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堯
摘要:隨著中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研究生數量不斷增多,研究生自身的學術素質和科研能力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本文針對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進行分析,提出培養科學精神、提升自身科研能力、承擔社會責任及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研究者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研究生 科研能力 學術素養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6-0156-02
武漢大學向德平教授關于《研究生提升科研素質的路徑》講述報告中明確了研究生相比較于本科生的區別,不僅僅是學歷上的升華,還有對事物進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這種批判性思維貫穿在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方方面面??蒲谐晒粌H標志著個人的能力,它還象征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諾貝爾獎自開始頒發以來的100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其原因一方面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另一方面因為人們的科研成果推動全球的進步,為人類事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一、不斷培養科學的精神
(一)客觀地對待事物
要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來觀察萬事萬物,而不是以主觀主義為原則,要勇于克服自我為中心的觀念,要以事物為中心??陀^是科學思維的基礎。
(二)持有懷疑的態度
科學只是最逼近真理,事物的真實性只有事物本身自己知道,任何知識體系都是通過認為構造出來的,科學特別強調懷疑,包括對自身的懷疑??茖W研究往往從提出問題開始,而問題總是與懷疑、好奇心思索相伴而產生的,只有在懷疑思索過程中抓住關鍵性問題,探索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起科研工作者所特有的那種富于激情和創造性的睿智目光。
(三)不斷開拓創新
研究從簡單的對象開始,建立一個理想的模型,盡量應用數學全面地考慮各種可能性因素建立理論,并通過不斷地修改和完善來擴大其應用范圍,這就是笛卡爾精神。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用片面思維來進行,要有多元化的思考、創新性的思維。認識事物要從接受到類化再到創新。
(四)對科學信任
科學技術的力量是巨大的。例如愛因斯坦的理論直接導致了原子能的利用與開發;基因圖譜的發現以及后基因組時代對基因圖譜的深入分析為人類征服疾病提供了一條嶄新的道路,通過對損壞的基因進行修復,將使無數的病患康復起來,無數家庭得以重拾幸福;互聯網的發明與應用使世界連接成為一個整體,不僅實現人與人不見面地進行交流,在不久的未來也會實現有生命和無生命的各種物質之間的交流,人們的生活面貌將徹底改變。但科學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給人類帶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帶來了負面影響。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從腦力和體力上代替人類,但科學發展所帶來的環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視。
二、提升自身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科學本質的核心,是人們在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科研方法去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心理品質和能力。
(一)要有科學的方法論
現代科研中缺乏科研方法和科研訓練是導致國內研究生科研能力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茖W的方法論的養成和科學史、重大發現的數據源有關,與科學進展到最前沿的知識沒有任何關系。科學的方法論中要保持一顆好奇心,科學理論研究的直接動力是科學家的好奇心,越是單純的科學家越有希望發現真理,他們的科學探索之路很像迷宮尋寶或海邊拾貝,偉大的科學家都是沒有喪失童趣的人,興趣愛好越是廣泛和好奇心越強越能培養人豐富的想象力,也能夠不斷地進行創新。
(二)具備深厚的學術素養
(1)更新學術理念。牢固樹立追蹤前沿、融入生活、深入社會的研究思維和價值取向,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確定研究選題。
(2)研究方法現代化。整合梳理信息、數據、文獻的資源,能夠運用科學研究的大數據平臺和全面性、綜合性的“數字化智庫”收集資料,研究現狀。
(3)研究內容動態。始終堅持研究內容的問題導向、實踐導向、需求導向,注意跟蹤當代科學前沿,回應社會發展需要,提供新信息,生產新知識,提供新方法。
(三)確定合理的學術定位
(1)研究的層次:學科好比一棵大樹的樹根,研究方向如同樹干,具體的課題就是樹葉。例如在人工智能中,各類機器學習算法是圖像識別、語音識別和語言理解等各個方向都離不開的,機器學習技術提高一步,各項應用技術也都跟著進步,因此越是基礎的研究越會對業界產生較大較深的影響。突破基礎研究的難度系數比較大,應用課題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大。
(2)學者的層次:在人類已知的世界和未知的世界之間存在著一條動態邊界,科學家們就站在這條邊界上,他們是挑戰未知世界的勇士,每當他們向前邁進一步,就意味著整個人類的已知世界向前拓展了一步。研究就像爬山一樣,一座座山峰如同一個個研究領域,大家都已登峰造極,一覽眾山小,專家已到半山腰,找到了一條通往山頂的道路并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著,學徒則剛剛進入山門。
(四)勤奮勤奮再勤奮
付出時間才是進步的階梯,要相信付出終會有回報的,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充分利用好時間的分秒,做比別人更多的事情,空出時間多看書,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三、承擔好社會責任
(1)承擔社會責任。用好的科技成果來回報社會,我們是社會中的一份子,理應承擔起用知識改造世界的責任,為人類作出貢獻,科研本身是一種生活方式。
(2)具備社會情懷。改造世界需要科學,造福人類也需要科學,科學家要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貢獻給人類社會,讓它們轉化為實際的產品,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3)建立廣泛的合作。加強與團隊的合作,自覺轉變以個人為中心的研究方式,發揮個人科研能力與集體攻關的優勢;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與互動,回報社會;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利用各種渠道,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加強與國際同行的交流學習。
四、怎樣成為優秀的研究者
(一)具備扎實的基本功
無論從事哪一行的事業,基本功都是至關重要的。做研究的基本功包括專業基礎知識、閱讀能力、實踐能力、寫作能力、口頭交流能力、組織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
(二)具備學術勇氣和耐力
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這就是馬太效應。要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敢于在學術思想上蔑視一切。勇于嘗試跨學科領域研究,許多科研成果都來源于跨學科領域,高等院校開設跨學科課程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學者在談及論文取得成功的因素時都提到過跨學科,“關鍵在于根據自身的優勢及實驗條件,選擇一個交叉領域進行研究”。
(三)進入科學共同體
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素質教育水平,尋找重要的學術平臺,把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堅持用科學的思維進行理論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科研能力。
(四)培養濃厚的科研樂趣
科學家靜心從事研究工作時發出阿爾法腦電波,據說和僧人入靜時發出的腦電波是一樣的,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五)恪守學術誠信
作為研究生,要嚴格避免抄襲、一稿多投、瞎編數據、刻意裁剪數據等不規范的學術錯誤。誠信做人,誠信做事,是我們青年一代最應該秉持的信念。
參考文獻:
[1]李偉民,何偉.論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到途徑[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
[2]劉珊珊,張永強.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思考[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
[3]丁英宏,胡玉峰.加強研究生培養方法教育的重要性及內容[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1(9):21-24.
[4]謝安邦.“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咨詢報告[R].2003:54.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