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春
【摘 要】物理是高中教育階段重要的學科教學內容,由于物理知識具有的抽象性特點和綜合性特點,對于部分高中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中遇到很多問題,其中解題能力不足的問較為突出。基于此,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分析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旨在促進高中生的物理素養提升。
【關鍵詞】高中 物理教學 解題能力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需要承擔起提升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重要責任,因此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促進物理教學作用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因此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作如下分析。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解題能力的基礎
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是教師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實踐教學活動中,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目標融入課堂教學設計中。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習方法的教授,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為學生建立起物理學習信心。除此之外,教師在平時的物理課上盡可能用生活中的現象或實驗來讓學生感知物理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在學習高中物理分子運動與溫度的關系時,教師可以用課堂實驗來體現。用一杯冰水和一杯沸騰的開水,分別在水中同時滴入一滴墨水,為了排除實驗的偶然性,可進行多次實驗,最后取出實驗值,就可以得出液態中分子運動的激烈程度與溫度存在關系,且溫度越高,運動越激烈。通過這種實驗的直觀性,可以讓學生在好奇的驅動下對物理逐漸產生興趣,自然愿意學習物理,這對于解題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
二、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有助于解題能力的發展
審題是學生解題的首要步驟,因此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的審題能力培養,為學生的解題奠定良好基礎。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電學與力學等方面的知識占有重要地位,并且這部分知識具有一定難度,需要教師針對性強化學生的審題能力,引導學生從條件中尋找已知信息,確定初步的解題思路。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還可以借助圖畫的形式,對題目中的內容進行合理表示,以此能夠讓學生對題目的理解更加直觀,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與發展,比如,針對這樣的問題,將小球豎直向上拋,3秒內,小球沒有發生位移,但是間隔2,小球在5秒后落地,并且向學生提出下面的問題。首先,小球在拋出前的初始速度是多少?還有小球在拋出后的4秒,方向為哪里?等等,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初始運動概念的掌握,還有豎直拋出過程中出現的位移,并且進行合理解答,以此能夠使學生對這一知識點具有積極的掌握,引導學生進行仔細審題,從題目中給出的信息進行分析與研究,從而能夠得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促進物理問題的解決。
三、借助圖形的方式,提升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物理老師可以積極借助圖像的方式,幫助學生構建起物理模型,可以使學生的理解更加容易,使學生的物理問題的解題能力得到提升。比如,針對這樣的物理問題,將一個U形金屬導軌NMPQ進行固定,而且需要較長的導軌,并且MN、PQ兩導軌之間的寬度設為L,L為0.50m,將質量為0.50kg的金屬導體棒ab,在導軌上放置,并且能夠與導軌之間形成一個正方形abMP。并且,這一軌道在的平面,能自行調節磁感應強度,并且保持豎直向上的方向,ab棒具有一定的電阻,數值R為0.10Ω,對別的部分的電阻不進行考慮。在起初,磁感應的強度B0為0.50T。因此,假設磁感應強度的大小不發生變化,t=0的過程中進行計時,并且ab棒中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以此能夠進行勻加速直線運動。因此,就能將拉力F與t的變化關系,借助圖形表現出來,因此需要對ab棒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還要對 ab 棒與導軌之間的摩擦力大小進行求解等。因此,針對這一問題來說,應該對初始狀態下的初速度進行把握,初始速度為零,這就會造成t =0 的狀況下,安培力為零。在這一過程中,合外力是不變化,而不同的速度,就會得到不同的F。通過這樣的圖形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物理解題能力的提升。
四、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
基于物理學科教學知識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不僅應該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更應該遵循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尤其是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建模能力提升,對于物理解題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影響。抽象思維即具象思維的對立面,顧名思義,兩者分別是通過將題目抽象化與具體化來使題目成為實質性的東西,但毫無疑問抽象化思維的運用要比具象思維更多,要學的東西也更繁雜,要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如圖像轉化、聯想發散、反向思考等來逐漸對學生進行培養。比如在高中物理中多次出現的小車問題,它在力學問題解析中運用的尤為多,圖像轉化就是讓學生通過讀題在腦海中形成 具體的影像,通過模仿小車的動作來進行分析和解題。抽象思維主要是講題目抽象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而邏輯思維則是用來對題目進行分析的關鍵,要培養邏輯思維,學生必須掌握基礎的定理、規律、現象等,教師再通過例子進行引導分析,讓學生逐漸掌握。
五、結語
總之,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高中物理學習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也不能一蹴而就。提高高中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是物理教師的長期工作,也是提高學生物理成績的重要手段。因此,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創新解題思路,從而使學生的物理思維得到發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張曉楓.淺析高中物理教學中解題能力的培養[J].數理化學習,2016,(05):254-255.
[2]王喜順.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途徑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5,(12):217-218.
[3]孫德龍.高中物理教學方式方法論[J].教育信息,2013,(05):36-37.
[4]徐修曉.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3,(20):36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