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廣大大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實現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本文系統地闡述了音樂欣賞教育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影響,旨在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我國教育行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音樂欣賞;審美能力;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音樂欣賞課程與其他學科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音樂欣賞與歷史和美學等方面的知識可以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從單一思維轉向多維度思維,并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實現學生的全方面發展。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音樂欣賞這一途徑來實現,為此有必要增加大學生的音樂欣賞課程的課時數,通過音樂欣賞教育,實現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一、音樂欣賞教學的重要意義
首先,實現音樂欣賞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人在聽到悅耳的音樂時其大腦皮層會受到刺激,神經系統也會變得十分亢奮。通過觀察聽到悅耳音樂的人,筆者發現在聽到音樂時,人的外在表現為精神煥發。大學生正處于成長成材的關鍵階段,因此,實現對大學生的審美培養至關重要,在該階段經常讓學生欣賞音樂的美,通過督促學生進行唱歌練習可以進一步促進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其次,音樂欣賞有利于培養廣大學生的智能素質,廣大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深刻地感受到音樂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能夠實現自身思維的梳理,有效平衡左右腦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智能素質;最后,豐富學生的情感。音樂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感藝術,音樂能夠直接使聽眾產生情感。這種情感既可以是高興的也可以憤怒的,甚至還可以是哀傷的。通過欣賞音樂課程,大學生的情感能夠得到進一步豐富,這一模式也可以為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音樂欣賞教育,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充分發揮音樂自身的積極作用,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音樂的美在于音樂自身獨有的特點,如果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刻板地強調音樂作品的意義和情感內涵,被動地讓學生接受這些音樂理論知識則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應當采用生動的教學方式,為廣大學生提供與學生需求相適應的音樂內容以及背景知識,并逐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音樂作品藝術的內涵。通過對比,了解不同的音樂作品之間的差別,了解每一個作品的藝術之美。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盡可能運用音樂本身去闡述音樂知識,幫助學生建立體系,使學生深入了解審美的特征以及不同音樂所表達內容的學習方式。音樂欣賞教育應著重對學生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聽著音樂進課堂,聽著音樂學習知識。教師也可通過演奏和循環播放錄音等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環境,使學生能夠隨著音樂運動起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靈活的應用現代化輔助教學工具
為了能夠達到更好的音樂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對于同一音樂作品教師可以運用圖片和錄像等多種資料進行音樂內涵的闡述。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現代教學技術已經逐步進入課堂,并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為廣大學生尋找和播放音樂歌曲提供了更加快捷的途徑,這樣的工具為學生的音樂欣賞提供了更為優美的背景畫面,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音樂,在音樂氛圍中獲得相應的畫面感,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興趣的目的。
(三)運用多種活動培養學生表現美的能力
在感知美和鑒賞美的基礎上,廣大教師還應當不斷提升學生創造美和表現美的能力,學生鑒賞美能力的培養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演唱歌曲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實現。不僅如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應當多創造一些學生參與和學生自主參加練習音樂的活動機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獲得一定的表現機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音樂欣賞教育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教學水平,為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奠定基礎。當然,這個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需要廣大師生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米申.探究音樂欣賞教育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影響[J].黃河之聲,2017(24):78.
作者簡介:楊子江(1973—),男,漢族,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師大音樂學院,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