我始終認為學困生的轉化非常重要,作為班主任要能視班如家,愛生如子,同時必不可少一顆愛心、恒心、責任心和寬容心。這樣學困生的轉化才會取得成功,班級管理才會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一、用愛心,喚醒沉睡的心
愛心如三月春風,吹綠大江南北;愛心如夏日涼風,送人陣陣涼意;愛心如秋日夕陽,裝點美麗金秋;愛心如冬日陽光,給人溫暖愜意。讓學困生四季都能感受到真誠的愛心,真切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注、關愛與關心。哪怕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親切的問候,一個善意的微笑……都會讓學困生心中感受到溫暖、感受到光明。一個老師不嫌棄的學困生,一個老師能用愛心溫暖、幫助他的學困生,他那沉睡已久的心也該蘇醒了吧!這樣就為轉化學困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二、用恒心,打動堅硬之磐石
學困生的轉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他們可能今天頭腦發熱,剛剛有所轉變,明日又“舊病復發”。因而,需要老師俯下身子,真誠相待,教育引導,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在轉化學困生的時候,要具有一種鍥而不舍、永不言棄的精神。同時也要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結合學困生實際可采用多種教育方法:
(一)“愛心教育,以生為友法”
也就是老師要傾注愛心,呵護關愛他們,將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真誠待友。這樣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消除師生間的隔閡,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更有利于對學困生的轉化。
(二)采用“委以重任法”
即交給他適當的任務,如負責收拾講桌、提醒老師考勤簽字、關窗鎖門、給花澆水、保管粉筆……或安排他為班上的小組長之類的班干部,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信任與關愛,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與作用,因而他們就會盡其力努力工作,不斷改進自己,完善自我。
(三)采用“同學互助法”
即有選擇安排較好的同學對他們的學習、行為習慣、生活習慣等各方面進行幫助與引導,讓他們與學習互助小組或幫扶小組融為一體,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定會有所改變、有所收效。
(四)采用“課堂鼓勵法”
班主任老師與任課教師攜手共抓,共同教育,課堂上應當關注他們,想辦法進行轉化。筆者認為課堂教學中可適當降低門檻,讓他們多發言、多板演,多創造機會給他們,用心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多鼓勵,就有利于他們的轉變。
(五)采用“家校配合法”
即與家長溝通,與家長達成共識,齊心協力,共同促進學困生的轉化。有時與家長溝通交流也可化解孩子與家長之間的矛盾、心結,但是不要變成向家長的告狀、打小報告,而要讓學困生感受到老師和自己的父母一樣愛自己、關心自己。
以上幾種方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多種方法并用,最終不達目的不罷休。我想這樣的教育感化能持之以恒,即使是堅冰,也能融化;即使是磐石,也能敲碎,一定會取得良好轉化的效果。
三、用責任心,讓他們步入正軌
教育是一門藝術,有責任心的老師更會使用這門藝術。“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不錯的,老師要以一種對學生負責的態度,以一種為學生終生學習服務的思想,幫扶他們,引導他們,讓他們一步步走向正軌。教師責任心的作用是巨大的,沒有責任心,學困生的轉化只能是一句空話,也有可能半途而廢,自然也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因此老師要耗得起時間、精力,付得起心血,經受得起委屈,這樣才能將學困生的轉化落到實處。
四、用寬容心,縮小其缺點,放大其優點
學困生自身毛病較多,學習習慣、綜合素質可能都差。當他已經有改變自我之心,有步入正軌前進之舉,可能仍然還會犯一些這錯那錯。如果此時此刻我們放棄他,任憑其自由發展,那將會前功盡棄,十分可怕。這時老師應當用一顆寬容的心,適當地縮小其缺點,淡化其缺點;同時放大其優點,發現其閃光點。讓他們不斷增強自信,不斷努力,超越自我,最終能在老師的教育引導下學習進步,素質提高,或成為班級當中的優秀學生。那將是多么令人欣喜呀!但是,我所認為的縮小缺點、放大優點應當是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并非無原則、無尺度,同時也不是一味忍讓、遷就,而是作為一種策略、一種手段,從而達到教育、轉化學困生的目的。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對于學困生的轉化需要春風化雨,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老師的一顆愛心、恒心、責任心和寬容心,這樣學困生的轉化才能落到實處,才能迎來屬于學困生的明媚春天。
作者簡介:趙航標,1976年生,中學一級職稱,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