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寶華
【摘 要】初中數學復習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尤其對初中學生知識結構的完整建立,思維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當前提倡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教育背景下探究如何提高復習課的有效性有其特殊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初中數學復習課 初中數學教學 如何提高復習課的有效性
一、復習課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
如何上好初中數學復習課,在如今重視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背景下,尤其有著重要的意義。復習課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應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認真上好復習課,引導學生把平時相對獨立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從而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那么,教師該如何上好初中數學復習課呢?筆者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的所思所想,從以下幾點進行闡述。
二、淺談如何提高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性
教師本身必須要熟悉教學大綱,研究教材,明確教材的重難點,精心備課。沒有教師前期的用心準備,很難去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復習課并不是知識的簡單重復、堆砌,而是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內化吸收,從而使學生自身的數學知識形成一定的條理和系統,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因此,做好復習課的課前準備顯得尤為重要。
讓初中數學復習課成為培養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課。復習課不同于新授課那樣容易使學生覺得有新鮮感,老師們感覺復習課難上也正體現了它不是那么的“有章可循”。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上好初中數學復習課呢?事實上,每個題目的解決無不滲透著某些數學思想和方法,教師講課時要有意識地運用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分析,滲透,指導學生對各種題型的解題規律、思想方法不斷進行總結。現在有不少學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平時老師講過的題目在考試中做不出來,有些題目甚至講過不止一次,比如在浙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直棱柱》中出現的關于螞蟻在長方體上爬行的最短路徑問題,不少學生較難理解這類問題。歸根結底和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運算能力、以及對舊知識點的應用能力有很大的關系。筆者試想教師可以設計一節關于螞蟻在各種直棱柱上爬行的最短路徑專題復習課,提高學生解決這類問題的能力??偠灾瑥土曊n可以使學生掌握、鞏固、以及彌補新授課或練習課解決不了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于數學復習課如何取得較佳的效果。應該有這樣的一些問題擺在我們老師的面前:怎樣分層次復習?怎樣讓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都能取得進步?如何提高學生上復習課的積極性?針對這些問題,筆者主要有以下一些想法:
第一,復習課的選題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盡量避免難題,怪題的選擇。比如對于概念、定義、以及法則的復習,選擇的例題應該能較好地體現概念、定義、法則的應用;對于某些解題技能、技巧的訓練或者代表性題目的復習,可以通過專題總結的方式把它們集中起來,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比如浙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特殊平行四邊形與梯形》中的內容:梯形中常用輔助線的作法通常是平移對角線、平移一腰、過上底的頂點作下底的垂線和延長兩腰。考慮到目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教師精選題目,引導學生細練,循序漸進,避免學生陷入題海,從而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第二,教師要做良好的課堂示范。教師在課堂上規范整齊的板書,精煉準確的語言,清晰的教學思路,都是提高數學復習課教學有效性的因素。比如數學教師將解題過程寫得層次分明、結構完整、并且字體優美,這樣不但給學生展示了規范的解題過程,而且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思維過程的嚴謹性。筆者曾經聽過奉化市數學名師吳立軍老師的一次講座《關于初中數學起始教學的幾個問題的思考》,在教師的示范這一點上講到,為了提高每節課的效率,做到“五個不”:不講廢話;不寫廢字;不隨意涂抹黑板;不靈機一動信口開河;不晚下課。這是對我們教師的正確建議。
第三,數學復習課課堂設計要有新意。上復習課時,可能由于題目難度大,知識重復多,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課堂活動設計得生動活潑,具有新意,比如教師可巧借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將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和學生的實踐過程進行結合,達到化難為易,攻破難點的目的。讓學生領略數學的優美之處,提高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師站在一定的高度用聯系的觀點引導學生如何把握知識。教師講解時將知識進行拆分,重組,使學生在教師的講解中感受到只要抱著耐心、細心的態度步步為營,把難題分成小塊來做,分析題目時,由原來注重的知識點,漸漸地向探尋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上轉變,這時解題自然變得輕松,有路可循了。
第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現在許多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有些晚自修的學生不會做題時,很容易去旁邊成績好的同學那里抄點過來,不會做的題目思考的不夠,或者不去思考。有些走讀的學生可能利用早上的時間拿晚自修同學課桌里的作業。長期下去,以至于這類學生在獨立完成作業、或考試時不知所措。課堂上,教師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機,同時做到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一題多變,開拓學生的思維。記得不久前寧波市新城第一實驗學校劉生根老師在奉化剡溪中學的送教活動中展示的一節復習課《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復習》中講了這樣一道題目:已知x>0,比較3x與x的大小。劉老師引導學生用了5種不同的方法進行了講解;方法1:不等式的基本性質2;方法2:不等式的基本性質3;方法3:在數軸上平移進行比較;方法4:作差法;方法5:作商法。劉老師對這道題目的講解過程給筆者很大的感觸和反思,因為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對這道題的講解和劉老師相比遜色很多。這不禁使筆者想到,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首先自己要學會思考,善于思考。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改變學習的模式、觀念和習慣,使學生由被動型的、枯燥的學習變為主動型的、充滿樂趣的學習。
三、小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復習課的教學實踐,不斷提高復習課教學的有效性,利用復習課的機會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并不失時機的向學生滲透各種數學思想方法,在提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今天,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視初中數學復習課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