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對課堂教學效率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如何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就成為教育工作者不斷追求的目標。在本文將根據初中語文課堂的教育教學,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初探,以期能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效果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落實新課改教育理念的過程中,如何能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是廣大初中語文一線教師需要解決的課題。一節語文課的時間只有短短45分鐘。要想在這么短的課堂上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能真正有所收益,并能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熱情,增強學習興趣,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生機勃勃以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是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的心愿。下面,筆者將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一些淺薄的看法和意見。
一、 深入研究學生,精心準備課程
要想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就要做好以下兩個準備。首先就是要先進行深入的備課。不論課程如何改革,深入備課都是語文教師的必做工作。如果語文教師對教材的內容和課程的標準沒有吃透,也就很難有效地進行教學。一是要先解讀課本內容,把握課程內涵,明確教材真正的教學意圖,才能做到吃透教材,也才能實現教學上的得心應手。二是要做到對學生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教學活動是教與學兩部分相結合的,而每個學生的認知能力,基礎水平和性格愛好方面有深入的調查和了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因材施教。通過對每個學生深入的了解,才能制定出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計劃,并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點播、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從教師的教學中收益。
要想做到深入地了解學生,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能夠在課下和課上多付出很多努力,能夠善于通過這種途徑了解和接觸學生,例如:可以通過課堂提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通過學生們的上課聽講的狀態了解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性格特點等等方式。通過這樣的了解,語文教師才能夠把握好教學節奏,做到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
二、 創建良好環境,激發學生興趣
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選擇進行良好的課堂情景的創設,來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和教學內容的需求進行情境的創設。例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供學生課堂思考和討論;也可以針對課文中的某個片段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者是分角色朗讀,幫助學生體會文章中的情節和環境,幫助學生增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可以是將課文中的內涵和人文精神,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系,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文章中的情懷和情感,加深學生們的認識。以上幾種方法,都是幫助創建良好教學環境的有效方法。
初中語文教師還要注意,提出的問題和創設的教學情境一定要符合學生們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創設的內容不能超出課本的教學內容,不能是學生們還沒有接觸過,學習過的內容,這樣會加大學生們完成的難度,甚至讓很多學生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打擊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創設的內容也不要太過簡單,讓學生們很輕易地就能完成,學生們沒有了接受挑戰的感覺,在完成的時候難免出現輕視和馬虎的心理,雖然教學能夠很順利地進行,但是也削弱了學生探求未知的欲望,對語文學科的重視程度也就會有所降低。要保證學生們能很好地完成目標。情景創設的內容也要能與教學內容相呼應,達到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 分析重點知識,實現精講精練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學的內容與小學階段以及有了很多明顯的不同之處。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們從小學語文學習階段成功過渡到初中語文學習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分析重點和難點,對學生還無法理解的和接受的思想情感進行深入淺出地解讀,并能通過各種新穎有效地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能夠首先吃透教材,把原本高深的情懷和深刻的內涵理解透徹,并能結合學生們的實際生活對學生們進行教學。
而初中階段與小學相比較,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已經從重視識字認字,到傳授學生寫作手法上來。例如:在寫作中常常用到的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或是正敘、倒敘、插敘等寫作手法,抑或是病句、成語、詩詞、近義詞、反義詞等語文基礎,還有人物生平、文學分離、知名作家或文章等語文常識知識等等內容。可以說,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難度,都要比小學階段超出很多。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能夠針對不同的知識點,對學生進行強化教學和訓練,而對重點知識點,則能夠做到精講精練,爭取在課堂上讓學生掌握,能夠在課堂上提高教學效率。
四、 開展課堂探究,調動學生熱情
初中語文教師也可以通過開展課堂探究的方式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在以往的初中語文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在講臺上一味地講,學生們在講臺下一味地聽,而教師通過不時地提出問題與學生們進行互動。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下,學生們很容易出現走神的情況,也不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
率。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上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課堂探究,根據學生們的不同能力水平進行小組分組,或者也可以由學生們自由組合分組,然后依據教學內容,提出需要討論的問題,讓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也可以推選出每個小組的組長來組織小組的有序討論。在小組討論結束之后,可以安排小組推選出一位發言人,對小組的討論內容,在班級中進行總結性發言。再在發言之后,由語文教師進行點評和歸納,對其中正確的結論給予肯定。也可以針對同學們的討論內容設置新的問題,來進行第二輪的討論,讓學生們對教學內容有深入的了解或是發散的思考。
在組織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注意,所提的問題一定是要圍繞教學內容的,也不能超過學生們的能力范圍。而且要將討論的時間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最好是10-20分鐘,這樣既能保證學生們有時間進行充分的討論,又不會過度占用教師的教學時間,讓教師有時間進行必要的點評和講解。每個小組的人數也最好控制在5-7人之間,以免人員太少無法進行充分的討論,或是人員太多沒有充足的發表意見的時間。
五、 巧用多媒體設備,保證教學效率
在現在的初中學校中,多媒體教學設備是已經被很好地普及的教學設備。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地運用這樣先進的教學設備,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增添新的活力和新的內容。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制作成PPT課件,在課堂上播放。通過對文字和圖像的展示,來生動地講解教學內容,也可以為學生們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和音頻等內容。例如:在講到曹操的《觀滄海》這篇詩作的時候,就可以為學生們播放,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曹操在海邊山崖上引用這首詩作時的視頻。通過視頻,學生們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詩作中大氣磅礴的意向,體會曹操的雄心壯志和不屈的奮斗精神。通過這樣的視頻展示,《觀滄海》中的磅礴意向不再是紙面上難以理解的古代詩文,幫助學生拉近了與作品的距離,更幫助學生們理解了在生活中很難產生的旁白情懷,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
六、 結論
總而言之,若想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廣大初中語文教師能夠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改進。在教學實踐中摸索正確的道路,在不斷創新中提高教學能力,在不斷的努力中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羅萬忠.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01):108.
[2]白璧瑜.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之探索[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3.
[3]吳丹.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及實施策略探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陳品麗,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