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正改變信息的傳播方式,以微博微信等信息傳播工具為代表的“微時代”悄然到來。高校學生群體作為新鮮事物的主要接受者和運用者,容易受到“微時代”的影響,因此也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文就“微時代”對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的影響從正面和負面兩方面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幾點對策建議。
【關鍵詞】“微時代” 高校管理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018-02
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在信息技術體系的支撐下,手機短信、數字報刊移動電視、微博、微信等,多種信息傳播組成了新時期背景下的媒體新形式。當下最熱的微博、微信等虛擬交流平臺受到年輕人尤其是高校學生群體追捧,大學生群體成為“微時代”背景下各類新興社交軟件的使用主力軍。但由于當前互聯網發展不均衡,約束管理不能面面俱到,導致傳播信息良莠不齊。在目前相關研究中,對“微時代”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策略研究較為廣泛,沒有給出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建議。因此,作為高校學生教育的管理者應把握好“微時代”下學生教育管理的機遇,最大化利用新興技術和新平臺對學生管理工作的優勢,保障在校學生的教育管理能健康、有序、平穩運行。
1.“微時代”的概念與特性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發展,微博、微信、論壇等社交平臺和傳播媒介相互交叉滲透。此外,由于智能手機不斷更新換代,其功能逐漸從電話、短信交流演變為互聯網社交、新聞獲取、輿論傳遞等功能俱全的綜合載體,因此,在互聯技術和手機技術不斷發展的共同作用下,大眾社交進入了“微時代”。
有調查數據表明,平均每30天,我國的微信活躍用戶已超過5.5億,微博使用頻率和用戶數量也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活躍用戶已超3億。但是微時代的特征不僅是以微信、微博為主的特征,微時代的信息傳播速度快、受眾廣泛、影響力強??梢哉f它是一種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交流和傳播信息方式。
2.“微時代” 對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的影響
2.1“微時代” 對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的正面影響
(1)不僅為高校學生提供表達思想與情感平臺。更重要為他們提供交流情感和思想平臺,在“微時代”中,許多人的社交方式從面對面轉為微信、微博等方式進行交流。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再局限于“談話談心”這種傳統方式與學生交流,可通過微信朋友圈、微博互動等方式更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與情感狀態。無形中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教師可通過在微信、微博上發布和轉發正能量的信息,從側面對學生教育產生效果。
(2)能有效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消除交流隔膜。大學階段,學生普遍心理、生理和情感上易發生波動,自身易造成困擾。當遇到這些問題時,由于敏感、羞澀或叛逆等心理,學生常不愿意交流。但微信、微博等交流互動方式具有一定的娛樂性、輕松性,能有效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避免某種程度上的交流尷尬,營造一種平等交流的氛圍。
(3)為教育模式改革創造良好條件。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在當下面臨沖擊,由于信息快速傳播,學生可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自主學習。高校可讓老師從“教育者”走向“輔助者”的角色,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空間?!拔r代”造就多種多樣的“微平臺”,高校可通過互聯網絡,利用新媒體的豐富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實現教學多元化發展。
2.2“微時代”對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的挑戰
“微時代”的到來,首先撼動了傳統的高校教學模式。從前高校教師因為擁有大量的知識積累和學習經驗,能夠利用課堂教學來高效地傳播知識。但是在“微時代”的背景下,信息來源的壁壘被打破,這就使得高校教師的主體地位產生了改變。
其次,“微時代”下的信息傳播無形中影響了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開微信、微博,每天都能接觸到大量紛繁復雜的信息,而大學生群體是一個思想不成熟,極易被煽動的人群,對事情的判斷往往存在極端化的趨勢。
最后,“微時代”背景下的交流方式在客觀上影響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微時代”的特征之一是傳播信息的碎片化出現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大量接觸這些碎片化的信息,勢必會影響個人長時間、深度學習的能力。隨處可見校園中“低頭一族”,學生們在獲得更多碎片化知識的同時,并不能有效建立自己的邏輯思維體系,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習障礙的形成。
3.“微時代”背景下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的對策研究
3.1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轉變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心理念是“以人為本”,本質上必須尊重學生本身的意愿,有效利用學生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思想觀?!拔r代”背景下,“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進一步運用微時代的有利傳播工具和媒介,化傳統管理為“微管理”,因勢利導,將管理融入學生工作的方方面面。
3.2高校教育管理方式的創新
新時代呼喚新的管理方式,“微時代”的到來對于高校教育管理手段更新也起到客觀上的推動作用。許多學校現以推出了“微課”“微教學”等方式,利用新媒體媒介平臺,搭起學生自主學習和趣味學習的平臺。以翻轉課堂為例,教師會在課前錄制一段十分鐘左右的小視頻,學生在課上先看視頻,再針對視頻中呈現的知識點進行探討,由學生自主地控制學習的進度。這種方式不僅新穎,而且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避免教學枯燥乏味。
3.3高校教育管理微體系的構建
高校教育管理是一個由教學、實踐、就業等方面綜合的一個體系,微時代下更需要加強教育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協調。高校、院系、班級應統一管理,搭建起從學校到班級自上而下的聯動管理。各班級建立微博、微信群等微交流平臺,把握每一位學生的動態,適時開展交流管理工作。
4.“微時代”下高校教育管理的新嘗試——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微課程實施效果
為應對“微時代”下的高校管理體系轉變的需要,筆者所在的職業技術學院自2016年以來開始引入“微教學”概念,依托校園網試行“微課程”教育方式,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筆者對網絡技術與信息管理專業的60名學生就“微課程”教學情況進行了訪問調查,統計結果如下表顯示:
從統計結果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同學對于“微課程”的認同度較高,教學效果反饋也較好,課程安排合理,對學習的幫助也很大,在課堂教學之余,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的另一個平臺。
5.結語
微時代環境下,高校教學管理的方法和理念亟待改變,實行微課程、微教學等新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不過由于微時代下更新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應當從實際出發,不斷研究總結,積累經驗,以期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更好的借鑒。
參考文獻:
[1]郭宇寧.高校輔導員工作中微媒體的運用分析[J]. 商業故事, 2016(22).
[2]劉桂花.微課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成人教育, 2014(6):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