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朝輝
【摘要】音樂教學作為一種思想與藝術有效融合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德育功能,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相關教師要注重將德育教育潛移默化滲透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隨著如今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教學因為具有良好審美能力以及人文素養的育人作用,其教育地位也有所上升。
【關鍵詞】音樂教學;審美能力;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一、當前我國音樂教學的現狀
(一)對音樂教學的認識不到位
就目前來看,我國教育體系對音樂教學的實質存在著許多誤解,許多人認為音樂教學是屬于藝術教育類的,不值得重視。通常我國音樂、美術等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和學生對其真正的意義和內涵都存在著誤解,他們認為只要將文化課程的知識學好,音樂教學只是娛樂課程,相當于“副課”,隨便教教和學學就好了。正由于人們對音樂教學的這種誤解,使得音樂教學中許多重要的育人作用無法有效地發揮出來。
(二)音樂教學的實際過程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
我國音樂教學過程中常常會看到某些音樂教師為了培養學生一些歌唱技巧,不惜利用一整節課甚至是更長的時間進行教學,這種只重視音樂技巧而忽視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教學,是無法有效全面發揮出音樂教學的育人作用的。如果我國音樂教學長期處于這樣的教學狀態中,將會造成音樂教學以培養學生音樂技巧替代審美能力的局面,這種局面對音樂教學的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三)音樂教學中以哲理教學代替了審美育人
音樂教學的實際過程中許多音樂教師并不能完全掌握在音樂教學滲透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以及人文素養的方式。例如在教學《絲綢之路》這首歌曲時,音樂教師會先向學生講解絲綢之路的典故,以此來讓學生了解歌曲的背景,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將大部分的教學時間花費在品德教育方面。大部分音樂教師總是注重讓學生明白歌曲中所有表達的各種哲理和思想,就如絲綢之路就是指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增進友誼和文化交流的橋粱。品德教學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在音樂教學應該要將所有教學內容的突顯出音樂性以及藝術性,不能將原本的審美育人功能轉化為哲理教學,這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以及人文素養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以及人文素養的有效策略
(一)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度剖析
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在鑒賞音樂作品試著去對音樂中所表達的情感進行理解。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往往都是作者創作的靈感所在,也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達,學生在對音樂作品進行理解的過程中也能真正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這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向學生介紹下音樂4作品的創作背景,以此來為學生建立一個與作者情感深度交流的媒介,然后再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運用正確的節奏、速度等將音樂作品呈現出來。偉大的思想家柏拉圖曾說過音樂教育除了要注重品德教育,還要將不斷去探究音樂作品中的美,從而培養學習者的審美能力和善念。因此,音樂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也要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由于音樂作品的各種節奏都會對人的精神情感產生一定的影響,如節奏緩慢且低沉的音樂則會讓人感到一種壓抑的情緒,節奏歡快或曲調輕松的音樂則會讓人覺得比較積極或喧鬧的氛圍,所以教師要對所要教學的音樂作品進行深度剖析,并發揮出不同類型音樂的育人作用,以情感共鳴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此同時滲透人文素養的培養。
(二)不斷創新音樂教學方式
由于音樂教學作為一種藝術教育類型,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音樂作品進行多角度的理解,也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并有效將教學內容與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思想情感等進行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三)有效促進學生的藝術修養的提高
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任何音樂作品都離不開實際生活,所以在對音樂作品進行鑒賞時要對音樂本質進行正確理解, 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觀。音樂在被人們聆聽前只是一種藝術的形式,但在被賞析后才能真正成為教育實質的表現,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后多多聽音樂,并試著去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以此來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
三、結束語
音樂教學作為我國素質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所以音樂教師一定要重視音樂教學,通過各種合理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音樂教學的各種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劉曉芝.淺論在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