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于數學課程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過去的教學中,只是單純地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和運用,而對于獲取知識的過程并不深入研究,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思想,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本文對體驗教學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方法,希望對我國數學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關注
體驗學習是人最基本的學習形式,是指人在實踐活動過程中,通過反復觀察、實踐、練習對情感、行為、事物的內省體察,最終認識到某些可以言說或未必能夠言說的知識,掌握某些技能,養成某些行為習慣,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態度、觀念的過程。在教育教學中,體驗學習主要應用于情感態度的學習和技巧學習,例如體育、品德教育等都包含大量體驗學習的內容,而目前一些隱性課程,如社會實踐活動則都需要通過體驗學習來形成或深化其學習成果。課標指出:“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師要重視讓學生經歷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全過程。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中開展體驗學習,感悟數學、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使之成為數學課堂的風景線,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一、 創設情境,親身體驗
我們常常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們擁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能讓他們愿意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對于學生而言,學習興趣使他們擁有了繼續探索的動力,學習興趣是他們持之以恒進行學習的原因。所以說,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想要取得好的教學成果,就必須要利用好現有的教學資源,提升課堂氛圍,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在情境的引導下獲得新的思考。全新的課程標準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材也隨之進行了一定的改變,基本上課本中的題目都能夠與實際生活掛鉤,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十分重要,學生能夠以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參與到問題的解答中,這樣不但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趣味,更能夠讓他們把學習的內容記得清楚而深刻。換言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并不是只能局限于課堂上的口述和課后的大量練習,創設情境也是一種新的嘗試。這里我們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們帶領學生們學習過整數的加減法之后,發現許多學生在進行應用的時候往往都存在許多誤區,無法真正地理解應用題中描述的加減關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在課堂上利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情境的設定。比如說讓學生們一部分扮演玩具店的售貨員,一部分扮演顧客,把不同的玩具明碼標價,讓學生去考慮自己手中的錢買完了玩具還有多少,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和學習質量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 巧設活動,深化體驗
回顧近幾年的中國教育事業發展我們可以發現,新的教育事業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全新的課程標準為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思路,其中認為數學最重要的是要完成師生互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必須要始終注意到這一點,不能夠受限于過去應試教育的錯誤思路,而是需要讓學生能夠通過自我體驗,不斷地發掘學習中的重點并且熟練地完成掌握應用。
例如,在我們帶領學生學習到了《四邊形》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讓他們在課前通過查找資料或者是日常觀察的方式找到一些關于四邊形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情況,并且在課堂的前十分鐘進行信息的交流和共享,這樣一來學生們就切實地感受到了學習的參與性,提升了他們的體驗感。具體來說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讓他們明白學習是有用的,是能夠反饋給生活的,這樣他們就會自發并且愿意投入到學習中去并且不斷地獲得新的發展和進步。
三、 在生活體驗中,找尋樂趣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我們還必須要注意到數學課程與生活相結合的問題。現在許多學生在學習完一個知識點之后往往都無法掌握得太熟練,應用起來更是無比困難,之所以出現這種問題就是因為我們在教學工作中忽視了生活體驗的重要性,一味地強調了理論知識中所謂的重點難點,卻沒能考慮如何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如何提升課堂趣味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需要增強數學教育和生活的融合度,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為他們的學習質量提升和學習效率提升帶來可能性。
例如,我們在學習到了分數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往往都會遇到教學工作的瓶頸,習慣了整數定義體系的小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觀念的轉變和更新,總是無法理解為什么單位一可以分成幾部分,也無法理解分數存在的意義何在,這使得他們無論是在應用還是在知識理解上都存在巨大的誤區。為了更好地解決這種問題,我們就可以借助一些生活化的方式方法讓他們加深理解。切蛋糕就是非常典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分數應用,而且學生們也都經歷過生日的時候切蛋糕的活動,這種例子完全符合他們的認知和生活經歷,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讓學生回想自己過生日的時候,如果家里有三口人那么蛋糕分成幾份?如果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在的話需要分成多少份?這種略加思考就能得到答案的問題讓學生們充分地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而且這種顯而易見的問題背后承載著的卻是關于分數的一系列理論。
綜上所述,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必須要進行新的發展創造,過去陳舊落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必須要及時地摒棄。根據小學生認知發展情況和實際的教學工作狀態,調整教學過程中生活體驗的方法才是我們之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們研究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林麗云.數學課堂中動態生成性提問研究[D].漳州師范學院,2013.
[2]李藝.本原性問題驅動數學課堂的教學設計研究[D].漳州師范學院,2013.
[3]劉喻.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中的話語特征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
[4]王云.嘗試“體驗學習”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D].浙江師范大學,2013.
[5]張瑜.體驗學習:關注學生生命在場的學習方式[D].揚州大學,2011.
作者簡介:
張銀菊,福建省龍海市,程溪鎮洋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