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作為我國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其學習不但具有廣泛的實際應用性,更加是我國文化的重要傳承手段之一。其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能力對語文的整體學習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更加關系到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社會基本交流的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加強對高年級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為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朗讀能力;提升策略
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能力就是指學生對詩歌和文章朗誦閱讀的能力,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其他學科的學習、個人能力的提升和交際能力等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朗讀能力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直接的影響,間接地影響了學生將來的社會發展和成就。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高年級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設朗讀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在個性閱讀教學實踐中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為將來的綜合素質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我國語文個性閱讀教學中朗讀現狀
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人們更加重視語文學科的學習和學生文學素養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師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式。當前的小學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文朗誦基礎,可以極大地提升朗讀學習的效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前的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閱讀教學中朗讀教學依然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 課堂教學中朗讀時間不足,對朗讀環節缺少重視力度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寫作表達和閱讀理解等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強化了知識的灌輸和習題練習,反而忽視了課堂朗讀環節的教學狀況,由于高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語文功底,可以自行閱讀預習,因此教師將朗讀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得課堂教學中的朗讀時間被壓縮。
(二) 朗讀材料單一,學生缺乏朗讀的興趣
小學語文高年級朗讀教學的材料大多來源于課本教材,學生對于課文文章和古詩歌的朗讀大多都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的,在課堂閱讀教學中的朗讀學習中沒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得學生的朗讀能力沒能得到提升,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 語文個性閱讀教學中朗讀學習過于形式化
在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朗讀學習中,學生的朗讀缺乏情感,大多學生為了增強閱讀理解能力,加快了對文章的朗誦速度,在緊張快速的節奏中完成對語文課文的朗讀,且在共同朗讀中還存在著唱讀的現象,經常出現朗讀錯誤,使得語文朗讀過于形式化。
二、 提升高年級學生語文個性化教學朗讀能力的策略
(一) 科學合理地制定朗讀計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
新課程改革要求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例如,在課文《竊讀記》的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做好課前教學準備工作,在課堂導入環節先向學生提問:“今天你們讀書了嗎?如果有一天讀書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那么你們會怎樣對待你的書,好的,接下來我們看一下《竊讀記》中的作者是怎樣讀書的。”通過良好的課堂教學開端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先為學生運用豐富情感朗讀一遍課文,強調文中的重點字詞的讀音,然后讓學生自行朗讀課文,找出文中從聽覺、視覺和嗅覺等方面描寫的句子和讀書時的表現手法。
對于高年級語文朗讀學習而言,教師更應該合理安排課堂朗讀時間和朗讀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對學生進行引導和輔助,幫助學生解決生僻字和朗讀語境的轉化,營造出平等的學習關系,構建師生互動學習氛圍,提高語文朗讀教學的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信任學生并逐漸將朗讀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 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朗讀氛圍,提高朗讀效率
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環境過于嘈雜無序,教師的組織管理方面存在著些許的不足之處,導致朗讀學習的效率不高,對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應當營造良好的朗讀教學環境,有序合理地進行課堂規劃,利用信息技術等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朗讀學習效率。例如,在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朗讀學習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朗讀學習,將課文中的段落進行具體劃分,并進行角色扮演,如父親、路人、兒子和旁白等,在良好的朗讀學習情境中進行課文的朗讀學習,深刻體會父愛如山的偉大,增強朗讀學習的情感語境,使學生的朗讀富有情感,從而提高語文朗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 組織開展課文朗讀比賽,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
小學正是學生競爭意識強烈的階段,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舉辦開展課文朗讀比賽。例如,在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將其作為朗讀比賽的題目,并在班級中舉行課文朗讀比賽,以朗讀的語境、感人程度和錯別字的數量進行評定,鼓勵每一名同學都積極參加,并對朗讀優秀的學生予以獎勵,通過課文朗讀比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并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以班級為單位的朗讀比賽讓學生在朗讀比賽中明確自身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在競爭中努力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朗讀語氣。
除此以外,我們應當豐富學生的朗讀學習素材,加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將課文的朗讀學習和課外優秀文章及詩歌相結合,從而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今后的高等級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結語
綜上所言,朗讀能力作為小學語文個性閱讀教學中的重要能力,不但直接影響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整體情況,還關系到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間接地影響了學生將來的社會發展狀況。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應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實際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提升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朱小玲.讓語文課堂因感情朗讀而美麗[J].文理導航,2010(11).
[2]吳飛.淺議小學語文朗讀教學[J].課外語文:下,2015(5):75.
[3]余紅.新課程標準下語文朗讀教學現狀及策略[J].求知導刊,2015(24):124-125.
作者簡介:
潘瑞婷,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潭布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