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生因小學學習基礎的差異和個體發展的不平衡,表現為整體素質不齊、認知水平不一,在數學學習上差異尤其明顯。如果不實施分層走班教學,依然采用傳統的班級教學,學生的發展將會受到限制。本文通過問題提出后在相關基本理論闡述的基礎上,結合A、B層次學生的教學實踐分析了各層學生特點及成因,通過比較研究較深入地探討出了相應各層的教學規律和教學策略。
關鍵詞:分層走班;數學教學;比較研究
一、 問題提出
學生升入初中后,由于不同環境影響和自身發展的差別,使其個體學習差異更加明顯,學困生不斷增多,兩極分化現象日益加劇,導致部分學生厭學、輟學。為改變這一教學被動局勢,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就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化解傳統班級內分層教學的弊端,可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實施分層走班式教學。從2016年10月開始我校在市縣教育部門的指導下率先實驗“分層走班教學”,分A、B、C三個層次。這對我們的數學教學是一個新的嘗試,但也給我們在不同層次教學中的轉變帶來了新的疑惑和難題。那么在“分層走班教學”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如何使得數學各層教學組織有序、科學、高效?如何讓我們的數學分層走班教學得到學生賞識、家長肯定、教師的支持、社會的認同?...這些都是我們一線老師面臨的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二、 A、B層次教學實踐比較分析
經過一年多來對“分層走班”教學試驗的觀察和研究表明:分層走班教學可以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適應的條件,同一層次內學生的基礎和水平基本相同,從而更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但分層走班制不可避免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促進和或正面或負面的影響。A、B、C的標簽會給A層學生滋生“破罐破摔”的心理,打擊B層學生追求進步的積極性,讓部分C層學生無法適應相對的“高壓競爭”,失去在原行政班的優越感,讓許多學生顯得無所適從。因此,理清各層之間學生間的不同,在教法、學法、評價之間的恰當選擇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筆者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針對A、B層學生間發現的一些異同點和化解策略:
(一) 學生心智表現:A層學生與B層學生相比心理成熟程度低,略顯幼稚。這可能也是A層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之一,除了極個別學生之外,大部分A、B層學生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績,究其原因不是學生智力問題,而是未得到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條件和合理幫助。如果學習的條件適當,A、B層的學生在學習的能力、速度以及進一步學習動機等方面都能逐步與優等生相仿。
(二) 交流層次差異: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較多的師生交流,A、B層學生在交流層次和表現能力上有明顯差異:A層學生主要停留在詞語交流(元素層次);而B層學生基本都達到語句交流(命題層次)。教學中的師生交流要在同一層次下才能使之順利進行,即需有“共同語言”。
(三) 綜合學習能力:A、B層學生在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效果上的差異是顯著的,這也是導致他們學習成績不前的原因之一。A層學生普遍自覺性差,尤其是初一年級的A班,因為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生連課堂的紀律、學習的要求都不懂,更不知道課堂上要干什么,因此,A層老師要強化學習方法、學習目標的引導,逐步塑造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學會如何學習,慢慢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一點點地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B層學生相較于A層學生在綜合學習能力上明顯突出,會學習、知道要學習,學生間也有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但他們還是缺少那種學習的合作氛圍和質疑精神,缺少解決問題中的創造性思維和理論型邏輯思維能力。
三、 分層教學過程中的注意點
針對A、B層學生的實際,為使教育教學過程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個體需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上要做好各層教學中“同課異構”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的恰當選擇,通過課題研究筆者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 學習目標的準確定位:A層學生將來在中考的畢業升學考試中以畢業和考取中職學校為目標,應以初中過關性知識能力要求實施教學,學好基本知識,落實教科書的基本要求。教學過程中要適當降低難度,放慢教學速度,同時重點加強個別學困生的輔導。B層學生要以考取普通高中為目標,故要遵循教材和教學大綱,注重方法的指導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確保該層次學生在中考數學單科能達到優良以上。
(二) 心理教育的相輔相成:心理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挖掘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潛能,促進他們個性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明確自己學習的目標。但是,對于A、B層學生而言,在分層教學的課堂上沒有了真正優秀的榜樣的引導,尤其是A層學生,因為小學基礎差且對數學不感興趣,沒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意志力,又易受負面環境的影響。因此,要對各層學生進行有針對的教育,找出存在問題及其成因,真正使各層的每個學生在層教學班的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使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
(三) 認知矛盾的合理化解:各層學生在認知能力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摸清情況,找準各層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能力差異,找出知識鏈中的薄弱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區別教學顯得尤為重要。針對A層學生思想懶散、學習動力薄弱、沒有學習毅力等問題應適當增加情感方面的教育。針對部分B層學生基礎不扎實、知識掌握不牢等應采取步步為營、多反復的教學策略。而教學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知程度,因此教學過程中A、B層班級要有層次分明的教學目標,難易恰當的教學內容,并通過在課堂教學、作業、輔導、談話等及時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進行調整。
四、 結束語
總之,“分層走班”實際上還有很多的挑戰,操作過程中有很多的細節需要完善和健全,實施過程中也會面臨不少困難。如果不能跨越,分層走班最終將流于形式而勞民傷財,師生疲于奔波,無功而返。我們只有通過不斷地研究,健全各種管理、教學體制,真正使分層走班教學提升成績,讓C層學生更為優秀,B層學生能邁大步,A層學生不落伍,A層與B層均有部分學生冒了出來,達到了優秀學生水平,整個行政班的數學均分差距比以前大為縮小。這樣才會讓學生滿意、社會滿意、家長放心,真正使得分層教學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胡文建.風格和技巧下互動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分析[J].文理導航,2017(5).
作者簡介:
胡文建,江蘇省南通市,江蘇省如東縣岔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