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的學習是一個探究式的過程,需要不斷思考不斷提問。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意識,是初中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但目前階段,初中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問題意識并不強。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將進行一些探討,希望能為一線的初中教師提供一些幫助和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意識;培養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僅應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的體現,更應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恰好是新課改理念的一種體現。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鼓勵學生進行數學上的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問題。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想方設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
一、 初中生不善于提問數學問題的原因
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當前的初中學生普遍存在缺少提問意識的現象,這其中有很多因素。而深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教育模式沒有轉換。很多初中教師受中考升學率的壓力的影響,并沒有將培養學生問題意識作為數學教育的一部分,而是還在采用應試教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題海戰術”,以期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從而提高升學率。與此同時,學生家長和學生本人,因為有想考入重點高中的意愿的驅動,也默認了這樣的數學教學方式。而不少學校為了能趕超其他學校的升學率,不惜加快教學進度,加大教學力度和難度。學生在這樣高密度、高難度的教學中由主動學習變成了機械性的學習,把大量的精力都用在跟上教師的進度和完成繁重的作業上,也就沒有時間和精力提出問題。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提問的興趣和意識。
其二,教學觀念沒有轉變。中國長期堅守“尊師重道”的古老傳統,這樣的傳統雖然有其優點,但也有其缺點。優點是重視了教師的地位和知識的重要性;缺點則是因為過分地強調了教師的權威性而壓制了學生提出疑問的意識。在這樣的壓制下,提出疑問則被認為是挑戰老師的權威,是不被允許的。學生的很多提問被認為是擾亂課堂紀律,或是打斷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學生迫于壓力也就不敢提問了。雖然近十幾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出現了大量新穎的教學模式,也有引入初中數學課堂。但大多數數學教師的傳統觀念并沒有改變,甚至有些教師也不愿意改變,這也造成了學生提問難的現狀。
其三,從小的教育觀念的影響。傳統的教育觀念并不注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在學生還很小的時候,向家長和老師提出好奇的問題,也沒有得到正面的回應和善意的保護,學生也就沒有將小時候的好奇心保持下來,造成就算是有問題也懶得思考的不良習慣。
二、 初中數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
1.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要想改變這樣的教學現狀,就要從教學觀念上入手。首先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從不敢提問變成敢于提問。在這當中,就需要初中數學教師首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把課堂的主體位置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教學中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和思考當中。而初中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成長階段,他們擁有非常活躍的思維。所以,初中數學教師要保護這樣愛思考的學生。在課堂上,數學教師可以營造平易近人的形象,給學生溫暖親切的感覺,學生對教師的權威的恐懼消散了,也就有了敢于提問的勇氣。再者,可以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對學生的積極提問和回答給予正面的回應,對學生錯誤的、幼稚的提問并不進行當面指責,可以暫時不答,而在接下來的講解中進行解釋。這樣的做法既照顧了學生的自尊心,也給學生留有余地,對教師的講解也能夠虛心接受,更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2. 善于引導學生,鼓勵學生質疑
如果學生提不出問題,數學教師也要做到善于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各種方法為學生做出示范,鼓勵學生提出質疑。例如:可以在講解過《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識點之后,數學教師主動提出一個問題如“總結一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都有哪些主要步驟”,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解答,在學生回答之后再給出正確的講解。或者通過隨堂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點,讓學生在練習題中找到疑問,最后提出問題。這樣的方式,都是引導學生提出質疑的好辦法。教師在前面做出了示范,學生也就找到了目標和模板,再對模板進行模仿和舉一反三,問題意識自然也就愈加強烈了。此外,在講授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課時,為學生引入如下習題:“在△ABC中,BD=AD,DE=CD,AD⊥BC,垂點為D,在AD上取一點E,連接EB,與AC的延長線相交于點F。”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本節課所學,分析這道題能夠提出哪些問題,大部分學生認為此題為“證明△ADC≌△BDE”。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想進行證明,在學生得出△ADC≌△BDE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道題中有幾個垂直關系呢?通過這一提問,學生會根據題目給定的已知條件以及自己前面證明所得,有AD⊥BC這一個垂直關系,此時教師就應該詢問學生:“那么BF和AC是什么關系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對BF和AC的關系產生質疑,并在好奇心驅使下進行分析與探究,根據三角形相似定理以及前面證明所得,可以發現,△ADC∽△BFC,此時由于△ADC中,∠ADC為直角,因此,與之相對應的∠BFC也應為直角,此時學生可以證實BF⊥AC。通過讓學生分析整個解題過程,促使學生能夠從一道題目中找到不同的問題,并學會以一題為例多做變形,讓學生產生問題意識。
3. 靈活教學手法,培養學生提問意識
靈活的教學方法也是激發學生進行提問的重要方法之一。從前單調的教學方法,由于長時間的運用已經磨損了學
生對數學課堂的興趣,失去了興趣也就失去了提問的意識。而數學教師長期在單一的教學模式中教學,雖然已經應用得得心應手,但是也抑制了教師的教學激情,阻礙了發現新問題的機會。
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選擇情境教學方法等新穎的教學方法。利用富有趣味的,多元的問題設置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潛能,并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去,實現全身心投入學習的目的。為此,初中數學教師要適時地、適度地、適量地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并能夠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并能根據學生的質疑解答問題鞏固知識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而錯把問題情境創設教學變成流于表面的形式,只有激發學生深入地參與問題情境教學模式中,才能發揮其作用。
4. 扎實學生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提問能力
若想提出疑問,必先對知識點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也只有對數學知識的扎實掌握,才能幫助學生做到舉一反三,提出疑問。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先做到完善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講解,讓每個學生都能對基礎知識有牢靠的掌握,并在掌握的基礎上,再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例如:在“空間與圖形”這個單元中,關于“點、線、面、角”的定理、概念和公式就是需要學生牢牢掌握的基礎知識。如“面與面相交的線,線與線相交的點”,“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再如在視圖中,要掌握“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的概念和空間構圖能力,這些都是空間幾何的基礎知識。如果這些知識無法掌握,也就無法進行接下來的學習。那么,讓學生根據空間幾何提出問題也就不可能實現了。所以,數學教師一定要先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在基礎知識掌握之后,思考的空間才能夠展開,才能夠提出優質的問題。而學生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時候,也更愿意思考更深入的問題,問題意識自然也就培養起來。
三、 結論
綜上所述,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促成的,而是需要初中數學教師能在潛移默化的教學中慢慢熏陶感染。初中生正值智力發育的高峰時期,對新的教學方法和新思維的接受能力更強。如果經過教師的不懈努力,在初中階段養成問題意識并不是十分困難的。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思維,雖然已經提出多年,但目前還處在初級探索階段。這就需要初中數學教師不斷探索和實踐,在實際教學中總結經驗,提出更加合理的理論依據和指導方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讓初中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更好的發揮和培養,進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讓學生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馮敬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對策探討[J].科技展望,2016,26(06):224.
[2]王小婷.初中數學多媒體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3):79-80.
[3]杜逢陽.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提問題”意識與能力的培養[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S2):182-184.
作者簡介:
陳秀清,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師院附屬鵬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