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教學中,閱讀理解能力的層級與結構優化是關鍵所在也是教學的核心問題,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很大程度上就是培養學生如何通過學習,能夠在現有層級的基礎上不斷的調整和優化,從而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下面我們就對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層級特點與結構優化進行淺析。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教學;閱讀理解能力;層級特點;機構優化
現今的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以改革傳統教學方法、提倡開放式閱讀,多元化、多手段、多舉措全方位的提升學生進行閱讀理解能力,同時要注重本體性閱讀能力和相關性閱讀能力雙方向培養,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加全面的閱讀能力。
一、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層級結構劃分
1. 本體性閱讀理解能力
本體性閱讀指的是小學時對于閱讀理解材料多個方面的理解能力,其中包含了知識性閱讀的能力;理解性閱讀的能力以及對文章探索性閱讀的能力。知識性閱讀能力,顧名思義就是要求學生對于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積累,只有不斷的積累才能掌握更豐富的語文知識,從而加強閱讀理解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專門記錄好詞、好句的小本,讓學生在課后多看報紙、書籍,讓學生不斷的積累知識,形成良好的知識性閱讀能力。而理解性閱讀能力不僅僅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此之上還需要有理解文章的思維能力,要能夠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整合、分解、轉化。首先,很多閱讀理解的材料,使用文學性語言編寫的,直接閱讀很難理解文章,因此,學生要根據理解性閱讀的能力,將文章的語言轉化成自己能夠理解的形式,其次,要對文章作者的邏輯和文章結構進行分析,概括和整合出作者文章的主題思想和想要表達的情感,最后,要能在文章中分解出作者每段文章想要表達的不同含義。同時,探索性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這里所指的就是文章審美能力和文章的評價能力,學生在閱讀理解時一定要具備這種能力,例如,文章中某一段、某一句或者某一個詞用的十分精湛,不同語句有不同的效果,能夠讓學根據語句,更好對作者的情感進行分析和判斷。
2. 相關性閱讀理解能力
相關性閱讀能力指的是,學生在擁有閱讀能力的同時,還應該具備文章的聯系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時不僅能夠理解文章內容還要有相關的思考能力,怎樣在快速閱讀文章時,能夠順利的檢索、整合文章信息,例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選取合適的短篇文章,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閱讀理解,并給出對文章內容的概括,這對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的全面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意義,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時也應該對此方面加以重視,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全方面的得到提升。
二、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層級結構優化的措施
1. 提倡學生開放式讀書
在當今的應試教育中,小學生大多是以書本知識為主,這導致了學生思維的固化,無法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在新課標的要求中也提到了,應該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采用開放式的教育方式,因此,要想更好的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應該多提倡學生開放式讀書,首先,學校應該對開放式讀書,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和基礎,應該在基礎課程之外,設置閱讀課,并提供免費的借閱材料,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好的閱讀空間和環境,同時,教師在學生閱讀時應該進行指導和引導,讓學生能夠更加有效的獲取知識,其次,學生在校外時,學生家長也應該積極配合,在教師的指導下,選取合適的課外讀物,讓學生能夠在課后一樣能夠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積極和教師一起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
2. 改革傳統教學方式
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已經有所改變,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各校在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培養已經由以往的語言基礎知識培養,轉化為注重文學作品閱讀上、注重學生對文章的語感、注重學生對于文章理解的思維能力上,傳統的教學方式得到了不斷的創新,多種教學方式、多元化教學已經成為了當下語文閱讀理解教學的趨勢所在,只有這種科學合理、多元完善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加有效的培養出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體能真正的對小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上得到提升,在各個教學方式上教育者一定要做好教學準備,要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并根據特點有針對性的設計合理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觀潮》這篇文章時,在閱讀時學生會感覺到潮水的浩浩蕩蕩、氣勢磅礴,但是學生不一定能夠表達出來潮水是怎么的浩蕩和磅礴,這時教師就可以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根據文章中的描述找出描寫潮水浩蕩和磅礴的地方,對于《觀潮》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這種方式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們分析提取的能力。
3. 對學生開展層次性悟讀
眾所周知,學生學習知識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文本,教師要注重進行層次教學,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從而逐步引導學生向更深層次的閱讀邁進。例如,教學《生命的壯歌》一課時,教師若要直接問學生什么是生命的壯歌,便會導致學生一時間無法回答上來,如果讓學生自己在閱讀基礎知識,再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后再通過教師的生動描述,讓學生進一步深切感受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情愫,學生對文本體會便會漸入佳境,帶著思考走入到文本世界當中,與文本之間進行深入的溝通,進而獲得較高的認讀和真正理解。對學生開展層次性閱讀訓練,我們的設想應該是“大體有序,螺旋上升”。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它影響著學生語文整體水平的高低,因此,教育者一定要加以重視,在實踐中不斷改革和完善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培養的方法,多提倡開放式閱讀,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全面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布麗布麗·阿斯勒別克.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探析[C].//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育評價專業委員會2016年專題研討會論文集,2016:22-23.
[2]胡益君.小學語文課內擴展閱讀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以中高年級為例[D].杭州師范大學,2016.
[3]李靜文.小學語文單篇課文主題閱讀教學設計研究[D].揚州大學,2016.
作者簡介:
林東賢,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冬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