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要求高中歷史的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為主要目標。歷史課程的教學是在了解和解讀歷史事件的基礎上掌握辯證的思維,進而深化學生的歷史價值觀。因此,在歷史教學中鏈接史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筆者將從客觀分析、豐富資源、多維解讀以及隨堂練筆等四個方面入手,談一談如何在開展史料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料教學;核心素養
高中歷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通過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學生們能夠學會用辯證的角度去分析事件,同時還能引導學生們尊重歷史并理解歷史。因此,在高中歷史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采用恰當方式,引導學生們站在客觀歷史事件的角度去分析和學習歷史知識,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一、 客觀分析,學會史料實證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它不會因任何人的意愿而改變,能夠客觀的看待和分析歷史事件是對歷史最起碼的尊重。因此,引導學生結合歷史事件進行客觀分析是歷史史料教學中的首要原則。在高中歷史課堂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觀點引導學生們通過查找資料等方式尋找具體的史料來論證觀點,以此來幫助學生們掌握客觀分析歷史的學習習慣。
比如,我在為學生們講解高中歷史中《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這節課的內容時,我并沒有為學生們直接展開講解,而是調動學生的已有認知對秦始皇進行評價。聽到這個問題后許多同學結合自己的已有知識義憤填膺地對秦始皇的諸多行為進行了指責。結合學生們的觀點,我為學生們引入了一些案例,如:統一六國、統一貨幣、焚書坑儒等。結合這些案例,我要求學生們分辨:哪些是秦始皇的功?哪些是秦始皇的過?結合自己的分析學生們認識到任何一個人都不能一概而論,要客觀地對秦始皇的功過進行了解。最后,我要求學生們自行收集資料對秦始皇的行為進行史料論證。
由此可見,引導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客觀的分析不僅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們學習歷史時的史料實證觀念,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引導學生能夠客觀辯證地看待事物。
二、 豐富資源,助力歷史理解
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因為沒有親身經歷和親眼所見因此對許多歷史事件或事物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歷史教學中豐富教學資源是幫助學生們提高理解的有效手段。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入各類資源,在豐富學生認知的同時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認識和理解。
比如,我在為學生們講解高中歷史中《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就采用了鏈接資源的教學方式,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具體的事物,并帶學生們到博物館進行參觀,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首先,在上課之前我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圖片并進行了簡單的講解,學生們在看到圖片之后紛紛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隨后,我要求學生們自行查找資料了解四大發明的具體內容,通過查找資料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以文物的圖片和博物館經歷等導入課程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引導學生們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進而提高學生對歷史的理解程度。
三、 多維解讀,嘗試歷史解釋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知識背景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導致了每個人對事情的理解也會有所差異。這種情況同樣也出現在高中歷史的實際教學中,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嘗試著對歷史進行解釋,并且多多聽取學生的觀點,集思廣益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解讀歷史事件。
比如,我在為學生講解高中歷史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中“國共合作”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并沒有系統地為學生們梳理國共合作的原因,而是要求學生們結合自己的認識對此進行分析。學生們在分析的過程中有人從共產黨的角度進行分析:二七慘案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僅僅依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是不夠的,要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首先謀求和國民黨合作。也有同學從國民黨的角度進行分析:國共合作有利于實現國民黨的改造和新鮮力量的補充。學生們結合自己的認識各抒己見,整節課非常活躍。
由此可見,在實際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觀點,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言論不僅能夠有效地激活學生們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有效地拓展學生們的思維廣度,引導學生們能夠關注事件的多個維度,提升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 隨堂練筆,深化歷史價值觀
知識內化是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同樣在歷史史料的教學中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只是簡單的對歷史事件進行剖析講解和解釋,學生們的認知永遠只停留在分析的層面上,無法將這種知識進行內化提升感知。基于這一點教師可以結合史料教學開展隨堂練筆,引導學生結合歷史事件表達自己的感性認識,進而完成知識的內化并深化學生的歷史價值觀。
比如,我在為學生們講解高中歷史中《大眾傳媒的變遷》這部分內容時,我首先采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了報紙、電影以及網絡等的逐步發展和變遷過程。隨后,我要求學生們結合了解到的內容以《大眾傳媒變遷之我見》為題寫一篇小論文,在論文的寫作中從自身經歷出發感受歷史的變遷。論文中許多學生提到:大眾傳媒的變遷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了美好的變化,讓自己的生活變的多姿多彩,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幸福,同時努力學習在未來的發展中增添一份自己的力量。
由此可見,采用隨堂練筆的史料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們對于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還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歷史事件,進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情感。
總的來說,在高中歷史的實際教學中采用史料教學的方式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們通過對史料的學習培養尊重事實客觀分析的學習態度,同時引導學生結合史實深化歷史價值觀,進而整體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賁新文.基于學科素養的史料教學意義重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8).
[2]余文偉.“歷史解釋”的重要性及其意識的養成[J].歷史教學,2016(3).
作者簡介:
王愛萍,甘肅省武威市,甘肅武威民勤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