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鋒
【摘 要】我國教育大綱要求將德育教育融入小學教學當中,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使學生成長為對國家有用的全面型人才。而德育教育不是獨立存在的,它需要融入在具體的學科教學中,在小學數學中融入德育教學,使德育教育滲透入小學數學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進而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有利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關鍵詞】小學 數學教學 德育教育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體和心智都逐漸走向成熟,所以他們迫切需要良好的德育教育來引領他們對社會形成認識,因此小學階段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時期。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能夠完善學生的品德,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思維,進而為學生成長提供保障。
一、在教材中尋找德育教育素材
小學數學需要小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小學教學對德育教育的一點要求,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小學生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而德育教育的培養能增加小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幫助小學生尋找到一套有效地學習辦法。首先,小學教材中缺少足夠的思想道德品質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內容,尋找一切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德育素養的教學內容,并在課上教學時將這一內容進行展現。其次,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數學知識點向學生介紹此種知識點的產生過程。
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小學生講述祖沖之與數學的故事:“祖沖之出生于我國南北朝時期,是如今的河北省人。祖沖之從小學習許多關于天文、數學方面的知識,并且他刻苦實踐、勤奮好學,最終他成為了我國古代偉大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它在數學領域最突出的貢獻,是計算出了圓周率的具體數值。秦漢以前,圓周率以“以一徑三”的方法計算,我們把它稱為“古率”.后來由于古率誤差過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還有剩余”,不過究竟剩余了多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見。到了后來的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法”,就是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計算和衡量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六邊形,求得π=3.14,最后他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π的值越就精確。祖沖之在劉徽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鉆研,反復演算,最后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并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稱之為約率,后來將其改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通過對祖沖之事跡的講解,小學生不僅可以全面了解數學,還能以祖沖之的精神為榜樣,向祖沖之學習刻苦鉆研、不屈不撓的品質,進而提升小學生的德育精神,使德育教學融合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
二、教師的言傳身教
無論是哪個學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小學生產生影響,教師不僅是小學生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小學生行為的影響者,因為小學生對社會的認知還不完善,在平時生活中存在模仿比自己大或者比自己優秀人士的一舉一動的現象,所以教師的每一種行為和做法對小學生都會產生影響,教師應該為小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打造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形象,這對小學生以后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教育小學生,在小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數學教師應該積極給予指導和幫助,這樣使教師在教授學生數學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完成對小學生德育品質的影響和熏陶,從而達到使德育教育融入在小學生數學教學中的目的,提升小學生的思想品質。
三、設計教學過程,使德育教育融合在數學教學中
數學教學很容易出現枯燥乏味的現象,所以教師應設計數學教學過程,使其充滿趣味性,讓學生在四十分鐘的教學課堂中充滿歡樂,愉快的完成一節課的學習。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既要考慮數學教學的趣味性,還要將德育教育融入在數學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并且要保證課程進度,使計劃中的教學目標在四十分鐘內完成。
例如教師在教授人教版三年級下冊一位數的除法內容時,教師首先與學生進行談話,引入課程主題:“同學們玩過氣球嗎”,同時教師在演示課件中出示一張帶有各種顏色的氣球圖片,由于很多學生都愛玩氣球,所以小學生會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學生回答:“玩過!”教師進行下一部分,“三年級一共4個班召開班會,要在教室布置上各種顏色的氣球”然后教師再問:“假如一共有4個紅顏色的氣球,每個班可以分得幾個呢”學生回答:“一個”,教師再問:“那假如有8個藍氣球,每個班可以分得幾個籃氣球呢”學生經過思考之后回答:“不知道。”這樣教師能夠成功引入教學課程,講授完成一位數除法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再問學生:“開完班會之后,我們要將這些氣球怎么處理呢”學生開始相互討論,有的學生說扔進垃圾桶,有的學生說把氣球內的氣體放出去再扔進垃圾桶,教師給予學生們指導,并對學生們展開德育教育:“氣球會污染環境,所以我們要將氣球中的氣體放出去之后再扔進垃圾桶中的不可回收箱,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注意保護環境衛生。”這樣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就完成了小學生的德育教育,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又提高了道德品質,做到了數學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
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學生整個數學學習的基礎,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小學生以后的學習情況具有深遠的影響。數學學習是一個長遠的過程,很多小學生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常常出現認真學習一段時間后又放棄學習的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點連貫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然后再培養小學生堅持不懈的意志力,讓學生明確的意識到“問題=困難”,即要想解決問題就必須首先克服困難,培養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怕困難、尋找困難和解決困難的能力,進而形成頑強拼搏、吃苦耐勞和頑強拼搏的品質。
比如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時常常出現書寫不規范、計算馬虎以及糊弄的現象,教師針對這些現象對學生講述一個小故事:早上,小芳睜開眼睛,一看,呀!八點半了,于是她馬上穿上衣服,準備去吃早餐。小芳對餐廳的服務員說“來一碗雞蛋面,多加一些胡‘叔!”服務員樂呵呵地對小芳說:“小朋友,你認識我?我就是胡叔呀!”小芳說:“我要那種能吃的胡‘叔呀,怎么會是一個人呢?”“小朋友”服務員說:“我的確不是能吃的。”小芳說:“我是要一粒粒的,有種特別味道而且長得像粉那樣的胡‘叔呀。”服務員說:“那不是胡‘叔,那叫做胡椒呀小朋友。”小芳說:“哦”然后看了看手表,已經八點五十分了!飯也不能吃了,小芳拿起書包,直奔學校。到了學校,小芳遲到了,老師讓她寫檢討,小芳寫:親愛的老師,十分抱“前”,我沒能按時起床,我下次一定讓“把把嗎嗎”早點兒“咬”我起床。老師看小芳還沒吃飯,就讓同學幫她買早餐。小芳寫了張紙條:我想吃一個“含苞苞”,多加點“熟菜”。同學回來了,給小馬虎帶來了一朵花,還給小芳帶來點煮熟的菜。因為是小芳自己寫錯了字,所以她只好忍著饑餓。下午做作業時,小芳又寫了三十個錯別字,被老師罰抄了十遍正確的寫法,抄得小芳手都發麻了!從此以后,小芳再也不敢寫錯別字了。通過這樣的故事,學生能夠意識到馬虎給自己日常生活帶來的麻煩,因此學生在生活中會避免馬虎現象的出現。最后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有所改善,提高了數學成績也形成了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為小學生以后的良好發展打下基礎。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能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數學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要求教師利用好數學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完成德育精神的培養、將德育教育融合在數學教學的每一個具體教學環節中,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德育精神、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提高小學生的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又能提高學生自身的德育素養。最后使小學生的德育教育與數學教學同步完成,為小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忠蘭.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教育[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12):185.
[2]孟男.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J].神州,2017(8):134.
[3]李春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