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柳慧
【摘要】音樂教學中存在一些抽象的音樂理論和音樂符號,這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稍微有一點難于理解。但是,如果在音樂教學中引入游戲化的教學模式,將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將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是值得音樂教師學習和在教學中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結合小學三年級的音樂課教學實踐,談一談“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中的具體運用,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游戲化;音樂欣賞;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福貝爾認為,游戲是兒童認知世界的重要的工具,游戲能夠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地思考問題,學習音樂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注重對于“游戲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利用游戲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一、基于“游戲化”教學模式的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實踐探討
(一)創造游戲化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
在音樂欣賞課中,如果讓學生單純地對樂曲進行欣賞可能會有一些枯燥,學生通常面對所欣賞的樂曲出現一幅“茫然”的表情,或者坐立不安或者漫不經心,如果能夠創設一個游戲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融入其中,便容易引起學生對音樂的共鳴,增強對欣賞課中音樂情緒的理解。比如在學習《愛祖國》這一單元時,主要是要讓學生了解祖國的山河的壯美和文化的博大,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在這一單元的音樂欣賞課的設計上,老師可以搜集一些網上的圖片,先讓學生欣賞一下我們祖國的美麗風光,也可以選擇一些舞蹈視頻讓學生學習。比如在對《盧溝謠》這首樂曲進行欣賞時,可以要求學生有表情地對這首歌曲進行演唱,并且根據老師選擇的朗誦視頻分組進行學習和朗誦排練,在對歌曲的投入感情的演唱以及集體表演的過程中,能夠提高歌曲的感染力,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更好地理解這一單元音樂欣賞課所表達的音樂情緒。
(二)通過游戲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節奏”的理解
在音樂教學和音樂欣賞中,對“節奏”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也是影響個人音樂欣賞能力提高的因素。節奏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學生往往很難去把握節奏的長短,理解節奏在音樂中的意義。通常,老師都是通過對某個音樂小節的演奏,用手打出節拍,來告訴學生這是“一個節拍”,這就是節奏。但這對于小學生是很難理解的,一個節拍到底是幾秒?該怎么去把握?這個問題由于太抽象,小學生通常很難理解。這時,老師可以利用游戲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隨著自己的認知規律去理解“節奏”的概念。首先可以讓學生聽一聽火車鳴笛聲音,與汽車喇叭的聲音,比較哪個長哪個短;聽一聽小貓的叫聲和小狗的叫聲,分辨一下哪個長哪個短,這樣讓學生對聲音的長短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聽一聽老師走路的腳步聲,并用拍手或者跺腳的方式表達出來,完成對節拍從“理解”到“表達”的過渡。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對詩歌、兒歌的朗讀來感受節奏、韻律的概念,從而更好地理解音樂節奏在音樂情緒表達中的作用,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三)利用游戲增強學生對音樂的創編能力
在音樂欣賞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利用簡單的音樂知識進行一些音樂的創編活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從創作的角度去理解音樂,促進其對音樂的認識。比如在學習第三冊第一單元《音樂會》時,教學內容是學習歌曲《嘹亮的歌聲》《我是小音樂家》,教學欣賞的內容是欣賞歌曲《進行曲》和《男生賈里新傳》。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do re mi三個音來創編音樂短句,組織開展一個“小小作曲家”的活動,教師準備“do re mi”的頭飾和各種簡單的節奏卡片,為了讓學生認識五線譜上的do re mi的唱名位置,老師組織“跳房子游戲”,do re mi分別住在三個小房子里(小房子建在五線譜自己唱名的位置上),選一部分同學分別帶上do re mi三個音的頭飾,當老師彈奏自己所帶的音符時,唱出唱名并跳到與自己頭飾相符的小房子里,待老師彈下一個音就跳出房子,老師的彈奏速度可以由慢到快,照顧到學生的接受程度。學生還可以根據do re mi這三個音和節拍的知識,創作簡單的音樂段落,然后和其他同學一起演唱,并且用“跳房子”的游戲方式來表演,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創編和欣賞能力。
二、總結展望
小學欣賞課應當是一門非常愉悅的課程,老師應當將“游戲化”的教學模式融入到教學中,以便更高效地上好音樂欣賞課,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
參考文獻
[1]羅芳.小學音樂游戲化教學的應用[J].黃河之聲, 2016(02):19.
[2]鄧慧藍.戲中學,學中樂——淺談游戲活動在小學低年段音樂欣賞課中的設計[J].新課程學習(下),2012(10):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