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 華金科 譚慧
[摘要]在技術創新驅動社會發展轉型的今天,“互聯網+”融合教育跨界衍生為創客教育生態。文章分析了高職院校實行創客教育的意義,闡述了高職院校在開展創客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進而提出了高職院校開展創客教育的實施路徑:打造優質的創客空間;營造良好的校園創客環境;將創客理念融入專業課程體系,開發創客課程。
[關鍵詞]高職院校 創客教育 實施路徑
[作者簡介]張茜(1983- ),女,湖南永州人,湖南女子學院、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博士。(湖南 長沙 410004)華金科(1977- ),男,江蘇鹽城人,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譚慧(1982- ),女,株洲攸縣人,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講師。(湖南 株洲 412001)
[課題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立項課題“湖南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創客教育的研究及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JK016BZY019)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8)18-0074-03
一、高職院校開展創客教育的價值與意義
在技術創新驅動社會發展轉型背景下,創客教育已成為全新的教育生態,其帶有強烈的實際需求和跨時代意義,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目標的必然要求,也是進一步實施我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舉措,更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推動力和重要方向。
1.創客教育是順應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要。當前,國務院將推進大眾創新創業工作作為重點,教育部強調高等院校要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并提出了具體要求。高等院校的大學生是最具創造活力的青年創客群體,高等院校大力發展創客教育正是順應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要。
2.創客教育是深化高職院校改革創新的需要。創客教育是一種以信息技術資源為融合,秉承“探究體驗、實踐教學、開放創新”的教育思想,主張在“創造中學習(learning by making)”,致力于培養新時代創客人才的全新教育模式。開展創客教育,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傳統教育面臨的與社會實踐脫節、授課方法單一、課程內容陳舊、課程結構不夠靈活等問題,從而有效帶動整個高等教育系統的創新和變革。因此,發展創客教育是深化高職院校改革創新的現實選擇。
二、高職院校開展創客教育的現狀分析
為深入了解高職院校開展創客教育的現實情況,項目組選擇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學生作為調查群體,并通過調查問卷形式開展系統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創客教育的認識、參加校園創客活動和對創客課程效果的評價等。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回收482份,回收率為96. 4%,其中,有效問卷457份,有效率91.4%。項目組除采用調查問卷形式外,還對開展創客教育的相關組織管理教師、校園創客典型代表和參與創客社團的部分學生進行了個別深度訪談。
1.學生已認識到開展創客教育的重要性。81.7%的受訪學生認為,開展創客教育非常有必要,能認識到創客教育對于促進大學生自我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建設創新型國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73.23%的學生想成為一名創客,77.15%學生認為創客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僅僅是面對創客群體。由此可知,高職學生比較認同創客教育,這為高職院校深層次發展創客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創客教育活動形式多樣。調查顯示,校園創客活動和形式很豐富,有創客學堂、興趣小組、創客社團、定期講座、校友論壇、創業孵化器、創客空間、項目合作等。從開展創客教育的參與情況來看,興趣小組和創客社團組織是最常見的活動形式,分別占67.23%和74.57%,參與率較高。有23.54%的學生認為,學校開展的創客活動形式多樣,但創客活動質量參差不齊。
3.專業課程融合創客教育理念得以初步體現。創客課程主要是興趣講座、選修課和融合創客教育理念的專業教改課程。92.7%的學生認為,學院開設“創業策劃”“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系列課程很有必要,學習創新創業的新思維、職業生涯規劃、工商稅務部門申請流程和國家專利的申請與發布,將對自己今后的創業十分有幫助。通過深度訪談得知,學生對融合創客教育理念的專業課程總體滿意度較高,學創一體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積極引進企業項目,并根據專業課程特點,對網店運營與管理、跨境電商實務、市場營銷等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高職院校開展創客教育的問題及原因
1.創客空間數量少,成效低。2016年,科技部公布第二批眾創空間,362家中僅有三家屬于高職院校。2016年,湖南省第三批眾創空間名單30家,但沒有一所高職院校。
調查數據顯示:創客空間的使用效率較低。60.34%的學生每半個月一次,僅有12.34%的學生每周多次。通過訪談發現,每周多次去創客空間的學生基本都是從創客空間選出來的國家、省、市創新創業比賽的參賽選手。由于創業空間、孵化園容量有限,以及創業競賽選拔的激烈性,使得能參與其中的只是極少數學生,教育受益面較小。此外,還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創客空間面積偏小,自身經驗少、資金不足,且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雖然有想法和創意,但是沒有轉化成行動或者在行動中途就放棄了。由此可見,在校園創客空間運營中,師資、材料設備、資金及場地問題是比較突出的。
2.教育管理機制不健全,學生成為創客的興趣不高。高職院校學制三年,但學生實際在校時間就兩年半左右。各類課程要壓縮在四個或五個學期內完成,因學制時間少,繁重的學業壓力使學生難以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創客實踐,且學校現行的學生管理、學分和學業管理等制度,也影響了學生開展創客活動的激情。
3.創客課程偏理論化教學,實踐性不強。一是創客教育以每周兩節創業基礎課為主,且多采用理論授課形式,學生缺乏實踐訓練;二是創客教育的教師大部分是基礎課教師和行政人員,其專業沒有針對性,且多采用大班上課形式,教育效果欠佳;三是創客教育教材沒有及時更新,創客教育方面的課程偏少。
四、高職院校開展創客教育的實施路徑
1.打造優質的創客空間。創客教育的開展需要創客空間來承載,創客空間要滿足不同專業的多樣化需求,這不僅包括線下物理空間,也包括虛擬在線社區。高職院校應加大財力和物力支撐,積極打造優質的創客空間,并進行精心合理的功能分區,如多媒體直播培訓教室、孵化區、專業服務區、多功能會議室、企業加速器,休閑交流區等。
優質的創客空間不僅包括硬件設施,也包括軟環境。高職院校要成立服務聯盟平臺、創客教育專項基金等,協調實踐教學資源的建設和共享,并從注冊、法務、稅務、戰略、市場、咨詢、知識產權等多個維度提供免費的咨詢和幫扶,以促進新產品的設計、研發和技術轉化,確保創客活動的有序進行。高職院校應對已經成熟的創客團隊進行重點幫扶,尤其是在企業運營籌資方面,要第一時間將新的創意產品申報專利,并同步組織生產和銷售,以保障創客的積極性和項目收益性,力爭搭建一個多方位、真實的實踐平臺,實現練習、探索、創新和創造多方位的突破。良性發展的創客空間要遵循“開放、協作、分享”的理念,不斷致力于協調社團、校企、社會多方關系等協作創新的社區空間。
2.營造良好的校園創客環境。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園宣傳欄、廣播站、校報、學校論壇、校園網站、微博、微信等媒體,將學生的創客行動掠影進行宣傳與表彰,以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高職院校應邀請相關行業知名人士、企業專家和校園創業典型,定期舉辦各類線上、線下的主題創客沙龍、校友論壇、創業競賽、創客馬拉松、創業項目推薦會、分享會等,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擴大學生的受益面。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可以豐富創業知識,增強創業意識,體驗創業經歷,積累寶貴的創業經驗。高職院校要從培養方式、內外輿論和環境、內部管理制度等方面,改革現行的教學管理制度,逐步優化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如彈性學分制度、創業學分累計和互認制度、休學創業制度等,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成長,也可以為創客營造自由、寬松的外部環境。
3.將創客理念融入專業課程體系,開發創客課程。一是改革教學方法,以案例討論、創業計劃書撰寫和項目孵化為主,教師講授、專家講座為輔,構建專業的創客課程體系。創客課程體系要包含“基礎通用類課程”,即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課程,如創新創業的新思維、工商稅務部門申請流程、國家專利的申請與發布等。二是實行學創一體教學模式,即將知識學習、技能培養、創業實踐融于一體,主張以創促學、學創相長,其實質是融入創客教育理念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迭代升級。在創業實踐過程中,學生要完成理論知識學習和創業技能培養,并引入企業創客導師,確保不出現教學領域斷層,進而逐步實現覆蓋面從“小眾”到“大眾”的延伸。
高職院校要構建優質的創客空間、搭建互助平臺、引入投資基金、提供創業輔導的四位一體服務協調機制,只有進行多維一體的協作、開放和共享,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運作機制,為創客教育的良性發展創造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
[參考文獻]
[1]宋述強,鐘曉流,焦麗珍,等.創客教育及其空間生態建設[J].現代教育技術,2016(1).
[2]張志艷,徐智策,趙宏偉.高職院校加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6(4).
[3]朱龍,胡小勇.面向創客教育的設計型學習研究:模式與案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