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玉
【摘 要】小學生正是處于學習和接觸生活的初始階段,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人生還是一塊白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在這個時期為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德育教育,能夠為學生構建較為全面的、正確的、系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在小學語文都中,很多課文都滲透有德育知識。因此相關教學工作者就應該要著重在教學當中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識,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方式進行相應的探究,以及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和創新,充分立足于小學語文教材,加強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 德育教育 教學思考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發展和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加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滲透是對新時期語文教學的要求,更是對教師的教學要求。從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來看,當前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加入了大量的德育教學課文,或者是在課文當中隱含了更能豐富的德育理念。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能夠善于發現、善于挖掘,通過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習新課程改革理念,實現有效的小學語文德育教育。
一、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內容探究
德育教育的內容是多方面的,通過各種各樣的德育知識的滲透,讓學生構建一個較為全面的德育體系,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1.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也是德育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組成德育的重要內容。作為未來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以及社會主義接班人,小學生在小學的學習階段,教師就要通過語文相關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以及了解我國基本的法律法規,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集體觀。
2.中華傳統美德教育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國,流傳著許多燦爛的悠久文化,在這些燦爛的悠久文化當中有許多傳統的美德,對當今人們的行為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比如在《弟子規》當中提到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等名言警句都是對當前學生孝順父母、誠實守信、尊老愛幼,互幫互助等良好品格的教育。而這些傳統的美德,更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保障。
3.環保意識
隨著世界環境意識的逐漸惡化,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環保意識,對改善環境非常大的作用。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促進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犧牲了原有的環境條件,因此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要為學生從小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做到愛護花草,不亂扔垃圾,自我做起,為學生實施良好的環保意識教育。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措施探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更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因此相關教學工作者應該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學生的特點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有效的實施德育教育。
1.立足于語文教材,注重情感的熏陶
在小學語文教材當中,蘊含著許多德育教育的內容,教師要在教學當中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知識對學生進行德育情感熏陶,從而讓學生在這一情感當中感受到德育知識,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在教學《孔融讓梨》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和課文當中的孔融相比較。同樣的年齡,孔融知道尊老愛幼,因此作為新世紀的主人和未來社會主義接班人,小學生們也應該要具備尊老愛幼的意識和實際行為。通過尊老愛幼以及孔融讓梨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對學生進行滲德育透,讓學生初步建立尊老愛幼的意識,進行初步的德育教育。
2.開展以德育為主題的演講和寫作活動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在課堂當中進行德育滲透,固然是不錯的方法,但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德育知識,培養自身的德育理念,教師不應該要僅僅局限于課堂當中,而是應該要開展更多的有關于德育為主題的演講和寫作。通過以德育為主題的演講和寫作,讓學生能夠在演講當中,通過演講的內容和寫作的內容進一步加強對德育的認識。比如教師可以定期的開展以父愛或者是母愛為主題的班級主題演講和寫作,通過演講和寫作,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情感傾訴能力,而且在演講的氛圍當中,能夠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父愛和母愛,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親情的含義,從而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思想的熏陶。
3.加強實踐,組織以學生德育提升為目的的社會實踐活動
學習知識的最好途徑就是實踐,實踐也是進一步驗證知識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當中,教師要開展以提高學生德育理念為目的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能夠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將語文知識當中所闡述的德育理念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在實際生活當中使得德育理念得到進一步升華,也讓學生的德育意識得到升華。通過這種教育和實踐,環環相扣的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的德育意識更加牢固,而且還能夠教會學生能夠真正地在實踐當中踐行德育。
比如在教學《植樹》這一章節的內容時,在課堂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到戶外觀察植被,明確這些植被對環境保護的意義,從而讓學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積極的參與到植樹活動當中,通過對自己所種的樹進行進一步的呵護和關照,看著樹苗茁壯成長,從而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心,也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當中,深刻的理解為什么要植樹,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結語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科目和途徑。在新時期背景下,相關語文教學工作者應該要著重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探究立,足于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目標優化小學語文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張青.教書育人 潤物無聲——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考試周刊,2018
[2]潘靜燕.寓“育人”于“教書”——例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嘗試[J].小學科學(教師),2013
[3]袁玉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德育滲透的新視角——利用教材“主題重現”的特點實現德育滲透[J].基礎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