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了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核心素養,講解了初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法:組織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歷史時空觀;豐富教學形式,培養史料實證觀念;引入案例教學,培養歷史理解觀念;采用多元課堂形式,培養正確歷史解釋能力;運用實踐活動方式,培養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教學;核心素養
初中歷史的重難點就是對歷史事件的內容、意義等進行學習,尤其是對事件的對應是許多學生比較難掌握的知識。因此,許多人在學習歷史前就有為難情緒,記憶力不好是不是就學不好歷史學科?其實也不盡然。歷史學科著重培養學生以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和歷史價值觀能力為主的核心素養。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比起學習知識,培養歷史學習興趣、思維習慣和歷史價值觀更重要。
一、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核心素養
學生時代似乎“分數”成了一個魔咒,它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好”“壞”的標準。以往的教學中我們一直將分數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尺度,對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嚴重忽視。導致學生成為學習機器,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核心素養的提出,為歷史教學帶來了新的思考和教學方向指引。新課改為我們指明初中歷史教學中應該轉變傳統的“教什么”的老思路,而應該注重學生“如何學”“學什么”。那么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內涵就成了歷史教學的前提。
歷史學科素養是歷史中素養的具體化,具有區別于其他學科鮮明的學科特點,依賴于歷史學科的知識體系存在,對學生日后繼續深入學習歷史學科有所幫助,形成關鍵性的思維品質。歷史素養是人文素養的一部分,包括學習中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培養,以及如何調動自己的技能和態度滿足歷史學科學習的需要。
二、 初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法
(一) 組織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歷史時空觀
歷史學習中,時空觀念的培養是歷史學習的基礎,要幫助學生理順歷史時序和地理觀念,歷史時間的發生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有明顯的時空軸。不能割裂歷史事件的發生背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學習才具有歷史意義,才能發揮其歷史意義。同樣形式的戰爭,在不同的地域范圍就可能是民族的或者是世界性的。因此,應該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在此基礎上進行細節補充,在進行仔細的學習和分析。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采用有效地組織策略,將瑣碎的歷史事件進行串聯,幫學生理順思路,可以運用時間軸等形式劃分時間和空間,用歷史事件的發生順序橫向理清思路,然后縱向深入學習,從而建立起個人與歷史事件的聯系,從宏觀和微觀角度進行理解,運用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增強記憶效果。
(二) 豐富教學形式,培養史料實證觀念
歷史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對歷史教師和歷史教學存在刻板印象,認為歷史教師枯燥、乏味的,沒有感染力的。當前的教學形式非常豐富,歷史教師也應該為學生打造生動、開放的歷史課堂。通過多媒體展現各種史料,可以是資料圖片、歷史視頻、音頻,如果條件允許,教師甚至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的歷史博物館和歷史紀念館,讓學生在這種開放、豐富的環境中更真實的了解歷史事件。嘗試通過對多種史料的認識和了解,對歷史事實進行思辨,運用史料來佐證和推敲,形成有史料支撐的個性觀點。
(三) 引入案例教學,培養歷史理解觀念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怎樣培養學生用正確的態度、科學的方法對歷史事件做出理解。歷史事件的發生有其歷史背景,脫離當時的時代背景一個歷史事件的性質、結果和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學生學習歷史事件的時候應該從大局上對事件進行理解。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一年培養學生進行理性的認識,培養正確的情感取向。
例如,在學習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時,謀士的活動或有些殘忍,并威脅他國的利益,但這是特定歷史環境下,歷史人物身份決定的,他們代表著自己的國家利益,謀士的行為并不是在分裂中國,而是對自己國土和家園的保護,是一種愛國的表現。因此,學生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師通過不同案例的分析,為學生提供可供參考的多種角度,比較歷史事件之間的差異,讓學生從多角度去理解和客觀的處理歷史問題。
(四) 采用多元課堂形式,培養正確歷史解釋能力
理解和解釋歷史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在解釋正確才能理解正確,體現出歷史對現代人們各方面的啟示,發揮歷史的真正作用。歷史解釋包含者敘事者對時間的描述和整合,體現出敘事者的個人判斷。對歷史的評價要客觀,才能做出正確的解釋。對于歷史的解釋允許存在不同的觀點,有爭議就說明這件事情存在有價值,需要繼續去探討,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只要大體方向不出錯,沒有違背歷史的走向,是允許有不同觀點存在的,對不同的事件進行多角度思考也是值得肯定的。
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某一歷史人物的功與過為主題,采取辯論賽的方式,把學生分為兩組,讓學生在課下提前搜集資料,在課堂上由老師進行引導,開展辯論。同學們在辯論的氛圍中,激發學習熱情,加深歷史人物的理解,并且 通過語言組織和表達形成自己的認識和解釋,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 運用實踐活動方式,培養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歷史價值觀是一種接近歷史真相,對歷史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在歷史教學中,學生這一能力的培養要求比較高,讓學生在學習歷史時形成自己的善惡是非觀。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方式,挑選小組長主持探究活動,組內自由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引導學生發現積極的一面,從多方面理解和加深歷史研究。讓同學們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針對性、科學的訓練,激發興趣,發展思辨能力。并且可以聯系歷史給現代社會帶來的影響,感召學生學習對歷史起積極推動作用人物的學習。歷史的偉大之處就是為現代的社會發展提供借鑒,失敗要總結,成功也要總結,明辨是非善惡,才能更好地促進個人發展。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能力,還應該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讓學生具備終生受用的能力和品質。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引導學生關注國家、社會,感受歷史的魅力,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學習歷史,運用不同方法探究、解釋歷史,并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從而提升人文素養。
作者簡介:
戴偉,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金陵匯文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