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霞
【摘要】隨文練筆見縫插針,擇需進行,可一文一練,也可一文多練。可在單項訓練中突出重點,日積月累;也可在綜合訓練中整
合資源,優勢互補。實施定點策略,定的是目標,指的是方向,留的是空白,解決的是預設問題。提高練筆的“彈性”和“張力”,關鍵在于適時點撥。練筆,因妙手點撥而精彩生成。
【關鍵詞】隨文練筆;定點;點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文練筆以導讀為基礎,用導寫來延伸。它是閱讀教學加強讀寫結合,落實以讀促寫的重要舉措,可以收到加深理解內容和靈活練習表達的雙重效果。加強讀寫結合,落實隨文練筆,教師應著重把握兩個環節。
一、獨具慧眼巧定點,是隨文練筆的基礎
(一)補白
接受理論認為,文本中的空白點是激活讀者想象的必要條件,具有吸引讀者參與創造的召喚力。這些空白點,需要讀者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想象去填補,使之現實化和具體化。據此,教師可在作者惜墨如金處再作“文章”——挖掘空白,誘導補白。(1)填情節空白。如《再見了,親人》中的一段描寫:“你回到家里,焦急地等待著媽媽。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于盡了。”這里由小金花的等待到第二天的噩耗傳來,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事情發展的邏輯上都有一段空白。教師可以“焦急等待”為語言生發點,誘導學生以時間推移為序,想象小金花回村后的活動,記敘黃昏、天黑、深夜、凌晨小金花等待媽媽的場面。讓學生在練筆中感受小金花對媽媽的依戀之情,對母親犧牲的悲憤之情。激發學生對小金花的同情心和敬佩感。(2)補心理空白。如《豐碑》一文,將軍得知凍死的就是軍需處長時,他的眼睛濕潤了。此時無聲勝有聲,將軍心中怎能平靜?他多么內疚,多么自責!他有多少話要對戰友講……作者只字未提。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教材,聯系生活,合理推測將軍的心理活動,變無形為有形。
(二)詳化
出于表達的需要,課文中的某些描寫寥寥數語,簡而又簡。教師可以此為訓練點,誘導學生鋪陳描寫,詳細敘述。如《將相和》一文中廉頗“負荊請罪”的場面:“廉頗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廉頗會怎么說,怎么做?說話時臉上表情如何?藺相如會怎么說,怎么做?教師可借助插圖,激活感悟,誘導學生調動積累,聯系生活,詳細描寫這一場面。
(三)延伸
即誘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適度走出文本。(1)直接延伸。如大膽想象,合理推測,給《凡卡》《窮人》等課文續編故事。(2)間接延伸。即以課文為依托,采用書信或讀后感的形式練筆。如教學《給顏黎民的信》,一位教師誘導學生合理推想顏黎民給魯迅先生的信。學生興趣盎然,既復習了書信的寫法,又對顏黎民追求進步、渴求知識的思想,以及魯迅對青少年關愛之情有了更深的體會。
(四)轉換
即通過轉換課文的人稱、表達方式、文章體裁等形式練筆。如:假如你是送行隊伍中的小金花,聽著志愿軍叔叔發自肺腑的話語,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寫下來。把《游園不值》《游子吟》改寫成一篇記敘文等。
二、審時度勢妙點撥,是隨文練筆的關鍵
(一)平中見奇,以“新”導練
學習的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以新穎的方式進行訓練,這是喚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重要前提。點撥誘導要著眼于活化形式,趣化過程,以保證語言訓練的趣味性。一位老師教《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是這樣誘導的:(1)找一找文中描寫小女孩外貌及叫賣場面的語句;(2)畫一畫你心目中小女孩的形象;(3)想一想你平時看見過哪些討價還價的場面,讀過哪些描寫討價還價的場面;(4)寫一寫大雪中的小女孩模樣如何,她是怎樣賣火柴的。這位老師的點撥很有特色:第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粗線條描寫的特點,把自主想象的權利交給學生;第二,用簡筆畫這種喜聞樂見的形式描繪形象,體現出隨文練筆的整合性;第三,聯系學生已有的表象,激活頭腦中的“相似板塊”,使形象再現,使記憶恢復。學生動筆妙筆橫生,水到渠成。
(二)借風使力,順“勢”導練
隨文練筆,應體現出目的性和隨機性的統一、預設和生成的統一。正如贊可夫所言:“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中,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詞語。”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面部表情及情緒變化,從中發現學生的期待和愿望,從而準確把握訓練時機,“當出手時快出手”:巧用學生的“說”——由此及彼,趁熱打鐵;善用學生的“問”——順勢延伸,乘勝追思;妙用學生的“爭”——因勢利導,開拓思路;引用學生的“感”——情動辭發,練筆育人;活用學生的“愛”——自由選擇,釋放心靈。
(三)內外互補,以“趣”導練
課堂內外,時空有別,練筆的側重點也不同。課堂上的隨文練筆應突出“短、平、快”。所謂“短”,就是不要求學生長篇大論,只要把從課文中學到的方法和積累的語言運用于言語實踐即可,做到一練一得。所謂“平”,就是語言要求不能過高,平實如話即可。所謂“快”,就是構思和動筆的時間要短,立竿見影,當堂完成。課外的練筆應體現出較強的開放性和趣味性。
(四)激勵贊賞,以“評”導練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每個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渴望得到別人對他(她)的肯定和表揚。這種表揚就是激勵人的上進,喚起人的高漲情緒的根本原因。”教師要把學生當成正在成長中的人來看,以朋友的身份,用贊許的眼光,放大閃光點,尋覓動情點,肯定進步點。更要真誠、委婉地對待學生練筆中的缺陷,充滿期待,熱情鼓勵,培植學生隨文練筆的自信心。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