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教學理論,成為現代教育的理論和依據,本文主要揭示了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我國高校音樂教學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提出創新高校音樂教育實踐的有效途徑,推動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長久發展。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高校音樂;教育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一、高校音樂教育多元智能理論發展現狀
在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界的普遍重視,并被廣泛應用于現代教育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多元智能理論主要對“智能”提出了新的見解,即智能不僅是智商的體現,更是人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語言、邏輯、空間、運動、音樂、交流、反思及觀察在內的八中模式,創新了思維發展和教育的新模式,改變了人們對智能的傳統認知,并在此基礎上對教學進行了改革,奠定了現代理論的教育基礎。在我國,多元智能理論引起了眾多教育學專家的關注,目前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和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力,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尤其是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部分音樂教師音樂知識基礎相對薄弱,教學方法單一,其知識體系和綜合能力無法適應多元智能理論的發展。
第二,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我國大部分學生在長期的教育中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即“教師教什么,學生學習什么”“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導致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難以進行有效的自我學習和自我管理,高校音樂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容易遇到問題和困境,進而喪失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三,教學基礎設施不完善。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網絡為基礎的多媒體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尤其是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對音樂教學的基礎設施和設備要求較高,如建立多功能音樂媒體教室、音樂實訓室,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
第四,音樂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多元化智能理論在教學方案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有著積極的意義,然而在現代高校音樂課程教學中,很多高校忽視了音樂課程的專業化建設,在音樂教材的選擇和課程設置中缺乏科學性,無法將多元智能理論有效地運用到音樂教育實踐中。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實踐
隨著多元智能理論在現待教育中的運用和普及,高校音樂教學作為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需要進一步完善多元智能理論,結合當下我國高校音樂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創新多元理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實踐方法,從而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一方面,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和應用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同的學生其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有著較大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有學生喜歡唱歌、有學生喜歡彈奏樂器,也有學生喜歡學習和研究音樂作詞作曲,因而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的學習需求。
另一方面,實現音樂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的結合。高校音樂教學是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音樂課程體系中包含的演唱、彈奏、舞蹈、說唱等,豐富了音樂教學內容,實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在實際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教學,從多元智能理論的角度,開展多樣性的教學活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利用多媒體中蘊含的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圖片、視頻播放的形式,將枯燥的音樂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
最后,深入學習和掌握多元智能理論的精髓和核心,并將其有效地運用到現代高校音樂教學中。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廣和普及,以音樂為首的藝術類專業在高校中得到了發展和建設,然而由于我國音樂教育發展起步較晚,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多元智能理論的引進和研究,為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徑,推動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
三、結語
總之,多元智能理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實踐,創新了音樂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實現多元智能理論和高校音樂教學的有效結合,這是當下音樂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問題,推動了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姜瑩名.多元智能理論視域下的高校音樂審美教學研究[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1).
作者簡介:童玉嬌(1991—),女,甘肅張掖,河西學院教師,碩士研究生,聲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