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基
摘 要 國家出臺的相關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應該從日常的生活經驗和學生本身己有的生活背景來考量,為在校學生提供簡單易懂的數學教授和交流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可以理解和掌握那些基本的數學概念與理論.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教材;數學知識技能;應用題;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9-0065-01
隨著現代社會科技的高速發展和高等教育對數學學科基礎的需要,扎實推進以實踐和創新能力為教育目標的素質教育,已成為當下我國各學科教育改革的主要問題一場關乎世界范圍內的教學改革正在有序的展開,而數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要課程也是教育改革的重頭戲,為了及時與國外數學教育有序呼應,我國數學教育改革也步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國家課程改革的主體思想就是以學生發展為根本,關心學生真正需要,以改善學習方式為落腳點,充分運用學生經驗潛力進行構建性學習。因此,關注課堂教學聯系實際生活成為改革的必然趨勢。
一、教材內容的生活化
《初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法》指出:數學是人類經過長期活動形成的一門學科。數學不僅是人類活動的結果,還包括通過對客觀現象抽象概括、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步形成數學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是基礎教育的主要課程,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在考慮數學科學自身特點的同時,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有機會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在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生活化問題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適應未來社會生活需要和學生發展需要的內容。要讓學生從事各種有價值的數學活動,包括觀察、獨立思考、實驗、交流、猜想、驗證與推理,并將活動所蘊涵的感受、思維、方法與認識作為學習的結果。新教材章節的安排呈專題的形式,增加了許多活動課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輔以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知識,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探索、發現數學的奧秘,用學到的本領解決“復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廣探索”三個層次的問題。“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應用于實踐”,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合適的情境,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的學習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不斷提高學習興趣。新教材的“思考”里安排了一些與數學內容相關的實際問題,既能擴大知識面,又能增強教材的實用性。
二、初中數學教學聯系生活的實踐
(一)將教學內容創設緊密聯系實際
首先我們可以直接將課程內容創設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來滿足學生聯系實際生活的需要,這將會是未來幾年數學課程發展的又一基調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為了適應當下的生活節奏,學生在學校學得基本知識之后,更需要在崗位上得到合適的應用,將知識轉化為處理工作實際需要的能力。所以我們應該將未來數學課程發展的重點放在考慮教學對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的方面上。在學習內容上設計與生活緊密聯系的項目,成為課程密切聯系生活的要旨。
(二)讓學生在探究生活的過程中學習數學
對比于數學家工作更多的集中在創新化的數學知識上,而數學教師的工作重點更多的是體現在,教師需要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和概念轉化為可以被學生理解和應用的傳授工作。但由于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教師頗受其影響,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將自己的定位在數學知識的傳播上,而忽視了通過簡單易懂的生活實際傳授學生數學應用,其實數學問題更多的是來源于生活,而最終的目的更是要應用于生活的這項本質。在一輪的教學改革過程中,現階段國家需要的數學教學工作應該是考察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并提供給學生發現生活數學模型并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處理相關問題的能力。只有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應用所學知識自主處理問題,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書本上的數學知識,并從數學活動經驗中獲得知識的升華和創新。這需要教師及時探究課堂教學思路,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方法。
(三)科學的、多方面的考量學生的成績
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會在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將自己原有知識結構中的知識有機的納入新知當中。同時,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的聯系,提升學習數學的價值。但是如果一味地在課堂上要求教學貼近生活,而在學生的考評、考試過程中,一味的只重視學生考試成績,忽視學生學習探究過程中的表現,僅僅將評價學生的標準局限于考試成績,那么將會導致學生還是沒有更大精力投身到數學探究的過程中,就像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那樣,教學工作者應該從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多方面來考評學生的表現。
三、小結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數學課堂不應僅僅是學習的地方,更應是學生“生活”的樂園。讓生活走進初中數學課堂,適應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個性發展的需要,讓所有的初中生都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接觸生活、感悟生活,學習生活中必需的數學,從而更好地實踐課改精神,推進課程改革,促進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劉云.讓數學在生活中綻放[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05):11.
[2]姜亞亞.讓數學走進生活[J].新課程(教研版),2009(11):15.
[3]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杜,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