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藝術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樂藝術教育能夠促使學生成長為優秀的人才,有效塑造學生的人格與品質。現代教育研究表明,音樂藝術教育能夠給學習帶來良好的美學體驗,使得他們更加充分地接觸美、感受美并創造美,這是因為音樂藝術是人類美好情感與聰明智慧的寶貴結晶,這也使得音樂藝術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習者內心的情感共鳴。
【關鍵詞】少兒合唱;審美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識碼】A
一、促使少兒形成良好的聽覺感受
聽覺是少兒感觸外部世界的最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對少兒開展審美能力培養時首先要幫助他們傾聽聲音,感受聲音中所蘊藏的美好,并且采取有效手段幫助少兒形成敏銳的聲音感觸能力,欣賞音樂中飽含的情感與美好。教師在開展合唱教學時不要急于開始基礎知識講解,相對枯燥的音樂知識很容易讓少兒產生不適應心理。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少兒合唱作品作為欣賞素材,這些少兒音樂作品節奏鮮明,內容歡快,演唱相對簡單直接,學生們能夠很好地感受作品中蘊藏的審美元素。合唱中的節奏變化、內容調整與演唱效果改變都能夠帶來美學轉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感受合唱作品本身的藝術美、節奏美,合唱者的聲音美、唱腔美,同時也要通過歌曲內容介紹、作品背景介紹、合唱者介紹等多種方式有效激發少兒的學習興趣,使得他們能夠更主動地探索合唱背后的美學特性并努力學習這些歌曲。
二、激發少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音樂是由詞曲作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與想象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它他其它藝術作品相似,音樂中蘊藏著很多自由的想象與創作,想象力與創造力是音樂創作必備的基本素質,同時也是學生們學習合唱、提升審美能力的必備基礎。教師對少兒進行審美能力培養時不應該簡單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應該通過有效途徑培養少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得少兒在通過聽覺接觸到合唱作品后迅速在頭腦中形成一幅畫面,并且通過想象進行二次創作,形成自己特有的審美能力。因此,教師在通過合唱進行審美能力培養時應該將側重點集中于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繪制合唱圖譜,將合唱作品中描繪的景象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來,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在原有作品基礎上展開二次創作,充分挖掘少兒的想象空間與創造潛力。當學生們形成了基本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后,他們將會主動地去探索和發現更多藝術作品背后的美學特征,根據自己的理解獲取更好的審美體驗,最終形成初步的審美意識。
三、陶冶少兒的道德情操與意志品質
教師對少兒展開合唱教學并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少兒的合唱能力,更是為了促使少兒形成更加高尚的道德情操與優秀的意志品質。因此,教師們要充分意識到合唱教學過程中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并真正將審美能力培養落在實處。不但要提升少兒的審美能力,更要利用這一途徑促使少兒情感向正確方向發展,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目標。
(一)情理交融,培養少兒道德情操
合唱作品中有很多愛國、愛家、尊老愛幼的歌曲,這些合唱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同時它們也是教師開展道德情操教育的有效素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這些作品去影響學生,將這些場景更加真實地再現在學生們眼前。教師開展相關內容教學時要情理交融,使得學生們真正感觸到歌聲中蘊含的情感,而不要過度進行說教,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來培養少兒道德情操。
(二)加強情感熏陶,豐富少兒情操與品質
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時刻保持對少兒的關愛與呵護,用發自內心的情感去影響學生,使得學生們能夠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取積極向上、健康的合唱作品作為教學素材,首先帶領少兒欣賞這些作品,隨后與少兒展開共同討論,鼓勵少兒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最后通過師生間的交流幫助少兒形成正確的認識,達到豐富少兒情感與品質的目的。
(三)鼓勵少兒實踐,鞏固道德與情感
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不斷鞏固情感與道德教育,使得少兒形成固定化思維,很多少兒并不見得能夠非常明確地認知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這時教師就應鼓勵少兒積極踐行正確的道德觀與情感觀,通過持續、反復的鞏固訓練,最終達到鞏固少兒情感與道德的目的,這也是培養少兒審美能力的最重要環節。
四、總結
音樂是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而合唱是能夠促使眾多少年兒童共同參與其中的音樂演唱方式,少兒審美能力培養對于少兒的心靈塑造、情感培養與意識品質引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音樂這種藝術形式與合唱的結合能夠有效推進少兒審美能力的培養,為少年兒童成長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李曉旭.少兒審美能力探討[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 (01):181-182.
作者簡介:浦英姿(1974—),女,無錫,小學高級教師,中央音樂學院本科,音樂學藝術管理專業,研究方向:聲樂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