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普
【摘 要】校園文化作為一種隱性的育人工具,是學校靈魂所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廣州市番禺區紅郡小學提出了“以美育美”辦學理念引領下的校園文化實施方略,通過精心設計,打造和美校園;精打細算,開展純美德育;精益求精,塑造雅美師生;精耕細作,營造悅美課堂;精雕細刻,編訂溢美課程;精誠合作,培育和美制度等方略,將“硬文化”與“軟文化”相結合,致力于打造“美滿紅郡”。
【關鍵詞】以美育美 學校文化 實施方略
一、學校文化實施方略提出背景
美:會意字,金文字形,從羊,從大。“美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它與德育、智育、體育等是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學校提出“以美育美”的辦學理念,就是指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養學生認識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成為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以美育美”的核心是育人之美,手段是以美施育,目的是成人之美。以之為辦學理念,體現了紅郡小學希望以美育人、育美的人的美好愿景。
基于此背景,結合“美滿紅郡”的辦學目標、“修美善之質,成美慧之才”的校訓、“身心齊美”的校風、“仁愛雅美”的教風、“樂學和美”的學風,圍繞著此背景,學校從“硬文化”與“軟文化”兩方面入手,提出了校園文化方略。
二、學校文化實施方略具體措施
美的表現形式豐富多彩。于學校而言,美具體表現在:校園環境美、德育活動美、教師美、課堂美、管理美、藝術美。
1.塑造硬文化,展示美的風采
學校在硬件設施建設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打造了美的校園。具體實施如下:
第一,打造美的主題雕塑:正對校門的廣場中央開辟一方小池,池中央樹立一塊七彩石,上書“美滿紅郡”四個大字。小池四周有一圍噴泉,噴泉以聚合的方式一起撒向彩石,以水的靈動和石的靜美呈現出美的意境,吸引人們的視線,使人們留戀、駐足、觀望,體現學校美的視覺環境。
第二,建筑采用架空層設計:設置為書畫展覽廳的“博美堂”中各種書籍、報刊、雜志種類眾多,同時定期展出學生優秀的書畫作品,以供學生、教師、家長不時學習或閱覽。“樂美堂”和“濟美堂”中設有二胡、鋼琴、豎笛、古箏、電腦等器械,成為讓學生天性自由揮灑的樂園。
第三,展示古代德者或賢士的畫像及其經典語錄的廊柱文化:外面的兩排柱子展示中國古代經典詩詞,從而為學生營造經典閱讀的良好環境,開闊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的人文修養,陶冶學生的情感。
第四,個性涂鴉墻:主墻壁開辟為個性涂鴉墻,以供學生自由揮筆潑墨,創作出風格多樣、個性鮮明的涂鴉作品,展示自己的書畫天分。
第五,“怡美廣場”的建設:廣場中心裝飾成一個圓形的小舞臺,作為學生展示才藝的平臺。在這里他們可以自由地唱歌、盡情地跳舞,充分展現自我才藝,增長自信心。
第六,特色場館:基于“以美育美”的教育理念,我校結合場館特性,對其賦予了特色名稱,通過“美的名字”向學生傳遞“美的信息”。例如悅美樓、謙美樓、健美館、潤美樓、創美館、趨美路、沁美亭等場所命名。
2.凸顯軟文化,彰顯美的內涵
第一,精致美好,打造美的校徽。紅郡小學的校徽由圓形、紅色、美和書籍、谷穗組成。圓有圓滿、和諧之意。紅色表現出一種美麗、熱情、大方、活力、朝氣,意指紅郡小學。校徽的正中央是一個像書一樣展開的“美”。“美”是紅郡小學的核心、追求與目標;“書”是人類的營養品,是知識的源泉,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美”以書本的形式呈現,意為“開卷有益”,象征著紅郡的學子徜徉在書海中,快樂的閱讀,體會閱讀的美好,進而達到“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雅美境地。校徽的左右兩邊的谷穗有勞動、創造、成長、收獲的意思,象征著紅郡的學子在紅郡小學這個美麗、圓滿、和諧的大家庭里健康、茁壯地成長,通過自己的勞動、學習而創造美、收獲美。
第二,精雕細刻,編訂美的課程。紅郡小學的校本課程緊扣學校“至美”的核心理念,精雕細刻,編訂了傳統文化《美文美讀》、禮儀課《美禮美學》,內煉德行美;以多彩書畫課《美字美寫》、《美畫美繪》孕育氣質美;借校園音樂課民樂《美樂美練》、聲樂《美樂美唱》,感知欣賞美;加強綜合實踐課,探究體驗美。鼓勵學生探索、發現、欣賞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人的美、動物的美、藝術作品中的美等,在體驗、感受美的過程中積累粗淺的審美經驗,并嘗試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美、創造美。體現了對“至美”的價值追求,以使美扎根到全校師生的心靈,并內化成為日常行為習慣。
3.精細入微,開展美的德育
我校以各項德育活動作為載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其中主要有:
第一,“一長多會”。“一長”指的是美術特長;“多會”指的是讓學生“會講一口普通話、會寫一筆好字、會一門樂器、會一項球類”等。
第二,“美動紅郡” 十大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每年舉辦一次面向全體師生的“美動紅郡”十大人物評選活動,從“務實奮進之美、課改創新之美、管理育人之美、師德楷模之美、教學能手之美、特色創建之美、貼心服務之美”等七個方面評選最美教師;從“心靈之美”、“ 勤學之美”、“ 體藝之美”、“ 實踐之美”、“健康之美”、“心理之美”等六個方面評選最美學生。以活動鼓勵全體教師“追求形象之美,為人師表;追求專業之美,幸福成長;追求課堂之美,有效教學;追求服務之美,關愛學生”;激勵全體學生崇尚美、追求美、發現美、創造美。
第三,特色活動系列化。在基礎課程完善的基礎上,開展系列特色活動,以傳統節日春節、中秋節、國慶節開展文化小使者活動,引導學生在探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發現美、感受美。通過三八婦女節開展感恩周活動,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學會奉獻他人,快樂自己。開展五一“繽紛夏日:歌舞節”、六一節“七彩童年:文藝晚會”、元旦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種活動給學生提供廣闊的展示舞臺,引領學生學會創造美,展示自我風采。
第四,社團活動美。近年來,為活躍學校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我校組建了多種社團。例如:唯美文學社、沁美英語口語社、湛美棋藝社、創美科技社、潤美粵劇社、尚美書法社、盡美舞蹈社、尚美合唱團、優美民樂社、健美體操社等社團。通過嚴謹的社團架構,在井然有序的基礎上,活動課程化。
第五,班級建設美。學校從“墻壁”、“讀書驛站”、“主題黑板報”、“榮譽榜”等多個方面,促使班級環境洋溢美。秉著“至美”的核心理念,促使各班級從“班名”、“班訓或口號”、“班歌”、“班規”等多個方面發展班級文化蘊含的美,打造有特色、個性化的班級文化。通過主題活動、主題班會、“成長足跡”、“班級日志”、“班級手抄報”等特色活動踐行美。
4.精益求精,塑造美的教師
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和教師自身水平制定了教師成長規劃實施方案,指導教師的專業成長,使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學校的核心理念及發展規劃有機結合。
通過每天讀書一小時、每周寫一篇讀書心得、每月讀一本書、每學期舉行一次讀書沙龍或論壇的活動,豐富教師精神家園,達到悅讀質美;通過組建教師自己的社團或小組、“亮我才藝,秀我風采”的教師才藝展示比賽、“教師風采展”等活動打造教師優雅身心,達到才高藝美;通過練好三筆字、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與藝術、記好教學反思、做好教育教學研究等措施,達到自主研教,讓成長美時時相伴的目的;通過舉行青藍對接工程、深化“師徒結對”工作加強集體備課、科組交流、力行互聽互評、網絡充電、名家示范等系列舉措,讓學習美無限延伸,讓經驗美無縫對接,達到互助交流,讓研究美無處不在的目的。
同時從“挖掘學科教材內涵美、設計教學手段藝術美”等著手探索美麗課堂,定期舉辦公開課、優質課、示范課、觀摩課、青年教師基本功(說課、講課)比賽、中青年教師同課同構與同課異構教學大獎賽活動、中青年教師教學設計比賽、教研組長活動案例撰寫比賽等等一系列活動,形成基于學校、教師、學生 需要的“以集體備課為前提、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以課堂教學為載體”的主題性課堂教研方式,同時頒發“教師素質體現美、設計新穎展示美、學生活動創造美、媒體應用深化美、課堂結構科學美”等特色獎項,給教師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提高教師整體隊伍的上課水平,增強理論教學的實效性和時代感。通以上措施,在促使教、學、研相輔相成的同時,達到了促進教師業精技美,提升了課堂魅力。
5.精耕細作,營造美的課堂
第一,課堂結構蘊含美。我校提出建構溢美的課堂,其內涵是課堂結構蘊含著美,教師形象凝練著美、課堂氛圍洋溢著美。通過“展收激趣、疏密有致、雅俗共賞、斷續有節”等原則,使學生徜徉在溢美的課堂中,感受著美、欣賞著美、體現著美、實踐著美,這是紅郡小學課堂建設的重要目標。
第二天,教師形象凝練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應“濃淡相宜”富有表現力、感染力、啟發力、說服力,以自身的語言美撥動學生的心弦,以自身的情感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儀表形象舉止應“靜動諧融”,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做到自然、貼切、巧妙。其一言一行、一笑一顰、舉手投足,都應恰到好處,美不勝收。
第三,課堂氛圍洋溢美。美的課堂氛圍應該是民主、和諧、活躍、開放的,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時刻充滿信心、讓課堂始終充滿樂趣,進而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課堂。也應該是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發現、探究、創造的時間與空間,獨立尋找答案,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創造的天使、合作和探究中營造勃勃生機的課堂學習氛圍,感受合作悅美的體驗的課堂。
三、學校文化方略主要實施階段
根據核心理念的解讀和落實平臺的構建,結合紅郡小學的現狀,擬定通過以下三個階段展開紅郡小學的文化建設工作:
1.深度調研、文案策劃及宣傳階段
第一,前期調研:通過現場調研,聽取匯報,研討等方式了解紅郡小學的現狀。
第二,思路研討:根據前期調研結果,形成紅郡小學以“至美”為核心理念的文化建設構想。
第三,形成并確認文稿:確定了核心理念的整個體系后,著手開始撰寫紅郡小學學校文化建設的整體方案,并就草案進行反復論證、研討,力求科學嚴謹,實操性強。
第四,開展講座培訓:方案確定后由策劃組的專家對學校文化建設的方案進行解讀,協助學校全體教師更好地理解“至美”的理念,讓教師們在學習分享、溝通交流中理解“至美”的內涵,然后轉化為內驅力,并形成集體凝聚力,促進學校發展。
第五,開展主題班會:號召班主任利用班會時間,向學生宣講美的理念,例如美德、美言、美行、美體等,開展特色班級文化建設。
第六,設立文化宣傳欄:通過宣傳欄與文化長廊進行辦學理念宣傳與普及,提高教師、學生與家長的認可度。
第七,環境改造:根據學校實際財力狀況,進行環境改造與落實,初期進行學校標識性建筑——架空層設計、主題雕塑、廣場改造與文化長廊的建設。
第八,宣傳、啟動各項德育活動。
2.逐步落實與完善階段
第一,教師隊伍的建設:分科組制定教師讀書計劃與閱讀活動展開工作;大力推進科研興校計劃,用科研帶動學科建設與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制定系列教師評價激勵制度。
第二,校本德育的建設:學校特色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學生、班級德育建設的評價機制的制定;班級禮文化的建設工作;
第三,舉行實驗年級和實驗班的工作經驗交流會與階段總結會,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邀請專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形成改進方案。在實踐與總結中提取經驗,并實施下一步計劃。
3.塑造特色與品牌凸顯階段
第一,學校節日特色活動及學校社團活動的實施常態化、正規化。
第二,師生文化生活模式的逐漸優化和完善,形成學校的一個極具魅力的文化樣式和典范。
第三,環境的落實,逐步規劃、實現學校環境的建設。
第四,形成較成熟、系統的課堂文化。
四、學校文化方略實施取得成果
1.整潔恬靜的環境美
形成了整潔、優美、恬靜和人文環境的融洽、和諧、向上的自然環境。這樣的環境能產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良好效果,對塑造師生健康的道德品質和美好的心靈起著默默的滲透作用。
2.藝術化了的德育美
德育活動藝術化,具體包括了社團活動的五彩繽紛、班級文化的文明高雅、社會實踐活動的健康向上。美的德育活動不但能不斷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還能提高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社會、擁有高雅的審美情懷和創造美的能力。
3.和諧統一的師生美
促使了教師與學生們的的內在道德美、智慧美與外在儀表美的和諧統一。
4.豐富多彩的藝術美
學生感知到包含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等在內的藝術課程所呈現的美以外,體會到語文、數學、歷史、地理等為主的非藝術課程也同樣蘊含著美的因素。通過欣賞藝術、領略藝術而不斷增強人的審美情趣和創造美的能力。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學校的標志性工程。 在“以美育美”的教育理念下,我校文化方略順利實施,作為一種無形的資源,為全體師生提供了參與管理、民主平等、鍛煉提高的更加廣闊的舞臺。校園文化建設是一段長遠的征程,需要辦學理念作為支撐,只有二者相輔相成,才能更好地從內在出發,增強全校師生的歸屬感。做到用美滋潤學生的心田,讓每一朵花都有優雅的風姿,讓每一棵樹都有卓然的性格,讓每一個人都有美好的品質,用點點滴滴的美好來構筑生活中一道道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