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對于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具有積極的意義。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當深入挖掘語文教材蘊含的德育教育內容、滲透情感教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滲透積極的德育教育,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意義;對策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應當注重德育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育模式,教師的教學重點基本局限于知識的傳授,局限于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而這樣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元素:思想道德建設,致使應試教育背景下,一些取得高分考試成績的學生,因為心理不健康導致諸多社會問題出現(xiàn)。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新課程改革為指導思想,立足小學語文思想性強的學科特點,不斷滲透德育教育,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奠定基礎。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意義,分析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有效性對策。
一、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為現(xiàn)代教育指明了方向。而關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可以說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具有如下積極的意義:
(一) 有利于促進小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
當前,全球化、知識化、經(jīng)濟化的社會發(fā)展,使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而激烈的社會競爭,會讓正在成長過程中的小學生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因此,加強引導,正面教育,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時下教師教育的核心和重點。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知識的過程中,會結合語文學科思想性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德育教育,加強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為促進小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 有利于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隨著時代教育的發(fā)展,教學改革已經(jīng)成為教師教學的核心。只有不斷改變傳統(tǒng)落后的應試教育模式,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方能促使學生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健康發(fā)展。我們知道,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教師的教學焦點往往停留在知識的灌輸和傳授上,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忽視學生能力的成長。這樣的教育模式,和時代的發(fā)展明顯是不相符的。而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滲透積極的德育教育,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人文性”的教育功能,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重視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同時也強化“人文性”,促使小學語文的教學全面發(fā)展,為實現(xiàn)好的語文教學效果,促進小學語文的教學改革奠定基礎。由此可見,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有利于促進小學語文的教學改革。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
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試教育的教學現(xiàn)狀,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德育滲透的相關要求,滲透積極的德育教育,不斷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
(一) 挖掘文本內容,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并且很多素材都是典型的。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當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教育內容,上升語文教育的高度,讓字詞句的講解與德育教育有機整合起來,促進語文教育的全面健康發(fā)展。首先,語文之美,眾人皆知,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立足語文之美,給學生營造美的氛圍。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給予是快樂的》這篇文章時,就應當結合文章的內在美,培養(yǎng)學生樂于分享、樂于奉獻、助人為樂的情操。其次,教師在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立足語文教材,立足小學生的心理,拓展語文教育的內容,滲透積極的德育教育。也就是說,教師的德育教育應當與學生的成長曲線相一致,能夠結合學生的成長和認知特點,因材施教,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
(二) 營造情感氛圍,滲透德育教育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是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知道,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而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則是滲透德育教育的優(yōu)良手段。那么,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如何實施情感教育呢?筆者認為:情感氛圍的營造,是實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如今,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師營造好的情感氛圍提供了技術支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音頻、視頻等的滲透,將德育教育融入到既定的情境中,為加深小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奠定基礎,實現(xiàn)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 開展實踐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離不開實踐活動的開展。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立足社會實踐活動,貫徹落實德育教育。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社區(qū)、走進敬老院,幫扶和關愛孤寡老人。這樣的實踐活動開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讓學生懂得回報社會,懂得知足和感恩;又如,在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來時,教師通過一些文化活動的舉辦,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由來以及意義,這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可以有效地避免祖國的下一代長期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蝕最終導致國人文化不夠自信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總體而言,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無疑是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當前語文教育應試化的現(xiàn)狀,結合教學實際情況,通過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教育內容、情感教育的滲透、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等形式,滲透積極的德育教育,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小蘭.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老區(qū)建設,2009(10):63-64.
[2]郭曉奐.探究如何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教育[J].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5(8):114.
作者簡介:
張良俊,貴州省遵義市,遵義市播州區(qū)鴨溪鎮(zhèn)鴨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