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云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結合21世紀人才競爭的大背景分析,家庭教育在中小學過渡階段有著重要的地位。通過家庭教育在中小學過渡階段的需求分析,論證了家庭教育在中小學過渡階段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為了使家庭教育更好的在中小學過渡階段發揮其作用,提出家庭教育從三個方面轉變,以便引導孩子順利地從小學過渡到中學。
【關鍵詞】家庭教育 中小學生過渡階段 三個轉變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的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教育是有目的的影響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而家庭教育作為校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現在的教育不單單是學校教育,而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緊密結合,因此家庭教育在學校外的教育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在當代中國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相對于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有著長期性、持續性和穩定性。在中小學過渡階段學生能否取得順利過渡和身心能否健康發展,很大程度取決于家庭教育。可見,當前對家庭教育在中小學過渡階段作用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家庭教育在中小學過渡的背景分析
重視家庭教育已成為21世紀各國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隨著科學技術文化的發展,當今的教育改革的勢不可擋,當今世界各國根據世界發展的大勢和本國的國情制定了教育改革的方案和措施。現在,大多數家庭只重視了孩子的小學、高中時期而忽視了孩子從小學到中學過渡階段的教育引導,因而錯了孩子學習理念、人格塑造,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的培養的關鍵時期,造成了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我們必須站在為孩子的長遠發展角度上,認識到家庭教育在孩子從小學到中學過渡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家庭教育在中小學過渡階段的需求分析
中小學過渡階段,是指孩子完成小學教育去接受更高層的初中教育的時間階段。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就讀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階段和逐漸增多的課業負擔,有著許多的身體和心理變化,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這個過渡階段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下面幾個方面談談中小學過渡階段對家庭教育的需求。
1.孩子心理起伏變化
根據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從小學剛進入初中的學生處在自我統一和角色混亂階段。孩子進入初中的新環境,對于環境的改變他們的心理也會產生一些變化:一是首先是學習成績的變化,一些孩子在原來的小學還是所謂的佼佼者,但是到了初中,學習難度的增加和優秀學生的增多,感覺自己在班里表現平平,同時獲得老師關注較少,獲得的自我成就感較少,導致產生心理落差。二是生活環境的改變,在讀小學父母親人的陪伴的時間長,生活起居有家人料理、貼心照顧,但是當上了初中大多數初中都是寄宿制,或是離家較遠,沒有了父母的殷切照料,就不能很好的適應生活的變化,表現出孤僻、冷漠、茫然、失落甚至是害怕等不良情緒。家長這時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思想,引導孩子如何適應新環境,鼓勵孩子樹立信心,從而使孩子逐漸順利適應中學生活。
2.孩子課業負擔的變化
在小學階段,孩子的課業負擔較少,其主要包括語文、數學、外語等科目。小學的課程相對來說比較淺顯易懂,課后作業較少,休息、娛樂時間較多。但是,當孩子進入初中階段后課程數量急劇增加,而且初中學科的知識相對于小學來說其復雜性和內容的廣泛性、知識的深度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作業總量增多、難度也大大增加,導致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增加,影響了孩子正常的休息時間。第二天學生的精神狀態不好,從而影響第二天的學習,如此惡性循環導致學生成績不斷下降,導致學生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加。因此,家庭教育在這時就顯得尤其重要,一方面輕松和諧的家庭可以緩解學生的壓力,另一方面及時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與孩子一同探討解決方法,使孩子能始終感受到家庭的愛與溫暖。
3.中小學生普遍的偏科現象產生
從小學跨入初中之后最普遍的現象就是偏科現象。這種現象是家長最為擔心老師最為頭疼的。進入初中之后孩子的課程種類增多,由原來的一門課程增加到現在的7門或是8門,初中生的精力和智力水平有限,加上老師、家長、個人影響,就導致了學生各科成績參差不去,出現了最為害怕的偏科現象。根據“木桶效應”,孩子的短板決定著孩子的整體成績,同理,孩子能否順利考上理想的高中,主要是由他最差的那門課程決定的。如果一開始就能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從孩子進入初中,家長對孩子的偏科現象引起足夠的重視,并且能及時與老師溝通配合學校,防止或是解決偏科問題。
三、我國中小學過渡階段家庭教育的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主義的發展,人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家庭教育也受到了大家的重視,家庭教育觀念也發生著很大變化:首先家長的受教育時間增長,家長的自身素質不斷提高。其次,家庭教育的環境不斷發生改變,家庭之間的關系融洽,家庭教育環境不斷變好。最后,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21世紀是人才的競爭,也是素質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不再是單單只注重孩子的成績提高而是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
但家庭教育在孩子從小學過渡到中學這個時期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報許多的輔導班、培訓班,孩子在休息時奔波于輔導班、培訓班之間,超出了孩子的心里和身體承受范圍。二是家庭教育的觀念存在嚴重的誤區,一些家長認為,這個時期,孩子長大了,現在家庭教育就是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而忽視了孩子的精神需要,這樣就導致了孩子在青春期精神教育的缺失。三是家庭環境不夠優良,包括獨生子女、家庭經濟困難、問題家庭和隔代教育。四是與孩子相處時間較少,有些家長忙于工作,與孩子相處時間短,或者回家就沉迷于手機、網絡,與孩子交流較少,不關注孩子的心里變化。五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尚未緊密的配合。
參考文獻:
[1]邱京. 當前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 河北經貿大學2016
[2]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新時期家庭教育的特點、理念、方法研究》課題組. 我國家庭教育的現狀、問題和政策建議[M]. 人民教育, 2012 1
[3]鄒強. 中國當代家庭教育變遷研究[D].湖北 湖中師范,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