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云
【摘要】在我國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進城務工人員數量增多,這也導致隨遷子女增多,然而,當前部分隨遷子女學校在教學工作中還存在問題,不能保證教學工作效果,難以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提升隨遷子女的學習水平,甚至影響進城務工人員的積極性。基于此,下文針對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學校教學問題的分析,提出幾點語文疑探教學模式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學校 疑探教學模式 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048-02
引言
在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學校教學的過程中,應科學使用疑探教學模式實施工作,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案,明確進城務工子女教學目的與要求,并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提升教學水平。
一、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學校教學問題分析
(一)入學事項繁瑣
部分學校在實際工作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通常情況下,可以將學校分為公辦、民辦與打工子弟類型,然而,在義務教育中,證明材料繁瑣、辦理過程復雜的問題普遍。導致隨遷子女的入學受到一定限制,不能更好的就讀。同時,民辦學校的教育資源存在限制,教學的質量偏低,不能保證隨遷子女的教學效果。
(二)學校發展方面的問題
一些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受到學校教育質量差異的影響,經常會出現學習方面的問題。例如:非公辦學校的辦學條件比公辦學校的辦學條件差,且教學硬件與師資隊伍等水平較低,不能更好的為隨遷子女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無法利用科學方式提升隨遷子女的教學水平。同時,在隨遷子女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教育資源浪費的現象。
二、疑探教育模式
疑探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師根據教學活動創建系統化與理論化的教學模型,總結生活經驗,并將語文知識應用在疑探模式中,全面掌握教育教學本質與規律,合理使用先進的教學方式實施工作。
(一)形式分析
對于疑探教育模式而言,教學操作較為便利,教師將其應用在課堂教學中,有利于為學生講解新課程知識,并創建課堂練習模式,利用疑問與探究的方式,形成拓展性的教學訓練機制,保證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利用疑探的教學方式,為小學生營造探究課堂結構,并針對每個教學環節與流程進行細化,為學生設置教學疑問,并指導學生進行歸納,使得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在小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需關注自主編制題目、教師出題與學生總結等教學步驟[1]。
在語文教學工作中,疑探教學模式的應用,教師應創建共同的課堂教學目標,合理組織學生利用同桌與小組的方式相互探討知識,并解決教學問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將疑探教學模式充分落實在教學中,杜絕流于形式的現象[2]。
(二)本質分析
疑探教學模式,可以解決當前課堂教學矛盾。而教師應用疑探教學模式,有利于引導學生養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并將課前預習與課堂生成聯系在一起,引起學生的重視。同時,教師還能鼓勵學生更好的了解與掌握知識,合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解決全體學生與個體學生的矛盾。通常情況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其他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學習矛盾,不能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然而,教師在引進疑探教學模式之后,能夠全面提升隨遷子女的學習效果。
三、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疑探教育模式應用措施
(一)改革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應明確自身的教學方式,轉變傳統的灌輸式與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并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避免出現沉寂的課堂氛圍。其次,需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應明確課堂體驗內容,教師需理清自身的思路,營造輕松的氛圍,并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鑒賞語文知識,提升課堂教學的科學性與人文性,將閱讀作為主要內容,并延伸課外知識,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另外,教師還要重視問題的編題內容,能夠在為學生設置問題的時候,更好的針對題目進行編制,避免影響整體教學工作效果,例如:在講解“老人與海鷗”課程的時候,可以為學生編制題目“老人與海鷗的情感探究”,在編制題目之后,為學生提供研究的空間,使得學生在學習期間,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語文教師在使用疑探模式的過程中,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并要求學生提出問題,根據教學目標內容補充知識,在形成問題的情況下,為學生講解重點內容。同時,教師應形成自探提示的教學模式,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并形成知識、能力與情感等教學目標。對于知識目標而言,需根據教材內容合理創新教學方式。對于能力目標而言,需根據語文學科內容,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并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潛移默化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遵循個性化與人性化的教學原則,明確具體的教育內容與目標,創建良好的教學體系。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老人與海鷗》一課的時候,需要直接導入“海鷗是有靈性的動物,今天,我們學習一下老人與海鷗,了解人類與動物的情感”。然后要求學生齊讀課文,并復習上一節課的生字。在設置疑問的過程中,要求小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可以為學生歸納上節課的問題:同學們對文章提出了疑問:課文中寫了老人和海鷗幾件事情?有著怎樣的情感?在總結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進行探索,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全面了解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實際情況,按照性格特點與學習的特征劃分小組。然后在每個小組中設置組長,并實施小組教學工作。對于小組教學而言,應針對一些難度較低的問題進行單獨探究,不需要使用小組合作方式。對于一些難度較高的問題,需在小組學習中,中等生進行發言,優等生進行補充,后進生只需要記錄與整理小組的發言成果。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針對小組發言情況進行合理的分析,并要求每個小組的展示成員能夠變化,不可以出現全部相同的現象。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小雨點》課程的時候,可以將教學內容設置成為“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天氣并了解雨水形成知識”等,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氛圍,并掌握不同長短與粗細線條雨點的畫法,懂得保護大自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小雨沙沙》的歌曲實現教學情境導入工作,在播放歌曲之后,向學生提問“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為學生講解小雨點的現象。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要求每個小組提出問題,然后在小組探討的過程中回答問題。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教師也要提出問題“小雨點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利用粗細線條繪畫小雨點?”。
結語
在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教學的過程中,應科學使用疑探教學模式實施工作,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制定完善的教育機制,明確教學內容與原則,創新教學形式。
參考文獻:
[1]李家成,王娟,陳忠賢等.可憐天下父母心——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家長教育理解、教育期待與教育參與的調查報告[J].教育科學研究,2015(1):5-18.
[2]陳昊燕.同輩群體在進城務工者隨遷子女社會化中的影響研究——以上海金山區T中學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2014.